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学典:在儒学之路上追寻文明之光

2023-09-30魏伟

走向世界 2023年35期
关键词:尼山儒学文明

魏伟

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一位儒家文化的传播者……他就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每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王学典都担负着重要职责,主持活动、发表演讲、接受采访……作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见证者,他奔波在论坛现场,也遨游在学术海洋,忙碌并快乐着。近日,本刊记者来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对这位“白眉大侠”进行了专访。通过访谈,一位在儒学之路上追寻文明之光的学者形象,与他那深邃的思想、睿智的话语一道,深深刻在了记者脑海。

2010年9月,第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的诞生地尼山举行,从此,一个以致力于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的文明交流互鉴平台在中国诞生。

十多年来,王学典从未缺席过任何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多次担任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组总负责人,负责论坛学术主题和分论坛议题设置。他认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举办,对于消除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误解、分歧,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成果像种子一样已经播撒到了世界各地。

文明是多样的,也是有差异的。为什么不同文明之间需要对话?在王学典看来,如同生命有机体需要新陈代谢一样,文明也需要通过交流互鉴实现新陈代谢、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发展史充分说明,一种文明只有在同其他文明对话中才能取长补短,只有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

王学典认为,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大大小小无数的文明,经过历史长河的冲洗,小的文明体因为各种原因,例如战争、自然灾害、人口问题而逐渐消失了,至今犹存的那些大的文明体,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特点,谁也不能吃掉谁,谁也难以消化谁,谁也无法同化谁,那么如何相处便成为摆在它们之间一个尖锐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可以通过贸易经济等众多手段,去承载这些文明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我的看法是,不同文明之间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展开对话、互相学习、互相观摩、取长补短,这也是这些大的文明体之间成本最低的相处方式。”王学典说道。

为什么不同文明之间可以进行对话?王学典表示,任何文明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因此,文明之间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具有互学互鉴的内在要求。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

“但对话的前提是文明平等和尊重差异。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本来面目,每一种文明都有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一个清一色的自然界是令人恐怖的,一个清一色的人类世界更是一个非常可怕甚至恐怖的世界。”王学典认为,任何一种文明,都是人类克服生存困境的一种智慧抉择,正因为每种文明各有长短,因而不同文明之间具有强烈的互补性,所以,通过对话相互学习是解决人类自身问题的最好方式。

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一直都是尼山世界文明論坛的主题。然而,与文明对话相背离的是,近年来西方部分学者极力渲染文明之间的冲突,再度炒作起“文明冲突论”。对此,王学典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王学典认为,“文明冲突论”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回顾世界历史,那些重大冲突和战争,往往都是由政治经济利益矛盾、意识形态分歧所引发,是被打着文明旗号、披着文明冲突外衣的霸权主义、极端主义所支配,并非由文明本身的差异所导致。“我们常常会夸大文明之间的差异,事实上文明之间的差异并没有人们所看到的那么大,人类的共同价值贯穿于各个文明之间,支配这个社会的最基本的价值是一样的,最根本的诉求也是一样的。”王学典说。

在王学典看来,不同文明之间的最大差异是价值观,文明对话的核心,其实是价值观对话。如何在不同价值体系中寻找到平衡点、公约数,是东西方文明对话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人与人之间,不同文明之间,共同性大于差异性,因此,通过文明对话寻求共同价值,形成价值共同体,继而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可以实现的。”对于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设置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共同命运”这一主题,王学典认为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回应了时代的关切。

文明对话的声音尽管有时很微弱,对一些国家和政治组织源于地缘政治利益的行为并没有多少直观的约束力,但多数与会学者相信,只要坚持文明对话,文明的内在力量终究会对人类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文明的冲突是个死胡同,而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是条阳光大道。”王学典直言。

自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以来,众多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发表真知灼见,其中,不乏全世界顶尖的儒学研究专家,包括杜维明、安乐哲、贝淡宁、成中英、林安梧等人。王学典表示,越来越多的顶尖儒学研究专家扎根中国大陆,这是世界儒学研究中心重返中国大陆的一个最好证明。

在《世界儒学研究中心重返中国大陆:十八大以来儒学变迁之大势》一文中,王学典曾写道:“正在转型的一个庞大的中国,不断给儒学提出新的命题,从而也就不断刺激着儒学的发展。这是顶尖儒学家纷纷来到中国大陆的根本原因。”

他们的到来,使得儒学在中国而儒学研究中心长期在海外的局面彻底结束。“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儒学研究者,特别是美国的学者,都来到中国大陆从事研究,他们不是来访学,来做客,而是长期在中国教学,我觉得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王学典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很多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都以前往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求学为荣,如今这种情况已完全逆转。

