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害相倚:明代宁夏平原水利建设的军事防御意义

2023-10-02

地域文化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银川宁夏军事

徐 冉

在中国古代,水利建设与军事防御很早就存在关联作用,并成为“战争武器”。①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63页。西北地区为屏捍中原腹地的军事要区,因气候干旱、径流稀疏的内陆环境,水利建设成为中原王朝发展屯垦、巩固军事防御的必备基础。②参见潘威等:《西北水利中的国家、人群与环境》专题,《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明代,借助宁夏平原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明军置卫屯田、广积粮储,实现粮食本地自给,省却内地输转劳费,“宁夏屯守之资,全赖黄河水利”,③《明宪宗实录》卷78,成化六年四月乙巳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贵州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65页。为明军捍御西北、遥慑朔漠奠定重要基础。同时,宁夏三面临边,紧邻河套,屏遮关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是明代西北防御的重要支点。目前,关于明代宁夏平原水利建设、军事防御的论著颇丰,但多以水利建设或军事防御为主题各自展开,①相关代表性研究有:左书谔《明清时期宁夏水利述论》,《宁夏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吕卓民《明代宁夏屯垦区的水利建设》,《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4期;周松《洪武时期明朝在宁夏地区的经略》,《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霍丽娜《明清时期宁夏河渠的开发与管理初探》,《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杨帆《明清宁夏平原水利兴修与水神信仰初探》,《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刘景纯《明代陕西四镇分路防守体制的形成和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等等。故论述内容中稍有涉及,但尚未对二者的关联作用形成专题探讨。于此,本文在立足前人著述的基础上,试拓研究蹊径,以期有助于厘清明代宁夏平原水利建设与军事防御的历史关联。

一、水利建设与军事防御的关联作用

孙子有云“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远距离的军队后勤保障极其消耗国力。由此,开展屯田就地解决驻军防御所需的粮饷等物资,成为古代巩固边地防御、降低防御成本的主要措施。明代初期设置宁夏卫后,即在宁夏平原大力发展屯田,“国朝自洪武初,则立军卫屯田,以省民间轮运之艰”②(明)朱旃撰修,吴忠礼笺证,刘仲芳审校:《宁夏志笺注》,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21页。,缓解军队“远输”之弊。

由于宁夏平原地处气候干旱的西北内陆,农业用水主要来自于水利灌溉,农业生产对水利设施的依赖性极强,水利建设成为屯田开辟的发展基础。在前代水利建设的基础上,宁夏卫“修筑汉、唐旧渠,引河水溉田,开屯数万顷,兵食饶足”③(清)张廷玉等撰修:《明史》卷134《宁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905页。。至永乐时,“天下屯田积谷宁夏最多”④《明太宗实录》卷38,永乐三年正月乙巳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1页。,时任宁夏总兵官何福因此得到朝廷奖励。水利发展对粮食增产有显著影响,能有效提升边地粮食储备,缓解粮食远距离运输的成本问题。由于农田灌溉的水量、时间都关系到粮食产量,一旦农田不能按时足量灌溉,就会造成粮食减产或者绝收。所以,汉延、唐徕二渠每年开灌都要依据定法,“四月开水浇灌,自下而上,官为封禁。少不如法,则田涸民困,公私无倚。此宁夏恃以为重者此二渠也”⑤(明)杨寿等纂,胡玉冰校注:万历《朔方新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9页。。到宣德二年至五年间(1427—1430),宁夏总兵官宁阳侯陈懋多次奏称宁夏粮储不足。⑥《明宣宗实录》卷33,宣德二年十二月己未条;卷51,宣德四年二月甲午条;卷70,宣德五年九月庚申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1页、73页、77页。明廷派官员专职调查后发现,“宁夏、甘州田土资水灌溉,有势力者占据水道,军民莫敢与争,多误耕种”,为保证强化当地水利管理,“宁夏、甘州皆请置提举司”⑦《明宣宗实录》卷83,宣德六年九月庚辰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81页。。在设置专门管理水利的官员后,宣德帝还进一步强化边地水利管理的特权,“若有包揽侵款、盗卖粮草及阻扰屯种、占据水利者,不问内外官及权豪势要,具以上闻。”⑧《明宣宗实录》卷87,宣德七年二月庚戌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83页。到正统二年(1437),宁夏地区粮食产量的增加一度造成宁夏地区物价的不平衡,“宁夏地滨黄河,资其灌溉,旱涝俱收,米贱而物贵”,在官员相应调整税收政策后,“所积仓粮亦足宁夏军马三年之用”①《明英宗实录》卷33,正统二年八月乙亥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07页。。在强化水利管理的同时,渠道设施的整治疏通也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宁夏河东地区,“秦家渠常苦涸,汉伯渠常苦涨。三农失业,辍耒而嗟。”在针对性整治后,粮食产量得到明显提升,“复芜田数百顷,而岁额骤增数千石。”②(明)沈犹龙:《河东兵备道张九德去思碑记》,见(明)杨寿等纂,胡玉冰校注万历《朔方新志》卷四《词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337页。万历十四年(1586)在宁夏地区的一场大旱中,河西地区呈现出与河东地区大相径庭的农业景象,“原议开浚河渠,以资垦荒之利。值此亢旱,河以东赤地千里,河以西青苗弥望”③《明神宗实录》卷175,万历十四年六月戊子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23页。,渠道灌溉起到抗旱稳产的关键性作用。所以,水利建设对于宁夏平原农业生产的稳产增收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成为影响宁夏地区驻军粮食储备的主要因素。正统四年(1439),宁夏官员组织军民对鸣沙州七星、汉伯、石灰三渠进行疏浚:

