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23-09-29

经济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算力

要闻

习近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7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习近平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要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顶层设计,深化贸易投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市场准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综合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把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紧密衔接起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百岁基辛格再访华

7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到访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百岁高龄的基辛格被称为见证中美关系发展的“活化石”,曾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发揮过关键作用。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建交以来的最低谷,而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基辛格政治生涯中最值得称道的“作品”。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贡献者”“见证人”,基辛格成为美国头号中国问题专家,他总是实事求是地从长远、全局出发看问题,而不是为了个人眼前利益、选票、背后金主的眼色行事。基辛格反对美对华过分打压,认为中国寻求的是自身安全而非世界霸权。习近平主席说,“中美关系永远和基辛格这个名字是连在一起的”,格外令人感慨。

基辛格与中国高层进行了深入坦诚沟通,双方都表达了对彼此的期望。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了基辛格博士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王毅主任在会见基辛格时表示,“中国对美政策保持高度连续性,根本遵循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三条是管根本的,也是管长远的,是中美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中国的发展有强大内生动力和必然历史逻辑,试图改造中国是不可能的,围堵遏制中国更是做不到的。美国对华政策需要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需要尼克松式的政治勇气。”基辛格在与国防部长李尚福会晤时表示,“认识和处理好美中关系,特别是扭转当前困难局面,需要宽广的思维和历史哲学的思辨,需要双方拿出智慧,通力合作、共同发展,两军应该加强沟通,尽全力为两国关系发展创造积极成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52年前,中美两国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以卓越的战略眼光,作出中美合作的正确抉择,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既造福了两国,也改变了世界。现在,中美关系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新的抉择时刻,需要新的创造力,更需要中美52年前的那种战略眼光。没有发展的眼光,美国就不会听懂“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

环球

古特雷斯:全球沸腾时代到来

7月27日,世界气象组织和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联合声明称,今年7月的前三周是世界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周。其实7月破纪录的高温是全球变暖趋势的一部分,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气温上升的主要驱动力。七月的极端高温是气候变化的严酷现实,也是未来的预演,由此减排行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对于北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来说,这是一个残酷的夏天,但对于整个地球来说,这是一场灾难。“这仅仅是个开始,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全球沸腾的时代到来了。” 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必须立即行动,采取积极措施才能够避免灾难发生,各国应加快净零排放日程,加速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过渡。此外,古特雷斯表示,极端气候正成为新常态,各国必须做出反应来适应极端气候,发达国家必须兑现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支持的承诺。

罗塞夫:“脱钩”和“去风险”是阻止他国崛起的政治武器

7月2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在第十一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表示,一些源于某一个国家经验的政治模式,一度被提升为世界的“唯一标准”,并被强制推行。一旦不接受这一强加的价值观,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或是被施以战争、政变、制裁的措施。“人类文明的丰富和多样性就这样被简单地抛弃,不同民族所追求不同发展道路的模式也由此被忽视。”罗塞夫指出,发达国家实行的金融新自由主义,已经把信贷和金融从经济助力变成了障碍。几十年来,世界接受了美元作为单一国际货币形式的存在,这一事实导致了不对称的金融体系的形势。美国公司可以免受汇率风险,但其他国家则不然。这一项特权的滥用体现在金融制裁、扣押主权国际储备等行为,也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全球货币秩序存在任意性的质疑。而“脱钩”和“去风险”等概念不仅是削弱全球金融关系模式的客观现象,更是一种政治武器,其目的是阻止国际舞台上新参与者的崛起。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是新形式的保护主义,比如遏制新兴国家的发展,针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就是如此——无论是单方面提高关税、让世贸组织蒙羞的举措,还是去年出台造成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阻断的《芯片与科学法案》。

扎帕罗夫:建立上合开发银行,扩大本币相互结算

7月4日,随着伊朗的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员国增至9个。上合组织所关注的合作领域,从成立之初的反恐和安全等事务,扩展至经贸交流、金融服务、数字科技、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其他诸多领域。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呼吁上合组织建立共同的金融机构,提议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实施本币相互结算,并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开发基金。“继续共同努力,提高上合组织境内各类运输工具的运输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实施运输、物流和基础设施领域的联合项目,并加入现有的运输走廊,利用我们各国的过境潜力,将促进上合组织地区的经济增长。”扎帕罗夫强调,吉尔吉斯斯坦支持加强互利的经济和投资关系,上合组织内部在数字经济、粮食安全、引进创新和高科技方面加强互动应该是重要途径之一。

