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
2023-10-02张振斌
张振斌
(会宁县老君坡镇中心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13)
引言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小学生的思维、语言以及理解能力有限,如果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将主题式阅读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1.主题式阅读的重要性
(1)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热爱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因素,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最终提高学习成绩。通过主题式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体内容,并且能够更有条理地获得知识。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水平。小学生的语文表达水平与其本身的读写能力、知识储备水平密切相关。阅读是目前小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主要方式。主题式阅读能够为小学生提供视野的开阔,让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让他们的表达能力变得更为精细和准确。通过主题式阅读期间的交流与讨论,可以大大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3)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在主题式阅读时,所选择的文章往往都是趣味盎然,给小学生以启发。在完成阅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文章情节的发展,将抽象的思想和形象的思维转换与应用,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整理。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都将变得更加敏锐。所以,主题式阅读对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4)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作品不仅要有精美的文字和灵活的表现方式,还应该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通过主题式阅读,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语言和意境,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2.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2.1 合理确定主题
在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前,教师要围绕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进行教学主题的合理确定,这样才能为主题式阅读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可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通过对主题的合理选取和确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阅读空间,让其在主题式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学习潜力。例如:在开展《夸父追日》的主题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夸父为什么要追日”、“他成功了吗”等问题展开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且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确保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进行个性化阅读。
2.2 引导自主探究
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导入、初读、精读和总结。其中,初读是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是对整篇课文内容的再次理解;精读则是在初读基础上,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深入解读,深入分析作者通过描写某个事物或场景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而总结环节则是对学生在精读和初读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升华。通过不同环节的有效开展,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阅读并思考古诗大意。然后再结合教学实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芙蓉荣送别辛渐这一主题。
2.3 实施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主题式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时应把握好小组成员的数量,通常以4~5 人为宜;其次,小组成员应根据课文内容来分配任务,每个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最后,教师还要及时进行小组评价,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快乐读书吧”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按照“我来推荐”、“我来提建议”等方式进行分组,将每位学生都安排到相应的小组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和阅读方法等,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合作学习。
2.4 组织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活动是主题式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可让学生搜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图片或视频,通过相关图片和视频更好地了解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感受兵马俑的艺术魅力。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一步了解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
2.5 优化阅读评价
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优化对学生阅读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下的评价应该注重多元化,可以采用自评、小组评价等方式。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结合个人阅读情况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并指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另外还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阅读评价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以便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2.6 引导学生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总结时应结合单元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明确文章重点、难点,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并概括主要内容。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语文认知能力[1]。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相关信息:“本文主要介绍了三个季节景色美丽、物产丰富的家乡。其中,春天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夏天是郁郁葱葱、百草丰茂的季节;秋天是瓜果飘香、果实累累的季节。总之,无论是哪个季节,都有其独特之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哪里美丽?又是怎样体现美的呢?”
2.7 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活动
2.7.1 确定阅读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将知识点进行有效划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进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教学目标需要明确具体;第二,教学目标应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只有明确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例如在进行《文成公主进藏》这篇课文学习时,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以主题为导向。其中“进藏”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围绕“进藏”这一主题,明确“文臣公主”是什么样的人,唐朝皇帝是怎么做的等等。在确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2]。
2.7.2 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
主题式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应从文章主题入手,明确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来理解文章的内涵。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本文讲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这是学生们最为关注也是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描述桂林山水这一方面入手来开展阅读。其次,教师还应根据主题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乡村四月》一文时,教师可以设定这样一个教学目标:“首先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通过文字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主题入手来学习课文中作者所表达出对故乡思念之情和对童年生活回忆这两个方面。”最后,教师应根据主题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和目标来进行阅读教学。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将“父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进行学习;在学习《怀念母亲》时教师可以将“母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进行学习;在学习《穷人》时教师可以将“钱”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和目标来提高阅读能力[3]。
2.7.3 创新教学方法
在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使教学方式更加合理、科学。比如,在“感受美”的主题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美”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美”这个主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结合故事内容、阅读片段以及视频资料等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美”的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然后将讨论结果以文字形式进行记录下来。等到小组展示的时候,教师再根据小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最后教师组织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说明,这样学生就能从不同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美”这一概念[4]。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草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通过课前预习环节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的美是怎样的?什么是美?其中有哪些事物是具有代表性的?在明确问题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问题:这片草原的美在哪里?可以体现哪些方面?让学生对“美”进行思考、探索、归纳、总结。最后再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图片展示或者视频播放,达到深化理解效果[5]。
2.7.4 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而使学生融入到阅读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情境创设应围绕着主题,充分体现出教材中所要传达的主旨和思想,并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长城》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6]。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长城图让学生自行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将它画成简笔画。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长城的纪录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观看纪录片能够使他们对长城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长城图,并从中分析出它具有哪些特点。这样既能丰富知识又能开阔视野,从而提高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能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而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黄河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文化习俗等内容,进而提升他们对黄河文化的认知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播放有关黄河的视频让他们进行观看和学习。通过学习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黄河、认识黄河以及热爱家乡的山河景色,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家乡山河之情。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教材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7]。
2.7.5 进行课外拓展
主题式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如将课文与相关课外书籍、影视作品相结合,或者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延伸拓展等。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他们的眼界,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总之,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主题式阅读教学中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而提高他们学习效率[8]。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建设,努力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促进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进一步发展。在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自主阅读文章内容,让他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他们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达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