宁夏原有五渠引水溉田,今鸣沙州七星、汉伯、石灰三渠淤塞年久,田地荒芜,请令河渠提举司浚之,计用人力四万。然渠成可溉芜田一千三百余顷,分授军民,俾人开五十亩,租税视成熟田减三分之一,则人争赴工,而边储可充矣。④《明英宗实录》卷56,正统四年六月丁丑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21页。

可见,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不仅能够推动粮食产量的提升,也可以有效推动地方税收的增加,“一方之赋,尽出于屯,屯田之恒,藉水以利”⑤(明)张嘉谟:《按察司题名记》,见(明)杨寿等纂,胡玉冰校注万历《朔方新志》卷四《词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71页。。

明代宁夏官员认为,“边方重且要者,御捍之外,莫刑、储、屯、水若也。它边未暇究,唯宁夏于斯四者尤为吃要。”⑥(明)张嘉谟:《按察司题名记》,见(明)杨寿等纂,胡玉冰校注万历《朔方新志》卷四《词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71页。其中储、屯、水三者密切相关。宁夏中卫地区的七星渠“荒淤岁久,塍沟圯塞”,以至于“膏沃之壤,化为蓁芜。徙丁逋赋,顿减屯籍之半”,在七星渠整治疏通后,“辟荒梗万余顷,咸得耕获。”⑦(明)谭性教:《改修七星渠碑记》,见(明)杨寿等纂,胡玉冰校注万历《朔方新志》卷四《词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335页。在修筑王现湃时,明代官员在论及渠、湃关系中,也指明水利建设对宁夏地区的重要性,“渠者,通水之道也。湃者,益渠之辅也。河洗湃薄,渠将恐矣。适今不治,将无渠、无田、无民、无城,兹镇岂能一日而存?”⑧(明)张应台:《王现湃记》,见(明)杨寿等纂,胡玉冰校注万历《朔方新志》卷四《词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65页。由此,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灌溉、粮食生产等环节形成积极的连锁影响,进而推动军屯经济的有效运转,最终有利于宁夏军事防御巩固,“夫培湃以辅渠,灌田以获稔,军民之食可足矣。以屯种而养军士,以军士而居城守,丑虏之患有备矣。”⑨(明)张应台:《王现湃记》,见(明)杨寿等纂,胡玉冰校注万历《朔方新志》卷四《词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65页。宁夏中卫美利渠“迩年河流背北趋南,渠口高淤,水莫能上,卫人蹙额相泣曰‘有渠而不得灌溉之利,与无渠同也’”,对于美利渠整治疏通后的积极影响,宁夏官员认为“斯渠一通,不独可以足食,而沮虏之势亦有藉焉。”①(明)王业:《中卫美利渠记》,见(明)杨寿等纂,胡玉冰校注万历《朔方新志》卷四《词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66页。与之相反,如果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修治和有效管理,就会引发农地荒芜、军民逃逸的恶性连锁反应,军屯经济无法有效运转,最终危及宁夏军事防御建设,数年以来,有河流转徙、渠高河下引水不入者,有上流稍通、下流全涸者,有决坏堤防、泛滥田庐者,有豪右侵夺、贫弱吞声者,用是稻粱之区废为泻卤,膏腴之壤弃为草莱,卒岁告急,馈饷弗充,丁壮流移,咸归别土,戍卒减耗,师旅空虚,岂非可兴而弗兴。②(明)王任重:《西夏图略序》,见(明)陈子龙辑《明经世文编》卷228,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389页。所以,水利兴废引发粮食、税收等方面的连锁反应,对于宁夏地区的军屯经济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影响宁夏地区军事防御巩固的关联因素。

