“双减”背景下初中班级管理新趋向把握及对策研究
2023-10-02魏亚丽
魏亚丽
(民乐县第四中学 甘肃 张掖 734500)
“双减”政策的落实,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也出现了新的趋向,班级工作的重点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班主任应该借助科学的班级管理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真正把“双减”政策落到实处,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是当前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突出的重要问题,班级管理的工作需要以减负政策为指导,班主任要把握“双减”政策下班级管理工作的新趋向,积极落实好“双减”政策,给学生营造自主锻炼与自主管理的素质提升空间,使班级管理活动向着全新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面临的新趋向
1.1 管理理念更新的必要性更强
在“双减”背景下,如果初中班主任在工作时还是沿用传统教育理念,班级管理工作就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班级管理工作效果将很难得以提高,也不能开创班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双减”背景要求班主任管理效率更高。“双减”政策对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的形式和方法上进行改革,需要改变传统教学当中的保姆式管理方式,而是要发动学生进行全员管理,落实民主管理体制,让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提高学生的班级归属感与凝聚力,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既要宏观上进行把控,也要在细微处给予引导和反馈。总之,以班级管理观念的更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进入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1.2 班级管理方式优化的迫切性更高
传统的班级管理形式主要是班主任以命令或者以条文规范来控制学生的言行,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学生感觉到非常压抑,这无疑也给学生造成了心理负担,使学生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环境产生抵触情绪,学生不会主动地学习,不会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能力。“双减”政策强调让学生放松愉悦地自主发展,班主任要给学生营造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班主任需要改革以班主任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方式,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体制。为减轻学生思想负担,减少负面情绪,班主任需要采取激励性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提高班级管理意识,使学生以阳光的心态进行生活和学习,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1.3 需要把民主管理班级的方式落到实处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双减”背景下的学生课业负担减少了,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应该得以加强,不能因为课业负担减轻了,学生却无所事事,并且学生必要的素质与能力发展受到影响,班主任要认识到班级管理工作是提升学生认知,锻炼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把民主管理班级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仅提升学生的民主管理能力,还可以提升学习技能,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所以,班主任要给每个学生进行民主管理的机会,使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提高管理能力。因为班级管理不仅是学生自我素养提高的训练空间和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加深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认清自己的位置,学会以全局的观念看待班级事务,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质量。只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为班主任赢得时间,班主任才可能更好地做好除班级管理工作外的其它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并且与其他任课教师研讨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如何通过减轻学生负担而扩大学生自我教育和锻炼的空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学习,提升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1.4 家校需要携手联动促进学生发展
搞好家校联动,班主任在这个环节中要发挥主角作用。尤其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减负要取得家长的配合。班主任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日常具体表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家校联系通道与家长展开交流互动。“双减”背景下,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是家校联系的主旋律,通过交流互动,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给班主任提出建议,班主任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制定更完善的教育措施,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由于“双减”背景下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频次增多,并且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班主任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就要改革传统联系方式,通过开辟网络交流互动等方式,保持沟通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对策
班主任要认真落实“双减”政策精神,根据“双减”政策对班级工作的要求和新趋向,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优化,使班级管理工作发挥育人作用,并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角度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设计与实施,对班级管理育人活动过程进行规划设计,使班级管理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突出管理育人的效果,促进学生愉悦和自主的学习和成长。
2.1 更新教育管理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班级管理理念对于班级实际工作的开展和方向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双减”背景下班主任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和学生中心理念,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能以降低教育教学质量为代价。班主任要更新管理理念,对管理思想与方法进行创新,对班级管理体系进行设计和优化,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一是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班主任要对了解决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平日及家庭表现进行分析,以保障教育的有效性。如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渠道,但班主任要避免传统班级中以班主任说教为主的班会形式,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不能以班主任的说教式教育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如学生在学校餐厅就餐时,出现了不珍惜粮食和浪费饭菜的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下去,浪费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单靠班主任在班会上强调是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要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育形式,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创新教育模式的依据。如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在班会上说说餐厅就餐会出来哪些现象,哪些现象不合理等,学生必然会提及餐厅浪费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谈谈应该如何做,并且在班级中建立监督小组,对这一现象进行监督,坚持长久,就可以很好地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这种管理方式,体现了学生主体理念,班主任只是班会活动组织者,对于这一现象的讨论和监督都由学生完成,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从而更主动地发现问题,加以监督与治理。