德国发布首个“中国战略”

7月13日,德国政府首份“中国战略”公布。这份文件由德国外交部牵头起草,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份作为文件出台的“中国战略”。该文件称,德国的对华政策植根于欧盟的对华政策,德国希望继续与中国开展经济等各方面合作,“与此同时,我们迫切需要降低风险,但并不追求脱钩”。文件采用了欧盟委员会描述中国的“三合一”词汇,称中国“同时是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我们将继续与中国合作,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气候保护方面——中国战略为我们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框架。”他强调,对华战略的目标不是与中国“脱钩”,“但我们希望在未来避免严重的依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以去风险、降依赖之名,行竞争和保护主义之实,将正常的合作泛安全化、泛政治化,只会适得其反,人为制造风险。以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划线,鼓噪所谓“制度、利益、价值观竞争”,更是逆时代潮流而动,只会加剧世界的分裂。希望德方全面客观看待中国发展,制定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

IMF报告: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8%上调至3.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8%上调至3.0%。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全球经济表现出韧性,在美国打破债务上限僵局、各国应对银行业动荡采取有力措施后,经济面临的不利风险得到缓和。

通胀、极端天气、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都是造成全球经济前景不稳定的因素。IMF预测,全球总体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7%降至6.8%。能源价格下降导致总体通胀率下降,但核心通胀将更加持久,可能要到2024年年底或2025年年初才能降至目标范围内,各国央行当前紧缩的货币政策才会有所改变。IMF下调了美国的经济增长预期至1.8%。发达经济体今年将增长1.5%。IMF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将增长4.0%。其中,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持平,预计今年增长5.2%。

中韩贸易结构迎来重大变化

韩国央行近日发布的《经济展望更新报告》将韩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4%,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亞洲开发银行(ADB)等机构提出的增速1.5%预测值。

韩国出口持续低迷。全球需求收缩,存储半导体行业低迷,这都严重拖累韩国的出口表现。自2022年10月起,韩国对外出口已连续9个月同比负增。韩国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半导体占韩国出口比重约两成,自2022年8月起,其出口额连续9个月同比下滑,跌幅多次超过40%。

韩国对华贸易持续多月出现逆差。2018至2021年,中国一直是韩国前三大贸易顺差来源国。自2022年10月起,韩国对华贸易出现罕见的连续逆差,且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1月,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逆差国,逆差额高达39.3亿美元。韩国对华贸易收支可能在2023年出现两国建交31年来首次全年逆差。

中国制造持续升级,中韩贸易结构有明显改变。中国高科技中间产品及高端消费品出口竞争力提升,是中韩贸易格局改变的深层次原因。从商品结构看,2023年1月,韩国对华逆差前四位的商品是精密化工原料(-18.5亿美元)、干电池及蓄电池(-13.8亿美元)、电脑(-11.2亿美元)、工业电子设备(-7.3亿美元)。在汽车、手机、家电等韩国传统优势出口领域,中国均培育出了一批具备国际知名度的企业,目前两国间贸易已开始向着产业内贸易方向发展。

经济

促进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公布。

民营经济重要地位凸显。《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这一定位折射出民营经济的关键作用。民营企业增长的系统性潜力一旦释放,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鲶鱼效应”,拓展拥有巨大人口规模市场的增量空间,为中国式现代化激活微观组织、有序高效配置市场资源、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微观基础。

回应了民营经济核心关切。《意见》针对性回应了民营经济诸多核心关切,注重扫清民营经济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从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着手,破除制度优化瓶颈。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也得到强化。除了再次强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外,《意见》还针对近年来民营企业内部腐败频发现象,提出构建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健全涉案财物追缴处置机制,加大惩处力度等。

围绕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意见》还明确提出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等,让民营企业更加坚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的决心,增强自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和为科技现代化作贡献的动力。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中国楼市发生重大变化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谈及房地产市场时,首次明确提出,适应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房地产市场将面临深刻变化。

房地产旧时代走向终结。2022年,中国总人口首次下降,城镇化进程放缓,人均住房面积明显提升,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已得到满足,资金流向地产、开发商大规模储地的时代结束了。未来政策重点需将逐步从增量转到存量,政策方向也要从需求端刺激逐步转向供给侧改革。

楼市政策“工具箱”打开。此前央行透露,过去在房地产市场长期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这些边际优化举措很快会落地。普通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房地产限制性政策已基本放开,当前核心一、二线城市政策空间仍较大。在这些城市,优化住房信贷政策、放松郊区限购、降低交易税费等仍是政策方向。