今兹宁夏,实古朔方重地,去京邑五千余里。孤悬河外,地潮沙埇,丑虏四邻,是以足食、城守为难。赖汉、唐凿渠,引河灌田屯种,军民借此以食,边圉借此以保矣。③(明)张应台:《王现湃记》,见(明)杨寿等纂,胡玉冰校注万历《朔方新志》卷四《词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65页。

于此,宁夏平原农业生产对水利建设的依赖性,决定了水利设施在宁夏农业生产中的独特地位。农业生产作为宁夏地区的粮食来源和经济基础,对宁夏地区军事防御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水利建设不仅是保障农业生产增收稳产的重要因素,也推动赋税增收的重要途径,进而成为影响宁夏军事防御的关联因素。

二、军事防御对水利建设的军事影响

明代宁夏地区西倚贺兰山为屏障,东有黄河为阻隔,借助山河之险,宁夏防区呈“凸”字形,处于三面受敌之势。然而,对于机动性极强的蒙古骑兵而言,一旦突破山河之险,宁夏平原的平阔地形使得明军极难阻滞蒙古骑兵的驰骋冲突。在西北军事防御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明代官员逐渐注意到渠道对骑兵阻滞作用的军事价值,“井田沟洫,既以辟土而宜民,亦以设险而御侮也。今则西北平原千里,寇骑长驱,无有阻隔,若使沟洫尽举,岂有此患?”④(明)徐明贞撰:《潞水客谈》不分卷,清道光光绪间粤雅堂丛书本。为强化渠道的阻滞作用,明军对处于防御地段的渠道进行适当改造,如地处宁夏平原与中卫地区咽喉之地的石空渠,“长七十三里,溉田一百七十余顷。弘治六年(1493),参将韩正又加以修浚,而胡马不能渡矣。口狭腹阔,俗呼为‘缸子渠’。”⑤(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21页。改造后的石空渠出现“口狭腹阔”的特征,说明韩正通过有意扩展渠道宽度来增加蒙古骑兵的“逾渠”难度,达到使其不能渡的防御目的。由此,宁夏平原已有渠道网络对蒙古骑兵阻滞能力,明军进一步强化周边防御工事,可以有效提升宁夏地区的军事防御能力,“盖以镇城跨河山之险,上自广武,下至平虏,中有汉唐二渠,导引河水溉田东西南北三百余里,沟洫沮洳,驰骋未便,兼以关隘谨严,胡骑难以并进。”⑥(明)李士翱:《预陈边计以备虏患疏》,见(明)陈子龙辑《明经世文编》卷209,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196页。加之渠道开凿能扩大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若渠道建设能够强化沿边地区军事防御,可谓是事半功倍之举。故而明代官员在凿渠时有意稍加改造,将其作为增强局地军事防御能力的重要措施。

