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分析
2023-10-02胡娟丽
胡娟丽
(会宁县会师初级中学 甘肃 会宁 730799)
引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方面是因为其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则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音乐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在教学中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与艺术感受、创作、表现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1.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音乐是一门艺术,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在传统教学中,由于缺乏富有创新而有趣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不仅如此,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引导也有所欠缺,这导致初中音乐课堂缺乏活力,教师难以提高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意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能够起到引领、示范和教育作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所以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音乐教师作为音乐课堂中重要的一环,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引导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教师的引导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教师在实施音乐教育时,应在课堂教学中关注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合作与交流的核心素养。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他们自主学习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扰他们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或者没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就会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这种现象很容易影响初中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热情,为此,教师在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测反思以及学会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也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由于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为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课堂中布置的任务,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1]。
3.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种可塑阶段,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以及基本技能的练习。那么,为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就要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牧羊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和民族特色,并且引导学生对该部分音乐进行赏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该部分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即兴创作一首歌曲。然后由学生对自己所创作的歌曲进行表演和演唱。由此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体会更加切实。这样一来,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但是,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也不能单纯地为学生表演,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以及欣赏音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更好的发展,且一并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情境练习可以给予学生学习不一样的体验,教师应该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学习音乐这一课程的兴趣。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等设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注重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培养
音乐学科具有非常广泛的文化内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音乐学科是一个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过程,进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首乐曲产生的背景,并在学习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而提升自身音乐素养[2]。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了解基础的音乐知识是每一位初中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关于音乐方面的文化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打下坚定地基础。音乐文化素养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时,增加对音乐的了解,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共情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品味。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音乐所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可以自主探索学习音乐的乐趣,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平时阅读一些与音乐相关的书籍,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网络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也是我们查找资料的有利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搜集一些关于音乐的视频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音乐方面的知识。
6.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新课程模式,对于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分享自己的经验,以便于提升班级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分工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合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小组负责的部分进行讨论,这样做不仅在探讨中使学生完全融入课堂,而且,在小组的交流与相互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的“查缺补漏”提升自己对于每一部音乐赏析方面的品味。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通过思考来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做还有利于学生克服困难,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精神。
7.加强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且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中,需要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技能以及方法,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鉴赏是指通过欣赏音乐,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主题思想,并能够感受音乐的情感与精神。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逐步发展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基本欣赏能力,提升初中生们的基本音乐素养与基本音乐技能。
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是每一位初中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的必备能力,对于音乐的欣赏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品味”。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欣赏作品,讲解作品的相关历史,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比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听一听曲目,让学生感受这首乐曲的情感与精神,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相类似的音乐片段等,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作品情感的共情,并在闭目倾听中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鉴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不同时代背景、不同风格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3]。
8.提升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想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需要不断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把核心素养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以此让学生更加了解音乐,更加认识音乐的魅力无边,提升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乐趣,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大兴趣。此外,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的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以便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基本的道德素养。
总结
本文主要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且结合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学生的多个方面的培养,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在新课改的教育标准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性的发展,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