再提城中村改造。本次会议再次提出了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的政策着力点在于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包括:保障性住房供给加速,特别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大规模筹集建设、分配等;推进城中村改造,解决新市民、年轻人、外来人群融入城市的问题,释放其消费潜力;老旧小区改造,释放居民提升住房品质的潜力等。

促消费“二十条”提振市场信心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该《措施》围绕6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力求长短兼顾、务实有效。

在稳定大宗消费方面,《措施》提出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在拓展新型消费方面,《措施》提出壮大数字消费,推广绿色消费。在完善消费设施方面,《措施》提出加快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着力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措施》还提出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持续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水平,完善促进消费长效机制。更注重以真实消费行为为基础,加强消费信贷用途和流向监管,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在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合理优化小额消费信贷和信用卡利率、还款期限、授信额度。

逐步降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措施》为促进农村消费,明确要开展绿色产品下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特色产品进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措施》在农村商务和物流配送方面也有进一步部署,要求整合邮政、快递、供销、电商等资源,推行集约化配送,鼓励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在有条件的乡村布设智能快件箱,增加农村零售网点密度,逐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毕马威报告:大国和大企业主导的算力竞争将愈演愈烈

7月7日,畢马威与联想集团联合发布《普慧算力开启新计算时代》报告。报告指出,未来算力发展趋势将具备两大特征: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动力。因此,算力将在普适(Inclusive)与智慧(Intelligent)两个关键维度上加速发展。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在算力供不应求的现实情况下,必须探索新的计算模式。普慧算力将开启“万物皆数据”“无数不计算”“无算不智能”的新计算时代。《报告》指出,算力已成为各国科技战略布局重点。当前,美、中、欧、日基本稳居全球算力产业规模前四,各国和各地区算力投资或补贴计划均超千亿。美、中两国处在领先地位且中国算力规模增速明显领跑。初步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将不低于4.4万亿元,算力关联产业规模可达24万亿元,算力有望成为国家数字经济蓝图中又一超级赛道。

展望未来,算力能够强有力地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数据汇聚融合、共享交换和开发应用,充分盘活数据资产,将中国的“人口红利”转变为“数据红利”。在全球算力供给告急的背景下,“普慧”算力正在迎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机遇。

社会

青藏铁路正式进入动车时代

7月1日,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开始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简称西格段)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正式进入动车时代。青藏铁路西格段东起西宁站,向西途经湟源、海晏、乌兰、德令哈至格尔木站,全线运营里程829公里。西宁、格尔木、德令哈进入5小时城市生活圈,为沿线近50万居民交通出行提供便利。此次上线运营的CR200J复兴号动车组,是针对西宁至格尔木铁路沿线高海拔、低温等环境设计的动力集中动车组,能够满足3500米海拔等级的运行需求。

首个国家重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7月25日,首个国家重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暨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江苏常州成立。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覆盖20多个省份,包括9所普通高校、34所职业院校、中国中车及其所属49家制造类子公司,5个产业集聚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支持单位参与。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支持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内部,院校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布局基本匹配,教育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高度契合,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技术协同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产品升级和工艺改进,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模式基本成形,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集群国际化水平加速提升,为其他行业共同体建设提供成熟的经验和示范。组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目的是努力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观点

伊恩·布雷默:世界进入“多重秩序”叠加时代

我们今天拥有多重世界秩序,它们各自独立但又有所重叠。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军事力量不允许华盛顿制定全球经济规则,经济秩序是多极的,经济领域的全球权力应广泛分享。尽管有关新冷战的议论甚嚣尘上,但美中两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以至于无法脱钩。两国贸易不断创新高,而其他国家则希望同时利用美国的力量和中国不断成长的市场。与此同时,欧盟是世界最大的共同市场,日本仍是全球经济强国,印度经济正迅速增长,这些以及其他经济体的相对重要性将在未来十年继续发生变化。这是我们已经看到的两个世界秩序,但还有第三个正在迅速崛起并很快将比另外两个秩序产生更大影响的秩序——数字秩序。在这个秩序中,制定规则和施加权力的支配行动者不是政府,而是科技公司。(伊恩·布雷默,美国欧亚集团总裁。摘编自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

