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的研究

2023-10-02周庆红

今天 2023年15期
关键词:课文小学生探究

周庆红

(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木山堡小学 贵州 安顺 561000)

引言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存在教学方式单一、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等问题。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旨在通过减少农村小学班级数量和学生人数,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同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探究创新教学策略,采用科学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应直面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学面临的困难,领会双减政策的核心精神,结合实际,创新教学策略,做好语文教学“加减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乐趣,切实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探究教学优化策略对于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双减政策概念

所谓双减政策,主要要求减少学生作业量和校外培训,进一步落实减负增效这一教育目标。在全新教育时代,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双减政策之下,必须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束缚,严格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实现减负增效这一目标,这是对双减政策精神的贯彻落实,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语文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双减政策之下,如何实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量不减质成为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语文教师必须探究创新负担小、压力小、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让农村小学学生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2.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价值

2.1 有利于优化完善语文教学形式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突出,整体学习效果不佳。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难度较大,对课堂学习活动兴趣不高,学习效果极其不理想[1]。基于此,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小学生摆脱固有教学模式束缚,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实际和个人爱好相结合,进而构建一个更具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2.2 有利于调动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课堂毫无生机可言,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长此以往,小学生极易对语文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失去语文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未来语文学习是不利的。通过优化语文教学策略,能够为农村小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展开进一步探究。

2.3 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相对较小,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在面对存在一定难度的文章时,往往会出现理解不够全面、不够深度的情况,这对于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综合素质是十分不利的[2]。针对于此,进行语文教学策略优化,能够优化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借助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能够直观、生动的为学生解析文章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内化理解。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逐步树立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对于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3.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3.1 开展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复合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对这一教学改革的贯彻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学生能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对于学习任务,他们能够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高效完成,是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教师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首先应明确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涵义,让学生明白保护地球资源的重要性。然而,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因为阅读的课外读物很少,相关学习经验欠缺。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中心思想,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与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首先,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源,为学生呈现一个直观、真实的教学情境,这不但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认知特点,还能够发挥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辅助作用。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小组划分,实现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后进生模仿优等生的学习局面,实现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同时,还能够展现出不同学生对课文内容各个角度的理解。比如,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通过播放壮观的地球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每个小组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地球壮观的内容,并谈一谈阅读感受。之后,教师继续为学生播放视频,内容主要关于地球资源有限,为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近年来人们随意开采,为地球带来各种灾难。这样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情感阅读课文,并寻求有效解决方式。在电子信息技术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助力作用下,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让学生意识到地球是唯一能够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而领会课文主旨思想,进而肩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由此看出,采用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复合作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给予学生足够自主学学习空间,让教师也能够在教学中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是对双减政策提出的提质增效这一教学目标更好的落实。

3.2 借助游戏活动传授语文知识,增添学生学习乐趣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课堂学习氛围死气沉沉,了无生趣,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逐渐被磨灭,语文学习难以取得理想效果[3]。因此,语文教师为学生打造丰富且有趣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学习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内化,真正实现双减政策下“提质增效”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教学识字单元《春夏秋冬》时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不再通过传统机械化记忆的方式让学生认识生字,而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开展识字教学,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边玩边记,强化学生对生字生词的记忆,如春、夏、秋、冬、雨、雪、冰、霜、花、草、树、木等字。教师将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生字和生词制作成卡片,之后带领学生开展关于识字的有趣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先明确游戏规则: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成员人数大约为十个人左右,小组内的学生每个人挑选不同的生字生词卡片,挑选好之后小组成员站成一个圆圈,将生字词卡片举在胸前,保证参赛学生都能够看到,当手举“春”字卡片的学生喊出:“春字蹲,春字蹲,春字蹲完秋字蹲”,说完之后持有“秋”字卡片的学生迅速蹲下,继续喊出相应口号,以此类推。每次反应及时迅速蹲下并喊出口号的学生加一分,反应慢未及时蹲下或者喊错生字词的学生减一分,游戏结束后评出每一个小组的获胜者,并给予一定奖励。以此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并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在进行下一次识字游戏中,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其中,争取最终的胜利。不难看出,借助游戏活动的方式融入语文识字教学内容,为教学活动增加了更多趣味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并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对生字生词的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识字比赛游戏作为课余活动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乐,针对性解决学生识字难问题,全面提升学生识字效率。

