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五育全面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

2023-10-02梁红丽

今天 2023年15期
关键词:五育美育幼儿

梁红丽

(岷县幼儿园 甘肃 定西 748400)

引言

1912 年,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曾经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就当时的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首次提出了“五育共举”的教育理念。《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想要推动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进程,就需要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性,从全面的角度关注幼儿的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想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就需要立足于当下的国情特点,从创新的角度适当转变为更符合时代的教育理念。因此,想要达成幼儿五育全面教育的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将幼儿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积极地开展以推动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接下来,我将针对幼儿五育全面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具体的论述:

1.幼儿五育全面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五育全面教育是针对幼儿发展的一种全面性的教育,它涵盖了幼儿身体、智力、情感、品德和美育等五个方面的发展。在幼儿身体育方面,我们注重幼儿身体的锻炼和健康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智育方面,我们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促进幼儿的各项智力能力的发展;在情感教育方面,我们注重幼儿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品德教育方面,我们引导幼儿学习诚信、勤奋、守纪律、尊重他人等良好品德;在美育方面,我们通过各种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曾经提出,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需求,应对未来挑战所带来的各方面压力,要始终坚持五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努力为国家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不仅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同时也是新时代下,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新内涵。坚持五育全面发展,既要基于德、育、体、美、劳五个基本方面培养,还要赋予幼儿担负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1.1 有助于应对社会竞争与挑战所带来的压力

传统的幼儿教育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导致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加有效地应对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就需要从五育全面发展的理念基础上,对幼儿实施教育实践。五育全面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同时也是新时代下,幼儿教育未来的理论基础。

1.2 是传统应试教育转向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之中,应试教育由来已久,虽然应试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它已经逐渐违背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初衷。想要提高国民的素质,推动国家教育的发展进程,就需要从五育入手,全面发展幼儿的能力,将素质教育作为当下幼儿教育的实践理论。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规避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加快我国构建高质量人才体系的进程。

1.3 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

虽然我国现下的综合国力正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但是为了保持当下的发展成果,就需要不断地为国家输送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未来国际的竞争不再是以战争的方式存在,而是变身成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就需要从五育入手,让民族的复兴大任灌输到每一位幼儿心中,让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成为后代共同努力的方向。

1.4 是实现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伟大飞跃

纵观我国的发展进程,从贫穷到小康,从落后到领跑。每一步的华丽转变都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教育的力量。五育全面发展的提出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幼儿的综合水平,更重要的是将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开端,它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环节。智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德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体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身体保证,美育则担负着升华幼儿人格魅力的重任,劳动教育是实施五育全面教育的必须途径。只有坚持五育全面教育的理念,才能促进我国成为教育强国的伟大飞跃。

2.幼儿实施五育全面教育的有效策略

2.1 尊重幼儿的内心想法、促成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们总是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他们被动接受,缺乏主体能动性的开发。这样的模式,长此以往,不仅会消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到过,想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就要尊重幼儿的探索欲。因此,尊重幼儿的内心想法与意念,让幼儿获得真实的体验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通过采取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比如游戏、讲故事等等。当然,幼儿的有意注意发育还未完全,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设计师,应该避免环节的繁琐性与复杂性,以防幼儿出现抵触、厌恶的情绪。幼儿如果缺乏真实情境中的体验感,那么所获得的知识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因此,为了促成幼儿的五育全面发展,促使幼儿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就应该坚持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尊重幼儿的真实感受,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提升。

2.2 “德”“智”相融合、为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脱离环境,幼儿的思维认识将难以发展成熟。因此,想要促成幼儿的五育全面发展,教师就应该借助环境,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机会加以实践。比如,当教师展开幼儿的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有效融入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像举办有关端午节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并学习与端午有关的习俗,使其清晰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有吃粽子,或者赛龙舟等其他习惯。让幼儿在传统节日的教学活动中,除了能够对端午节建立初步的认识,通过教师讲述有关屈原的故事,还能让幼儿产生最初的爱国情怀。传统节日的背后承载的是我国上下五千年之久的历史积淀,流传下来的都是具有传承价值的精髓文化。因此,传统节日也起着连接与传承的作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除了“智”,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德”的作用。在“智”与“德”的有效融合过程中,幼儿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会随之逐渐形成。同时,教师还应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使其积极地探索过去和当下,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内涵。让幼儿们能够通过积极探索,自主地产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达成最初的文化自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展开不同方式的德育教学工作,为幼儿构建一个富有趣味性、高效性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德”与“智”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基础,推动幼儿的五育全面发展。

2.3 “体”“劳”相融合、达成全面发展的目标

教师在开展“体”与“劳”的主题教学活动时,应该秉持释放孩子们天性的原则,让幼儿们积极地,主动地探索。不能将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实际情况分离开来。比如,教师在展开活动时,要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幼儿有机会亲身动手,实际操作。避免教师“大包大揽”,剥夺幼儿的动手权力。让幼儿们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领导能力与服从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园所举办的各种活动,让其在此过程中养成相应的劳动、游戏、生活等技能,使其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体”与“劳”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体与大脑的发育,还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五育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加快进程。

2.4 重视美育的重要作用、推动全面发展的进程

在18 世纪50 年代,德国诗人席勒最早提出了美育的概念。纵观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笔者发现,公元前500 多年时,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诗教”与“乐教”,而这两个就可以看作是“美育”的雏形。美育并不单单指向艺术教育,美育更多的是要培养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也要追求教育的艺术。需要提起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开展美育时,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发展与之相关的实践认识。以观察树叶为例,树叶的形状各有不同,有圆形的,有尖的等等,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幼儿们收集落叶,随后观察他们的不同之处,最后,让幼儿们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利用树叶的特点摆出不同的造型。比如将一个圆形的树叶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就变成了一个小脑袋,之后用其他形状的树叶摆出上身和四肢,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教师可以运用类似有趣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此能够有效地推动幼儿在“美”理念下的正向发展。

结束语

幼儿教育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应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与挑战,培养出更多能够担负起复兴伟大中华历史使命的综合性人才。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从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促进其发展。为了避免五育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被分离,造成五育流于形式,幼儿园及教师就应该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内心想法及意愿,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与知识,这样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促成幼儿的五育全面发展,让五育不再是口号,使其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五育美育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