與此同时,曾经作为“二传手”的东亚文化圈边缘地区,也正在失去它们以往的儒学桥梁地位,这也是世界儒学研究中心重返中国大陆的一个表现。王学典认为,政治儒学的崛起是世界儒学研究中心回到中国大陆的主要思想动力。在儒学发展的新阶段,政治儒学取代心性儒学的主体地位,既符合儒学的内在思想逻辑,也是儒学在社会秩序重整的新时代所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王学典表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进入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中,在中国本土研究儒学,比在海外研究儒学无疑更具有现实的体验感,“中国主流的生活方式,是从儒家的生活方式演变而来的,直到今天,民间还有大量的儒学遗存,学者们一边研究,一边体验,比在海外纯粹研究文献更能获得直观的感受。”

躬耕中华历史文化和儒学领域40余载,王学典早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学术史专家,其关于儒学的诸多论述,常常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

王学典认为,儒家思想不是单纯的道德哲学,不是修身养性的伦理学,而是一种以“德性”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论。“我们长期以来把儒学看作一套道德哲学,大大低估了儒学的作用。儒学追求的是‘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治国平天下’,是整个人间世界的秩序重建和重构。这对今天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都有巨大的价值。”

“儒学对中国人的最大贡献,在于缔造了一种儒家生活方式,我把这种生活方式概括为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王学典说,为什么这种生活方式能够历经朝代更迭而不改,因为它适合中国人,凡是基于人性的生活方式,都是摧毁不了的。“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基于人对亲情的依赖、对血缘的重视。而西方的自由主义生活方式,基于人对自由的向往。它们都和人性相通,都具有坚实的根基,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王学典主张儒学和自由主义展开深度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开创儒学研究的新局面,使儒学真正进入世界主流。

“当下,儒学研究的社会科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都在不约而同地从各自的角度向儒学聚焦。”王学典介绍,经济学界、政治学界、法学界、管理学界等都在进入儒学领域,带着自己的学科优势、学科范式、理论工具,到儒学当中寻找发展各自学科的资源。此外,儒学研究还呈现出一个明显趋势,那就是越来越从理论层面上的抽象研究向具体的实践层面推进。

两千多年过去了,儒家文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儒家思想由于扎根于家庭结构,而家庭仍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所以其所蕴含的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成分和最基本的价值并没有过时,仍然在闪耀着璀璨的文明之光。王学典就是一位儒学的“追光者”,他用学术研究去追寻这道文明之光,用知行合一的风范去实践自己的理想,用文章匡正天下,用真知启迪后人,为让更多人认识儒学、了解儒学、爱上儒学而付出自己的所有。

编辑/郭晓娟

Wang Xuedian: Seeking the Light of Civilization on the Way to Confucianism

A knowledgeable scholar, a venerable elder, a facilitator of the Confucian culture… He is deputy director of the Academic Committee of the Nishan Forum on World Civilizations, a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CPPCC,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Advanced Institute for Confucia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and editor-in-chief of the Journal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In the view of Wang Xuedian, the holding of the Nishan Forum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resolving misunderstandings and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around the world.

In his opinion, civilizations need to achieve metabolism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through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fully demonstrates that only through dialogue with other civilizations can a civilization learn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to overcome its own shortcomings, and only in exchanges with other civilizations can it maintain exuberant vitality.

Wang Xuedian believes that the“Clash of Civilizations” theory is actually a false proposition. If we look back over world history, we would see that those major clashes and wars were often caused by conflicts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and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and dominated by hegemonism and extremism under the signboard of civilizations or under a cloak of the clash of civ- ilizations, but not provoked by the differences among civilizations.

Wang Xuedian said that a growing number of leading experts in Confucian studies have taken root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which became the best manifestation of the world center for Confucian studies returning to the Chinese mainland.

Wang Xuedian is a “Seeker of the Light” of Confucianism. He has been seeking the light of civilizations through academic research, fulfilling his ideal in the manner of combining knowledge and action, correcting global imbalances with essays, enlightening future generations with true knowledge, and making an all-out effort to enable more people to know, to understand and to take a liking for Confucianism.

猜你喜欢

尼山儒学文明
《尼山萨满传》节选(18)
《尼山萨满传》节选(13)
请文明演绎
《尼山萨满传》节选12
漫说文明
儒学交流在路上
세계적인 사상문화의 향연——-제5회 니산(尼山) 세계문명포럼 취재기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