卢纲:冷战或许从未结束

据美国空军估计,朝鲜战争中美国飞机在朝鲜投下了63.5万吨炸弹,朝鲜遭受破坏的程度远大于二战中的日本。这一轰炸战略一直延续到越南战争。朝鲜战争还给世界留下一份更糟糕的遗产,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沃伦·科恩所言,朝鲜位于美国的防御范围之外,理论上华盛顿可以不介入,但杜鲁门的整个国家安全团队认为,那会导致美国的信誉岌岌可危。朝鲜战争从根本上催生了美国的冷战信条,即美国必须在全球任何地方以任何手段进行干预,以阻止共产主义的蔓延。今天我们面临着同样的可怕问题和致命危险,也许就像朝鲜战争一样,冷战从未结束,只是经历了漫长的中断,现在它卷土重来了。(卢纲,香港《南华早报》专栏作家)

曹远征:全球生产力布局的意外变动

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经济向东看,表现在廉价油气能源的供应方向上。欧洲尤其德国的重化工业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向东外迁迹象;在亚洲,美国鼓励产业与中国“脱钩”,但并未大规模回流美国,而更多地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全球生产力布局的这一新变动,是经济全球化的新安排,它意味着全球产业链并未如美国所期望地向“近岸”“友岸”方向变动,而正向欧亚大陆中心方向集中,从而使“一带一路”意义凸显。现在“一带一路”上已有两个多边国际机制:一是具有丰富能源资源的上海合作组织,二是具有低成本劳动竞争优势的 RCEP。中国正处于这个组织的地理中枢,并且是其主要成员,同时又具有庞大的制造业,尤其是基础工业能力,可以在“一带一路”产业链中发挥强链补链作用。中国已成全球重化工业基地,不仅集中了全球主要产能,而且在技术和成本上具有优势。如果中国发挥这一竞争优势,上游与上海合作组织对接,下游与RCEP对接,纵贯欧亚大陆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发展则具有崭新的前景。(曹远征,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中信之声

中信集团多领域数智化创新应用成果亮相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7月6日,以“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中信集团携旗下20余家子公司亮相“创新应用”主题展区,集中展示近年来数智化创新应用成果。

今年是中信集团连续第二年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近年来,中信集团紧跟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持续加大资源投入,积极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新技术赋能业务发展,智慧金融、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业务形态不断变革升级,AI对集团业务的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

在智慧金融方面,中信集团积极探索信任科技、AIGC、元宇宙、金融量化、ESG评级体系、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运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自主研发信任科技平台,有效实现了数据资产的安全可信与共享,助力防范金融风险,服务更多中小微企业。

在智能制造方面,中信集团推进人工智能、5G等技术与制造业场景有机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发挥综合优势,打通了磁铁矿从采矿、选矿、运输、炼钢、制造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通过数智技术赋能,实现全流程自主可控和数据贯通,提升产业链协同和整体运行效率。

在智慧城市方面,中信集团融合AI技术打造大型城市综合体,落地了智慧社区、智慧办公、智慧商业等一批创新应用,较好服务了城市更新及区域融合发展。中信泰富地产秉承“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全面提升人居、商业和办公品质。

在智慧農业方面,中信集团积极探索智慧育种,助力端牢“中国饭碗”。中信农业基于“生物技术+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生物种业信息决策系统“种谷大脑”,通过对基因型、表型及环境型数据进行规模采集和智能分析,大幅提升了育种效率,新品种创制周期从8-10年缩短至3-4年。

在智能出版方面,中信集团积极拥抱AIGC给出版业带来的新机遇,从探索出版转型和提质增效的角度,自主研发了“智能出版平台”,将版权研究、内容生产、视觉生成、营销策划等关键业务环节与AI相结合,大幅提高图书出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推广效果。中信出版本次展出的一套引进版科幻系列小说,其文字翻译、封面设计、内文插图均由AI完成。

在网络强国方面,中信集团着力构建高度安全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空天地海一体化的网络服务,搭建云网融合架构体系,落地智能算网大脑、智能化网络管理、智能化数字空间等多项先进应用,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中信力量”。中信海直与中国电信、中国信通院共同打造“5G+卫星”智慧通航解决方案,在自主可控的基础上解决了直升机全空域指挥调度问题,获工信部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算力
苏州:到2025 年算力产业创新集群规模达4 000 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国拟构建超大规模算力底座
首届算力互联互通大会在京召开 共话算力产业机遇与挑战
卫星通信在算力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6G算力网络: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
算力盗用:一种新型财产侵害*
算力网络中基于算力标识的算力服务需求匹配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算力网络场景需求及算网融合调度机制探讨
“东数西算”背景下算力服务对算力经济发展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