3.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活动,优化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究欲望。如果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磨灭,对语文学习产生倦怠心理。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探究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落实双减提出的“提质增效”教学目标。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但是他们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习和了解有趣的、感兴趣的事情上。在双减政策指导作用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小学生这一特点,探究创新适合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将教学活动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增添课堂教学活动趣味性,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减负增效这一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为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便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组织学生上台表演。具体说来,因为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受到客观因素限制,他们语文课外知识相对匮乏,在未学习本课文之前,很少有学生知道《史记》,对于廉颇和蔺相如更是缺乏一定了解。因此,在学习这组课文时,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讲解故事梗概,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一定了解。教师可以将这一学习内容分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情节,之后安排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故事情节,上台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课文知识内容。与此同时,在表演之后,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了些许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欲望,强化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由此看出,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活动这一教学方式,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3.4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探究主题,拓展学生学习深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明确的主题,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强大动力,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让学生沿着正确学习轨道开展学习。因此,在双减政策之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明确探究活动主题,以此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并按照教师指明的方向参与探究学习,真实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展开思考,让学生在语言活动状态下进行课文阅读、书写和表达,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语文教师在明确探究主题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第一,教师在设置探究主题时,将教学内容、练习内容、知识重难点等作为依据,能够让学生通过正确探究方法进行探究,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第二,以小学生认识水平、生活实际等为依据设计探究主题,激活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度探究。比如,学生在学习课文《捞铁牛》的知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浮力的运用产生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现场演示,演示过后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同时为大家讲解是怎样捞铁牛的,其他学生被操作过程所吸引,并对操作过程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回家后自己尝试做下捞铁牛实验,结合课文中描述的步骤去做,以此验证课文中的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能够更近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强化学生语文学习效果,还能够让学生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所折服,进而爱科学,学科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又如,学生在学习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时,教师首先需明确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会学生能够站在生活的角度提出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深入认知。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探究主题:“飞机为什么能够在夜间飞行?这与蝙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确定探究主题后,教师安排学生精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进行深度探究。在完成这些内容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为学生设置探究任务:“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发明?”学生们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作用下,纷纷结合自己生活展开思索,会纷纷给出不同答案:超声波雷达是根据蝙蝠和海豚的声波发明的;屋顶是受蛋壳的启发发明的;潜水艇是受鲸鱼启发发明的……在这一探究任务作用下,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建立联系,感受语文知识和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3.5 设计开放性问题,关注学生学习体验

在双减政策下,要想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推动农村小学语文发展,必须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将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让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自我体验过程中习得知识,以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不再通过直接传递知识的方式践行教学,而是通过构建开放式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并掌握知识内容。比如,教师在教学课文《雷锋精神》时,在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大家说一说你们对雷锋叔叔的认识?”,并鼓励学生积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学生们会给出各种答案,学生们各种不同的间接,使得课堂学习氛围更具开放性,在这样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更加利于学生思维发散。在学习完课程内容后,教师可以进行进一步提问:“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请谈一谈你们的感想?”学生会回顾课文中以及教师讲解的雷锋精神,之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与大家分享自己对于雷锋精神的感想。又如,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同样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辉煌壮观的圆明园在遭受侵略者强盗行径之后被毁灭,随着我国强大发展,有人提出将圆明园进行重建,体现我国灿烂的文化。但是,也有人不赞同这种看法,认为重建耗时耗材,没有必要,对此,请谈一谈你的看法?”这一开放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纷纷展开讨论,彼此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树立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拓展学生思维,提升语文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在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完善适合当代小学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让小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强化小学生情感教育。由此看出,通过开放式提问的方式,能够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为小学生带来新奇体验,加强小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对于其未来语文学习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对于教育来说是一次大的创新和进步,为农村语文小学带来全新发展机遇。让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束缚,促进学生健康自由成长。但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清晰认识到,仅仅依靠一堂好课,无法根除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更加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想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必须正视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减少作业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学习。

猜你喜欢

课文小学生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