弘治十三年(1500)时,时任巡抚王珣在宁夏河西、河东两灌区之外奏开靖虏、金积二渠以扩大垦种面积。靖虏渠位于黄河以西,渠址在汉延、唐徕二渠之西,原为西夏时所凿旧渠,修成之后可以将既有的河西灌区向西拓展,“本边旧有古渠三道,东为汉渠,中为唐渠,今见通水利,可为守御。唯西一渠逼在山下,首尾三百余里,渠两岸高峻,中广二十余丈,相传亦汉唐旧渠。古道虽存,已多淤塞。请发卒疏凿成河,引水下流”,“令耕种其内,稍以益储”,凿渠时“修筑东岸,积土如山,斩削如墙”,形成西向防御的墙堑方向,然后“山口要害,各设堡掣军,沿河按伏,以遏贼冲”①(明)方孔炤著,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全边略记》,《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三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6页。,将靖虏渠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军事防线。在靖虏渠工程失败之后,万历时,御史李楠针对宁夏西线防御的薄弱态势,提出巩固防御的举措之一就是“浚重渠以增重险”,“平羌堡西抵胜金关,地势平衍,不足为恃,旧有渠槽湮遏弗修。今议穿凿成渠,外遏强胡,内灌田畴。”②《明神宗实录》卷129,万历二十三年三月戊子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94页。金积渠则在黄河以东,修成之后则使河东灌区向东拓展,“灵州、金积山河口开渠灌田,欲量起附近人户于春时开浚成渠,其中地土各拨军民佃种起科。”③《明孝宗实录》卷159,弘治十三年二月乙未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77页。金积渠开凿失败后,明军仍未放弃在宁夏河东地区凿渠的计划,万历时,“浚大渠一道,北达鸳鸯诸湖等处,以兴水利,以遏胡骑。”④《明神宗实录》卷242,万历十九年十一月癸酉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49页。决渠放水也是强化渠道阻滞能力的应急之举。万历五年(1577)时,势力强大的俺答汗为征伐瓦剌,向时任总兵官张臣提出借道宁夏腹地通过的想法,“臣不可,俺答恚,语不逊。臣夜决汉、唐二渠水,道不通,复陈兵赤木口,俺答乃从山后去。”⑤(清)张廷玉等撰修:《明史》卷239《张臣等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4118页。宁夏防区为俺答汗西出河套地区的首要障碍,俺答汗倚仗自身军事实力强大,意图从宁夏防区择捷径西出,宁夏官员在拒绝这一要求后,不得不顾虑俺答汗有直接突破而过的可能性,正是通过决汉、唐渠道形成水势阻隔,加之赤木口重兵防御,使蒙古骑兵丧失突破明军防御的可行性,最终才让已经恼怒的俺答汗选择绕行贺兰山后通过。

同时,宁夏平原地势南高北低,长达数百里的汉唐二渠为满足灌溉需要,渠内水位必然高于周边地区。由此,针对宁夏平原的地势特点,依托渠道可以快捷组织水攻,在城防作战中能够取得极为显著的战术效果。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宁夏爆发边军叛乱,叛军不仅迅速占据宁夏河西地区,还联合周边蒙古诸部以壮声势。明朝迅速集结周边军力开赴宁夏平叛,但到当年七月,宁夏城仍久攻不下。此时,明军不仅要内攻叛军,还需分兵外防河套诸部。由于明军攻宁夏城久战无果,在形势危急之下,“水攻”成为明军迅速攻克宁夏城的不二手段。当时正逢盛夏,河渠水势满涨,“黄河水高宁夏城数丈,决坝灌之,贼当立死。亟遣劲兵先据大坝,以握胜机。”⑥《明神宗实录》卷245,万历二十年三月己丑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54页。尽管水攻会导致城内百姓伤亡、水利设施受到破坏,但在军事需要之下,明军统帅仍然决定截渠水攻,“督府议城卒难下,城东北地形卑下,而大坝内水势高地丈余,不若筑堤东北,堰唐渠、红花渠水灌城,此立破之术也”,七月十八日围坝筑成后,至二十日,“堰水已及城”。二十四日“水大至”后,宁夏城部分城防建筑受到水势破坏。到八月初一,宁夏城已经完全陷入水围之中,“城外四面皆水,城浸至八九尺,贼大惧”。次日,“城东西两面崩塌一百余丈,悬楼坍塌两座,城危旦夕矣”①(明)诸葛元声,薄音湖、王雄编辑点校:《两朝平攘录》,《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00-201页。。不料明军围堤却出现决口,水势迅速回落。此后明军抢修围堤,继续水攻策略,对宁夏叛军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迫使叛军内部分化,有力地推进了明军收复宁夏的速度。

