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下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情境创设
2023-10-02马永龙
马永龙
(临夏县坡头乡坡头中心小学 甘肃 临夏 731801)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习任务群是教学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之一,虽然没有专门的读写结合任务群,但是每一个任务群都启示教师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就要求学生掌握写作规律,运用自己所学的写作技巧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升,将学习任务群应用于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情境创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1.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创设读写教学情境的价值
1.1 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所创设的读写教学情境,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积累更多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和活动经验,并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应用于实际,同时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言情景,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能力,还能给学生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将自己此时此刻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思维能力。
1.2 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创设的读写教学情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去设计读写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将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且写作不再是单纯的练习活动,而是以阅读为基础针对性的开展协作教学活动,当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后,面对阅读和写作,能够实现快速迁移。
2.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创设读写教学情境的对策
2.1 明确读写结合学习任务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语文教师以任务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明确任务是读写教学情境创设的起点,教师和学生要先树立起任务意识,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读写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任务创设读写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基于小学写作基本要求为学生提供拓展性阅读材料。其次,开展专题学习,组织群文阅读,设计学习任务群实践活动。群文阅读文本可以分为精读文本和泛读文本,以精读文本为例,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内涵、仔细揣摩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艺术,给学生提供角度进行写作练习。比如学生在学习《刷子李》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总结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着运用自己所学的方法写一写自己身边的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专题学习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三类活动,细化为沙龙、演讲、故事会等各种形式。比如学生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时候,根据学习任务群阅读与写作的要求,提供不同的角度开发“感受自然之美”“一个好地方”等专题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题任务,从教材文本出发,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文本材料,比如《听听那冷雨》《荷塘月色》《花落的声音》《春天是一点点化开的》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材料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促进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步提升。
2.2 整合读写教学内容
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单纯依靠课本数学进行单篇教学,应该以学习任务群为要求,从教材文本特点出发开发各类语文学习资源,为教学内容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文本类型、文本主题等角度进行整合,以文本类型读写整合为例,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以单元为主,常见的文本类型有散文、记叙文、古诗、童话故事等组成不同的单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文本类型的角度出发去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提供群文阅读教学,在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比如学习任务群“热爱祖国作品研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类型整合内容,比如毛泽东热爱祖国的诗词、鲁迅热爱祖国的散文、辛弃疾热爱祖国的古诗等,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读写任务,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以人文主题读写整合为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讲解和能力提升,忽视了人文精神,而部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来整合课程内容,比如爱国、童心、青春等,为学习任务群读写整合提供了基础。在整合学习任务群名著阅读与写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推荐一系列名著作品,比如《稻草人》《山海经》《小王子》等,并要求学生书写名著读后感,通过名著作品引导学生在读写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作家作品读写整合为例,教师可以根据作家作品开发任务群,要求学生以经典作品为分析对象,仔细揣摩经典作品的语言特点,从中寻找出值得借鉴的点,并深入思考作品的文化内涵,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比如“旷达一生的苏东坡”在这一学习任务群中,给学生提供苏轼的作品,比如《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莫听穿林打叶声》《明月几时有》等,让学生围绕着苏轼的文学作品进行全文阅读,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苏东坡传》《苏东坡的一生》等文学作品,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苏轼的旷达和处世态度,结合苏轼的作品撰写人物评论。
2.3 创设读写结合活动情境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真实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情境,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思维能力不是直接获得的,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渐获得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读写结合任务。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数都是脱离真实情境的,更多的是知识的讲解和技巧的训练,导致学生语文迁移能力比较弱。部分教师将情境教学理解为课堂导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基于发展型任务群所创设的读写活动情境,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实现知识技巧情境化目标,将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而又有意义的,所谓的真实性情境指的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接触过的或者经常遇到的场景,能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满足学生情感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看待文学作品,并不仅仅停留在文本分析。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是指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是有目的的,与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有紧密的联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2.3.1 社会生活情境
根据读写活动任务创设社会生活情境,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等。学习任务群“阅读与交流”中,教师可以组织访谈活动,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阅读也逐渐从纸质版阅读转变为电子版阅读,许多纸质类的图书销售并不可观,甚至有许多图书印刷面临着倒闭,那么,纸质版图书是否真正迎来了寒冬?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请同学们去采访一下周围的人,如何看待纸质图书的“寒冬”,结合主题内容自主设计访谈问题,比如您经常读书吗?您会选择电子版图书,还是纸质版图书?您如何看待纸质图书的“寒冬”?关于纸质图书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结合人们的回答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完成读写任务。
2.3.2 个人体验情境
所谓的个人体验情境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学习内容产生共鸣,主要包括戏剧表演、角色扮演、音乐剧等。以任务群“名著阅读与写作”为例,在《将相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话剧表演情境,排练蔺相如成功拿回和氏璧的情节,要求学生撰写蔺相如、廉颇人物小传、话剧表演评论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蔺相如和廉颇生活的时代背景,将学生的体验和主人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在表演的情景中产生真实的情感共鸣,教师要提示学生将文本阅读与观看话剧表演结合起来,并撰写评论,每一个学生对于同一个话剧表演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读写活动中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2.3.3 问题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根据读写结合的任务和内容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在单篇精读和群文阅读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如《落花生》的教学,教师可以围绕着“落花生”为主题设计“文章围绕着落花生讲了什么故事?”“落花生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从讨论落花生到讨论人生,你是如何理解的?”等,引导学生思考落花生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题内容。围绕着问题情境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两者在课堂上经常处于分离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学习任务群去整合读写教学,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