2.2 实施激励政策,提高管理成效
初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迫切需要班主任和教师的鼓励和认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选择有效的管理措施,在管理工作中融入激励元素,以增强学生做好班级事务的动力,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落实。在班级工作当中实施激励机制,班主任可以实施“考核管理”以及“学分兑换卡”的管理方法,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激励,避免激励政策流于形式。
一是实施量化考核。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激励,引入量化管理机制。如为了使学生更切实地感动自身的进步,班主任每天给学生提供两张学习通关卡,学生通关卡是学生的基础积分,使每个学生每天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然后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激励,如果学生在生活、卫生、纪律等方面有优异的表现,就可以获得额外的学习通关卡。但这些通关卡都不是随便可以取得的,而是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衡量,并且学生能够达到这个标准,才可以获得这些额外的通关卡。初中学生表现欲望比较强烈,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烈,学生在日常当中会把取得额外的学习通关卡作为目标,学生按照通关卡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表现自己和发展自己,有的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为班级做好事,有的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班级管理做出贡献,例如,有的同学在书法上表现比较优秀,那么,在班级黑板报的创办当中就可以崭露头角,可以获取额外的学习通关卡,有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具有天赋,就可以去参加学校举办的音乐歌咏比赛,在比赛当中能够获取好的成绩,也可以取得学习通关卡,学习通关卡,成为学生日常表现优秀的象征,也有效地激励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二是实施“学分兑换卡”制度。为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效果,减轻学生在学校和家庭学习的压力,班主任设立学习积分兑换卡活动,学生通过学习通关卡就可以兑换相应的学习积分,学生可以总结自己在学习当中获取的积分,看一看自己的积分在班级学生当中的哪个位置,获取学习积分高的学生,可以获取教师提供一些奖品,如学习文具和相应的抽奖机会等,这种激励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学生通常以获取更多的兑换卡为目标,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发挥个人的才能为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出贡献。班主任以激励机制引入为切入点,增强了班级管理的活力,实现了班级教育工作的创新,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动力,为使班级管理实现全面优化和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实现民主管理,发挥班干部的重要管理作用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双减”政策的落实不是在表面上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而要通过落实“双减”政策,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身心放松地进行生活与学习,学生的压力小了,但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不能打折扣。那么,班主任就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开展有效的班级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班主任要结合“双减”政策落实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以构建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为切入点,营造班级管理的浓厚氛围,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班主任要打造具有高素质和一定管理水平的班干部集体。班干部集体的建立要充分发扬行民主,让全体学生进行推选,参加竞选的班干部要发表竞选演讲,在演讲当中表明班级管理的思路,学生则根据竞争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班干部。这样不仅可以选出高素质的班干部集体,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民主管理意识。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民主管理意识,班主任还可以实行班干部轮值制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当班长的机会。在学生当班长的期间,要履行班长的职责,对班级事务进行全面负责,并且组织班级管理成员有效地组织班级相关活动。通过班干部轮值制度,使每个同学都有以班长的视觉审视班级管理的机会,在平日接受班干部管理的时候,就会对班干部有更多的理解,自觉地融入班集体当中,推进班级向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采取的是说服教育,最突出的是制度性的强制教育。即班主任通常把相关规章制度张贴在教室内,作为约束学生行为的规范,实际上学生对制度式管理会产生抵触情绪,他们在表面上遵守制度规范,但是在内心却抵触制度规范,经常会出现重复犯错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部分学生对规章制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班主任要摒弃制度性的强制教育方式,要充分发扬民主,改变制度的制订流程与模式,提高学生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例如《班级自习规章制度》可以由学生民主制定,学生至少规定一条规章制度,并在制度后面说明制定这条规章制度的理由是什么。如有的学生制定了“自习课上不能大声喧哗”的条文,理由是自习是大家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时间,要默默的进行学习,大声喧哗就会影响班级秩序,影响他人的学习。就这样,每个学生都是制度的制订者,也是制度制订的理由的解释者,学生知识了为什么要制定制度,应该如何遵守制度。班主任对学生们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汇总,最后就形成了班级自习制度。这种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进行落实的规章制度,往往能够提高学生遵守的自觉性,学生能够认识到违背规章制度就会影响班级集体的建设。同时,班主任要发挥班干部的引领作用,在班干部和全体同学当中开展守制度、讲秩序的教育活动,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当中,提升素质,增强能力,促进班级事务的解决。
2.4 家校携手,促进学生发展
在“双减”背景下,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必要性更为突出,要减轻学生课外家庭作业及课外学习培训的负担,需要家长的配合。如有的家长还固守传统教育观念,错误地认为孩子在家庭当中就是要以充实的作业和课外培训来丰富知识和巩固知识,这些认识都需要引起班主任的重视,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教水平。班主任要与家长携手,引导家长言传身教,对孩子施加良好的影响,注意孩子身心健康,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引导孩子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拓展孩子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家长的引领下开展趣味性探究活动,强化亲子的心灵沟通,使学生在家庭中也能够得到尊重和重视,从而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与家长的密切沟通与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构建起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家校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从学校教育改革和家庭教育开发的视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和培训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探索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完善,是使学生能够减轻学习压力,实现愉快学习,提升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学班主任要切实落实好“双减”政策精神,在班级管理中为学生提供自我锻炼与自主管理的机会,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事务当中,实现自主发展和自我成长,班主任要更新班级管理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实行民主管理体制,发挥激励的教育效能,注重家校携手营造民主的班级管理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