此外,宁夏平原渠道形成的阻滞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蒙古骑兵的战术改变,并最终对明军军事防御部署产生影响。首先,桥成为明军布设防御的重要地点。明代宁夏平原灌区沟渠分支广布,在蒙古诸部进入宁夏腹地抢掠之时,常要“逾渠”而行。如嘉靖十一年(1532)秋九月,蒙古诸部“由赤木口入,踰良田渠,薄镇城下,焚烧庐舍及场圃积聚之物,饱利而归。”②(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4页。在唐徕渠以西的罗家洼墩,“南北两冈,相夹一沟,虏伏沟中,俟堡孳畜出牧,虏逾渠掳夺,追逐常不及。”③(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1页。位于宁夏镇城外的永通桥在成化时改修成石桥,④(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2页。由于这一地段处于宁夏腹地,起初并未设防,“每冬黄河冰结,套虏乘夜长驱直抵永通桥,俟侵晨人畜出城,潜掠而还。”⑤(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8页。蒙古诸部仍旧发挥自身机动能力,并结合桥梁这一特殊地段的选择,达到“潜掠而还”的战术效果,最终迫使明军针对这一地段进行防御部署。其次,汉、唐二坝成为明军防御的核心设施。汉、唐二坝分别为汉延渠、唐徕渠的引水口,设有坝闸控制水量,为两渠灌溉提供用水。因两坝地处上游,地势远高于宁夏镇城,一旦开掘闸口,宁夏腹地即成汪洋。大坝为唐徕渠口之坝,“坝吞黄河,唐来渠口也,其势奔下,俯瞰城邑”⑥(明)王珣、胡汝砺撰修,胡玉冰、曹阳校注:弘治《宁夏新志》卷1《宁夏总镇·山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57页。。天顺四年(1460),“孛来、毛里孩将万骑寇固原,回至黄河大坝对岸下营,欲渡河,掘大坝渠水灌宁夏城”⑦(明)魏焕:《巡边总论》,见(明)陈子龙辑《明经世文编》卷248,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608页。。在明军击退孛来、毛里孩等部后,修筑唐坝关堡强化对大坝地段的军事防御力度。至成化时,又修筑汉坝城堡,“前人创立唐、汉二坝,引黄河之水分为二渠以资灌溉,启闭蓄泄,专人掌之。先以边警,展筑唐坝关堡,独汉坝城堡未立,累被抢掠,欲得如例修筑。”⑧《明宪宗实录》卷78,成化六年四月己巳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65页。至万历时,明军仍在提升大坝地段的军事防御能力,“大坝堡当黄河之口,虏谋决堤,兹为要地,宜设守备一员,以军丁五百人隶之。”⑨《明神宗实录》卷225,万历十八年七月壬戌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41页。

整体而言,在明蒙军事实力的消长变化下,黄河天险都难以对河套蒙古诸部的骑兵机动形成有效阻滞,渠道的军事价值自然十分有限。然而,在蒙古诸部侵掠活动深入宁夏腹地之后,宁夏平原渠道遍布的地理特点,使得明、蒙双方的战术应用都有一定变化,并对明军的军事防御部署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宁夏平原军事防御需要的不断推动下,水利建设的军事属性必然得到强化。尤其是开凿渠道具备兴利、绝寇的双重作用,使得水利建设被明军作为巩固防御建设的重要措施。

三、水利建设对军事防御的制约作用

宁夏作为捍御中原腹地的边陲重镇,巩固军事防御自然是宁夏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水利建设与军事防御都有各自的建设重心和发展需求,并不能完全实现共赢。由此,水利建设自然会对宁夏平原的军事防御形成一些消极影响。

