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无愁河畔浪荡子,一生烟雨任天真
2023-10-01
2023年6月13日,现当代中国文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黄永玉因病逝世,享年99岁。
他是沈从文的表侄,是汪曾祺的密友,是“猴票之父”,被誉为中国艺坛的“鬼才”。他是时代的历史见证人,是独出机杼的艺术大师。
人物解读
角度一:一生奇遇造就传奇一生。
黄永玉1924年出生在湖南常德,祖籍湖南凤凰。这个自称老头的艺术大师,以木刻出道,游刃于版画、油画、国画领域,出版过画册、小说、杂文、诗集、剧本,从事过瓷厂小工、小学老师、教育馆员、剧团美工、报社编辑、电影编剧……黄永玉后来回忆说,“我这一辈子也没向谁学过什么东西,都是在谋生中锻炼出来的。”
他做事有一种我行我素的风格,60岁时学着考驾照;67岁时跑去意大利游学写生,80岁时给《时尚先生》杂志做封面模特,93岁时开着一辆红色法拉利去飙车……作家李辉说:“只有在他的身上,才能看到真正的天真烂漫,他永远活得像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黄永玉正是在一生的奇遇中养就了不畏艰险、宠辱不惊的气概,也更深刻地了解了社会、人生和艺术,更成就了他幽默、智慧、诗性的人生底色。
运用示例
黄永玉素有“多面手”之称。他的多能来自于数十年苦心孤诣的经营,仰赖于“经得起打熬”的坚韧。尤为难得的是,他一直葆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双眼依然敏锐、明澈,让自己的作品随时发散出艺术的“真趣”。他的率真、调皮、洒脱、通透,既体现在安身立命的画作中,也贯穿在他一生倾心的文字里。
角度二:“野路子”文学充满自由。
许多人认识这位可爱的老头,并非通过其绘画作品,而是通过文学。黄永玉文学作品的数量、质量及其贡献都不逊于国内顶尖的专业作家。虽然他作品体裁多样,但其内在的精神是相似的——自由与投奔。
黄永玉在文学上的灵魂就是他的精神内蕴。一般人写文章是为了展现自我,而黄永玉写作则是为了自己开心,这反而成就了真性情和好文章。这种自小摸爬滚打走出来的“野路子”文学,无意中继承了文学审美的真正内涵。
黄永玉的文学,让人重新记起被遗忘的存在,让人怀着乡愁寻找失去的精神家园。其笔下的文字刻着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最原初的印记:民族之思、乡土之情、文人之气、民国之风、草根之趣、抱朴之素……正是他在特殊历史时代和复杂文化环境的背景中,不断激荡杂糅沉淀的文学,才磨洗出中国传统文人的底蕴与风骨,氤氲出一片中式的情致与格调。
运用示例
毫无疑问,黄永玉的“好玩”“先锋”正在于他的自由。即使在旧时年月,他也不曾感到过不自由,“因为自由不自由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的。”黄永玉属于那种把自己活成了一部历史的人,看似一点正经都没有,但这不正经里,渗透着强烈的个人生命的历史感。他用“湘西人的刁蛮和豁达”,应对命运多舛。而他的自嘲,一如他的讥讽或宽谅,隐含了深层的人生智慧。
角度三:无法复制的人生和品格。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著名的全能艺术大师,他的文学中始终有一双画家观察生活的眼,也永远有一双画家描绘生命的手。黄永玉是最善于将本土经验上升为世界性的艺术家。他的画作质量上乘,数量惊人。他的画风绮丽跌宕,不拘一格,水墨、油彩、丙烯,材料信手拈来;象征主义、野兽派、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写意泼墨,创作手法混搭;纸上绘画、木刻、雕塑、设计、装置、行为艺术等等,各个画种齐头并进。
黄永玉作画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顾忌,一切出于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以丰富的意蕴、个性的笔墨、强化的色彩,表现着当代人的新感受。尤其是他画的荷花,水墨运用十分娴熟,笔、墨、水的配合达到了自由自在的程度。与中国历代传统文人画的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同时融汇了西方艺术的有益因素,让其作品既“中国”又“现代”。
运用示例
“艺术是相通的”,虽然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黄永玉先生却用一生践行了这个道理。他的绘画享誉画坛,题材涉猎广泛,技法中西融合,山水、人物、花鸟自成一家。过去,我们总喜欢将艺术设计的门类分得明明白白,彼此都有一套专属的方法论,不存在任何交集。黄永玉一生不走寻常路,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向我们证明:艺术创作的融合已成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編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