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小学数学情境导入的方法

2023-10-02余晓洁

今天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创设小学生情境

余晓洁

(昌都市芒康县措瓦乡第一中心小学 西藏 昌都 854500)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引入,可以使得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与形象,降低学习的难度,这样更加有助于小学生轻松地完成学习。

1.小学数学课堂上情境导入的有效作用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也在不停变化,数学作为学生发展的基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同时,数学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国家社会人才的需要[1]。更加重要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家长与教师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想要使学生真正能够掌握数学书上所讲授的知识,教师必须采用全新的数学教学方法,而问题解决的教学法所可以做到,让学生在问题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在情境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魅力。

2.小学数学情境导入的方法

2.1 构建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群体具有旺盛的精力,其好动爱说,若教师长时间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其专注力与热情下降,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引入小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这一方式,促使学生感知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主动配合与参与的意愿,进而推动其学习效率提升。就此,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弥补传统教学形式的短板与不足,例如:教师在讲解“位置与方向”这一课时,设置“说说我在哪儿”的游戏,首先,教师讲解课程基础知识,为学生参与游戏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讲述游戏规则,要求学生在脑海中自主选择一名同学,随后说出“这名同学在我的什么方向、什么位置”,随后其他学生进行抢答,最先说出该名同学名字者即为本轮游戏的获胜者,以此教师创设全班均可参与的游戏,引导学生在参与中练习与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锻炼学生的方向感,为其几何知识学习提供支持。由此可见,教师创设游戏情境,为教学增添了活力,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其学习成效提升。

2.2 采用问题情境进行导入

通过提出合理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从而让学生逐渐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加法的交换律”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道题目:妈妈每天都会给自己的三个孩子准备水果,孩子们每天上午各吃4 个圣女果、每天下午各吃4 个橘子。由于妈妈的工资延发了,所以妈妈决定每天减少水果的供应量,妈妈决定以后孩子们每天上午各吃4 个圣女果,下午各吃3 个橘子[2]。孩子们听了妈妈的话后都开始哭了起来,表示不认同妈妈的做法。于是妈妈灵机一动,告诉孩子们那么以后每天上午各吃3 个圣女果,每天下午各吃4 个橘子可以吗?孩子们表示同意这样的做法。教师请学生针对这一题目进行思考,最后妈妈到底有没有减少水果的供应呢?学生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妈妈最后还是减少了水果的供应,因为“3+4=4+3”,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新课。

2.3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物体创设问题情境

想要小学生安静且高效率地听完一节数学课,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都是困难的,但不得不克服。因此,想要使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听课效率提高,教师应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例如一些动漫、影视、游戏中的人物形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感兴趣,注意力能够更加地集中;或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小段有关书本知识的动画,让学生结合动画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思考,使学生思考在课堂上居于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获得感,提升课堂效益。例如,在执教“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时,采用动画片熊出没中熊大熊二的形象,以熊大和熊二的口吻向学生进行提问:“公顷和平方千米有什么关系?熊大熊二居住的森林是多少公顷的?换算成平方千米又是多少?”通过这种方法既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学生学习更加认真,同时教师以熊大熊二的形象进行提问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得学生不再畏惧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加大胆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就会养成,学生经常思考思维也会更加灵活。

2.4 创设情境的生活性

数学的教学一定是联系生活的,这样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会有所联系,而不再是书本上的知识,创设情境的生活性,也是为了从生活中导入知识,让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变得更加的广阔,也会让学生觉得原来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啊,这样也会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更加具有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问:班级教室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见过的哪些建筑或者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让课堂变成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然后通过学生回答的答案,再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并且也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所以说,有效的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最终也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5 信息化指导下的小学数学导入情境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导入在课堂中,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其中所包含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形式化也多种多样,比如视频、图片和动画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讲无疑是最有效的学习素材。综合以上优势,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小学数学导入情境创设的工具[3]。例如在讲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在讲解本节课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则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并且将分数的概念导入在故事中,激发学生想象和联想。首先视频呈现的是一位国王在新年的第一天买了一个大蛋糕,他打算把这个蛋糕分给自己的七位王子,应该如何进行划分才算公平呢?有趣的童话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有学生开始提出可以将蛋糕划分为相同大小的七份,每一位王子得到其中的一份;还有的王子说可以将蛋糕划分为14份,每一位王子得到其中的两份。无论哪种方案,都离不开平均分配的原则,教师随之又提出一个问题:每一位王子得到的蛋糕占蛋糕总数的百分之几呢?这个问题就涉及分数的问题,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分数知识。

2.6 加强实践活动,利用情境加强锻炼

为了提升课堂情境导入的整体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还需要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借助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情境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深度学习,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体质量。例如,在“负数”相关知识点教学时,教师课前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数据,需要用负数来表示呢?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来进行深入思考。而在指导学生共同播报天气预报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生活中的负数这一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天气预报,结合气温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会表示5 度和零下2 度。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综合图片中所给的信息,来找出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调查全国部分地区同一天的气温,让学生能够根据看电视或互联网等多种不同的渠道,了解全国各地气温,并制定相应的表格,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7 情境创设应富有挑战性

有一个著名的对照试验:科学家将一群猩猩分为三组,将充足的香蕉放在第一组猩猩随手便能取得的地方,第二则组将香蕉挂在猩猩需要借助板凳才能够得着的地方,第三组则将香蕉放置在猩猩无论如何都拿不到的地方,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第一组因为香蕉唾手可得而将香蕉随意丢在了一边,第三组则在试探后得知无法取得香蕉也直接选择了放弃,只有第二组的猩猩对取得香蕉是最具积极性,也只有第二组的猩猩为了取得香蕉真正发挥了自身的能力和智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情境创设中,教师也需要将”香蕉”挂在学生们要踮起脚尖或借助板凳才能够得着的地方,即创设教学目标合理且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课堂。首先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情景课堂有效发挥作用,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设立学生需要通过自身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丰富的教学情境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并在情境教学中融入良性竞争,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时乐在其中,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举例来说,在“四则混合运算”的新课导入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在商超购物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既扮演顾客,也扮演商家,同时教师还需设立一些商品,在课堂上模拟物品买卖的过程,在学生们进行了大量的买进和卖出后,教师紧接着便可以就开始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计算出自身当前的货品价值和金钱数额,如此一来,在这种极富挑战性的情境创设中,同学们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点获得了深入的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课程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将小学生作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方法自身的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创设小学生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是小学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