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中向量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10-02苟发民
苟发民
(白银市景泰县红水镇西坝小学 甘肃 白银 730400)
1.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
格式塔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指整体性原则,认为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其产生的效能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在认识一个新事物时,人们总是先整体认知,才会分开认识其各个部分。这一过程中往往会结合之前的经验对于新事物产生整体性认知,因此就产生了顿悟、迁移、创造性思维等思想。在学习中也是同样道理,学生通过顿悟所理解的数学知识,在学生记忆中印象深刻,当学习新的知识点与大脑中记忆相关联时,学生会不自觉的产生知识迁移,从而更好的学习新知识。但是学生的顿悟还有一定的条件,首先要对数学知识整体性的认知,再根据所掌握的数学学习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从而产生顿悟。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研究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与各知识之间具有关联性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顿悟学习。创造性思维是要打破常规教学体系,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教师未能将数学知识整合,以碎片化讲课为主,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要注重零散知识点的关联性,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逐渐增加数学难度,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2.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深度学习的早期研究结论认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建构的过程。具体是指学生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批判将新旧知识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整体,并应用这个整体知识架构去解决新遇到的学习问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批判思维与知识迁移水平。深度学习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出理解性与批判意识。学生在大脑中所形成的知识架构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形成的,并且是经过多次批判才确定的思维体系。第二,注重整合知识。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之间都有较强的关联性,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库,只有将新知识融入到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架构,才能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第三,强迁移性与实用性。在学习中学生将新架构的知识体系迁移到新问题的解决中,完成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第四,突出学习的主动性。深度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动将新知识的思考结果接入到知识结构中,是自身学习需求的体现。
3.深度学习对于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通过传统的教育理念,难以培养出具有高级素质的人才,导致社会各界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工作岗位被优秀性能的机器人所替代。为了培育出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急需转变目前的教学理念,深度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改进教学的理念,为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改革中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将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是逐渐增加的,这也让许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当遇到一点困难挫折时,就会失去继续探究勇气,养成意志不坚定的不良习惯,而深度学习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学习难度也是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信心,完善自己的思维,促进综合素质的快速发展。
4.以向量教学为例,探究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的策略
4.1 建立整体向量教学主题
在数学中向量被定义为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也称为几何向量,我们可以用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向量。向量的方向与箭头的方向一致,线段长度则表示向量的大小,这些属性决定了它不同于数,但可以通过数据来表示,学习经历了识数和对数的运算的终极式认识,形成了整个逻辑严密的数学知识架构。从其他角度来看的话,学生对数的学习是一种从认识到再认识的过程,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研究更高阶段更有难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所以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的学习是基础,必须吃透数、数式、方程概念和本质,整合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2 明确向量教学目标
在对数学的学习中不仅包含对数的学习,也包含对图形运用,如中学要学习的几何课程和代数,大学的线性代数等。而向量又同时包含数与形,对向量的学习可以对学习代数和几何学打下基础,通过学习运用,学生可以用向量知识来解答数学问题。例如,首先,在中小学的教学课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对数学的运算,掌握和理解运算法则,分析数的概念和数域的变化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向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双重属性,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对于教学来说,必须让学生要有对向量概念的理解能力,再把向量运用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上,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其次,就是学科之间知识的迁移应用,比如学生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加深对数学中向量的学习运用。另外,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控制教学节奏。我们分析发现,学生学习向量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学生的学习节奏、自我认知都较差,自控力不强,抗压的能力也比较薄弱,所以对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而在空间向量的学习,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会变得沉稳,能够掌握学习节奏和规律,在有了基础以后,学习可能会更有效。
4.3 明晰向量教学思路
在整个教育阶段,教材对向量的编写可能是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期的。因此必须明确向量教学的思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按不同的阶段来教学,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第一,就是对平面向量的学习,依据教材中的内容从对概念的理解、向量基本的表达,如向量的画法、箭头的指向、线段的长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然后过渡到平面向量的计算与应用,学习利用向量解决数学难题。第二,从平面向量迁移到空间向量的学习,在空间几何中学习向量,分析和理解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之间的区别,在几何图形中把握向量的方向和大小。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学者而言,就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做到对教授知识的心中有数,能够让学生对向量这一大块知识的上下衔接。同时,教师应该注重给学生讲解方法的重要性,所学的知识是有层的,也是贯通的,所以对方法的掌握非常关键,这有助于学生对下一学期向量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能够举一反三,加强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比如说,空间向量只在维数上有所不同,其他逻辑结构和平面向量并没有什么不同,可以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来学习空间向量,相对来说更为简单。
4.4 依据教学评价,改进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的反馈,可以完善和改进教学思路,保证更高效科学的教学活动。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和水平,调整教学内容,能够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规划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得内容的难度、课程的进度符合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完善学习架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第二,细化教学中的问题,比如说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在讲解空间向量时,觉得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向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对空间向量的讲解不够深入,使得学生难以理解透彻,造成对这一模块知识的掌握不好。在知识间的过渡性学习中,不能认为学生有基础就可以浅教或者少教,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同,对平面向量没有学习好的学生,在通过空间向量的学习中可以受到启发,反过来在加强了对平面向量的学习,这一点是在很多教学中老师容易忽略的地方。因此,在向量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建立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以平面过渡到空间再到立体几何的学习,完成整个系统的学习任务。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对教育系统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考验,深度学习结合了时代要求,为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意识。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到整体的知识结构,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结合数学知识的特性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