首先,水利建设与军事防御都有人力、财力方面的需要。众所周知,黄河泥沙量较大,每年灌溉结束后,引水口及渠道都会淤积大量泥沙,如不及时清淤,就会影响次年引水灌溉。所以,每年开水灌溉之前,宁夏地区都要专门组织人力、财力安排挑浚修治,是为“岁修”,“修葺旧渠,灌溉屯田,役军每日给银一分五厘,借支军饷。”①《明神宗实录》卷256,万历二十一年正月甲戌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78页。在军事防御压力较小时,尚有人、财余力去进行水利建设,“唐来诸渠,前人之绩伟矣。当时设有专职,罔惜重费,又无虏扰,两渠可兴。”②《明神宗实录》卷256,万历二十一年正月甲戌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78页。随着蒙古诸部进扰宁夏平原的程度加剧,水利建设与军事防御在人力、财力方面的耗费相应增加,会使边军负担愈发沉重。“春濬冬淤,岁一动众,其费甚广,蓄洩有时,利害相倚,其计甚详,工不踰朔,事非远议,其斯甚迫”,在组织“岁修”的同时,还要部署军队做好外部军事防御,“大众甫集,奸人罔利,工作方半,虏骑来窥。”③(明)王任重:《西夏图略序》,见(明)陈子龙辑《明经世文编》卷228,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389页。在军队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一旦人力数量分配不当,就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正统八年(1443),宁夏官员就因随意役使边军,一度导致军事防御出现问题,“私役屯军,改挑渠道,专擅水利,又纵下人占种膏腴屯田,是致军士怨嗟,兵政废弛。近胡虏入境不满百人,官军束手无策,若大寇猝至,何以御之?”④《明英宗实录》卷103,正统八年四月丙戌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36-137页。除过“岁修”维护的常规性成本外,渠闸坝湃等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方面同样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如金积渠“役夫三万余名,费银六万余两,夫死者过半”。⑤(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88页。同时,汉唐等渠口都用木闸,“汉、唐正闸二,水至二坝,为闸所束,势汹涌,故以巨木障其旁与底,中流列柱,分为三闸,架桥构宇于上,亦奇观也”⑥(明)杨寿等纂,胡玉冰校注:万历《朔方新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31页。。作为渠道引水的重要设施,闸口修葺所用的劳费极其高昂,“屯田颜料,用民财买,共该三千余两,闸支费岁以三分之二,而大木百金之值,千夫半月之劳,犹在其外。”①(明)王继祖:《佥宪汪文辉去思碑记》,见(明)杨寿等纂,胡玉冰校注万历《朔方新志》卷四《词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306页。为了降低修治木闸的周期性耗费,隆庆时,宁夏官员调集专项经费将其改建为石闸,“汉唐二渠,节年挑扒,既已劳民,渠口岁修木闸,费尤不赀。乞将抚道赃罚及大小二池盐课暂停动用,创建石闸一十二座,务期坚固,以垂永久。”②《明穆宗实录》卷7,隆庆六年十一月庚子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74页。尽管水利建设的修整所费极大,但是作为宁夏地区军屯发展的基础,是军事防御建设无可避免的成本投入,“两渠之坝,每岁脩添,规利匆匆,一有弗虑,贻害云云。军丁余夫,挑脩采运,尚有襍庸,减之未可。”③(明)张嘉谟:《按察司题名记》,见(明)杨寿等纂,胡玉冰校注万历《朔方新志》卷四《词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71页。由此,宁夏地区水利建设在产生一定收益的同时,也存在人、财方面的巨大耗费,无怪于明人会对宁夏水利建设发出喜忧参半的感叹,“迄今渠久浸淤,岁发千夫浚之,木植劳费,不啻万计。昔谓黄河独利于夏,兹困也孰甚?”另外,由于黄河河道迁徙等自然因素,渠道的引水功能往往会受到一定影响,就需要增加相应水利建设投入,水利建设成本的陡然增加,再叠加军事防御的财力需求,加重了宁夏军民的赋役负担。

宁夏孤悬河外,逼邻虏巢,地土硝碱,膏腴绝少。而当时定税遽拟一斗二升,作法已不谅矣。其后因缺马缺料,加增地亩草束,赋日益重。又其后河势迁徙,冲没良田,遂至河崩、沙压、高亢、宿水、荒芜、无影等项,而田不得耕矣。继又加以杂差,则挑渠、修坝、采草、纳料、卷帚、起坞等项,而劳者弗息矣。④(明)杨寿等纂,胡玉冰校注:万历《朔方新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3页。

因此,在宁夏军民不堪日益繁重的赋税、劳役时,即便宁夏官员积极提升水利设施的灌溉优势,但军民对扩大农业生产已经毫无兴趣,“臣彦往阅宁夏,古称塞北江南也。又素有水田,藉汉、唐二渠,不烦征力。然往往就荒,驱之领田,如赴汤火。”⑤《明神宗实录》卷165,万历十三年九月乙亥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21页。所以,一旦触及军民忍受极限,就会出现军民大量逃逸的情况,“近年河流改徙,水利不通,屯田半为蒿莱。节经题准蠲免屯种,而有司未有实心奉行者,即今一岁中各卫屯堡逃丁已至千余。年复一年,不尽不止。”⑥《明世宗实录》卷545,嘉靖四十四年四月丙子条,见杨新才、吴忠礼主编《明实录宁夏资料辑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35页。

同时,在地势、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下,宁夏平原仍然存在难以建设水利进行灌溉的区域,“汉唐二渠岁费修筑,水利之博固百世赖之。然地势悬殊,亦有非灌溉之所能尽达者。”⑦(明)庞尚鹏:《清理宁夏屯盐疏》,见(明)陈子龙辑《明经世文编》卷360,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881页。如靖虏渠“石坚不可凿,沙深不可浚,财耗力困,竟不能成,仍为废渠”⑧(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2页。,金积渠的开凿工程同样也遭遇困境,“遍地顽石,大皆十余丈,锤凿不能入,火醋不能裂,竟废之”⑨(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88页。。由此,明军的防御布设一旦远离宁夏平原灌区之外,驻军的粮食供给就会十分困难,进而对明军防御部署产生不利影响。镇远关在平虏城北八十里,地处贺兰山北端与黄河相会之处,“山水相交,最为要地,以故设关防守”①(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91页。,关南五里有黑山营,两地位于宁夏平原最北端,地势近山且汉唐等渠难以灌溉,粮食供给依赖宁夏灌区输送。“至弘治以前多因极边地方,供饷不便,军多逃散,兵力寡弱,遂行废弃。黑山止有空营,镇远虽称有墩有军,相离平虏城百里之远,孤危难守,有名无实而已。”②(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92页。到正德时,镇远关、黑山营被迫弃守,“宁夏北境半为虏有”③(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5页。。至嘉靖时,时任三边总制王琼主持修建北长城,以巩固宁夏北部军事防御,“又于墙之里,西北尽头,设临山堡,每年拨军防守,居人借此墩墙,稍敢樵牧,人亦称便。”④(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92页。然而,粮食运输造成防御成本问题依然无法破解。临山堡“相离平虏城五十余里,地土沙漠,一草不生,堡中军人不上二十余名,每年拨军一百名防守,俱在平虏城支粮,各军困苦哭告,每称不便。”⑤(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92页。经过朝内、边镇相关官员权衡商议后,认为临山堡“设在新边西北尽头山脚之下,地土沙漠,草茅不生,人难居住,在彼防守,坐费钱粮,无益于事”⑥(明)胡汝砺、管律修纂,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94页。,最终在其筑成使用数年后即被迫废弃。尽管主政官员立足军事需求,对险要防御地段进行精心规划并劳费筑城,但在缺乏水利灌溉、无法屯田经营的情况下,粮食补给距离造成的防御成本问题就难以克服,甚至被迫对防御线进行调整。可见,水利建设对于粮食生产的提升作用,可以帮助明军实现就地取粮,有效降低明军的粮食供给成本,一旦脱离水利设施,农业发展极其困难,驻军粮食供给问题极为凸显,从而对明军在偏远地区的防御布设产生一定制约。

由此可见,水利建设与军事防御的关联作用处于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消极方向的连锁反应,宁夏官员应对这种消极性发展趋势的克服手段和规避措施,成为水利建设制约军事防御的影响方式。

结 论

综上所述,在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水利建设是宁夏平原农业发展的必要基础,农业发展作为军事防御所需的粮食、税收来源,又是巩固军事防御的经济基础。水利建设通过对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进而成为影响宁夏军事防御的关联因素。同时,在宁夏平原军事防御需要的不断推动下,水利建设的军事属性得到强化,军事防御对水利建设的军事影响十分显著,水利设施的军事价值和战术影响也应运而生,担负兴利、绝寇的双重作用。然而,在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水利建设与军事防御的关联作用必然会存在消极方面,构成水利建设对军事防御的制约作用。总之,宁夏平原水利建设与军事防御存在“利害相倚”的关联效应,是明代历史演进过程中人地关系互动的历史产物。

猜你喜欢

银川宁夏军事
数字银川
宁夏科协“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大讲堂在银川顺利举办
宁夏
宁夏煤电博弈
宁夏
银川威力
从银川跳到硅谷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