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与发展

2023-09-29王玉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7期
关键词:树苗容器林业

王玉麟

(卓尼县林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甘肃卓尼 747600)

林业育苗体系正逐步完善,传统的技术应用虽然比较稳妥,但是在树苗的培育速度和生态的恢复速度上并不高,未来发展还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因此,容器育苗技术的创建与实施,本质上在于打破传统的技术局限性,切实掌握好林业发展的方向,坚持在育苗的各个环节上合理的衔接,提高育苗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容器育苗技术的落实要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育苗的难度,坚持与各个地方的林业环境相结合。

1 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意义

当前,林业育苗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填补了传统育苗的空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林业项目发展的压力,整体上创造的育苗价值较高。使用容器育苗,能够减少根系受到的损伤,主要原因在于苗木的根系会跟随土团进行栽种,无论是在起苗时,还是在栽种时都可以减少损伤问题,由此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容器育苗长期应用后发现,缓苗期比较短,育苗的根系生长旺盛,即便是不容易移栽的树木或植物,依然可以借此取得较好的移栽效果,对于各类特殊的林地生态优化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该项技术比较成熟,技术应用过程中能够按照多元化的方法去实施,不仅降低了林业育苗的成本,还可以帮助林业育苗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可根据区域林业发展的诉求和长期规划,在生态塑造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一方面适应当前的生态变化,另一方面对城市和郊区的林业项目提供较多的辅助,整体上促使生态建设保持在和谐的状态。

2 容器育苗技术的方法

相对而言,容器育苗技术的操作主要是采用特定的培育作物进行育苗,或是通过果树、花卉、林木幼苗等进行育苗处理。容器中存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土,以培养土作为基质进行育苗,多数情况下在塑料大棚或温室中操作,由此加强育苗的保护效果。苗木在处理的时候会随着根系土团进行栽种,起苗和栽种的过程中要注意减少根系的损伤问题,坚持提高成活率。容器育苗技术的落实还可以通过机械化、自动化的操作来完成。现阶段的容器育苗主要划分为两个类别,一个类别是具有外壁的容器,内部通过培养基质进行辅助,如常见的育苗钵、容器袋等。另一个类别是无外壁的培育模式,主要是将腐熟厩肥或泥炭加园土,并混少量化肥压制成钵状或块状,供育苗用。

容器育苗的基质配比非常重要,常见的配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泥炭与锯末进行配比,或是碳化物与蛭石进行配比,两种配比物质各占50%,有利于提高育苗的质量。第二种,泥炭与蛭石进行配比,使用剂量同样为50%,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配方。第三种,泥炭与蛭石、锯末进行配比,或是通过土壤、碳化物及蛭石进行配比。由于是3种物质结合,因此要将每种物质控制在30%左右,有利于开展多元化育苗。

3 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问题

3.1 应用方案不健全

技术方案在组建时并未从多个角度考虑,前期的勘察调研比较少,林业育苗工作的开展完全站在理论角度出发,对于实践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始终没有按照综合性的方法去解决,这对于容器育苗技术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展现造成了较大的阻碍。技术应用方案的落实,忽视了外部动态因素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评估存在较高的局限性,开展育苗时并不能充分的提高成活率,林业育苗的健康程度并不高,后期需要投入的成本非常高。技术应用方案不健全,导致林业育苗的压力不断增加,各类林业项目的打造和发展并未做出科学的规划,不利于林业生态的重塑。

3.2 应用手段单一

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手段并不多元化,导致育苗的成果并不显著,长期育苗时难以创造出较高的价值,产生的缺失和问题比较严重。技术应用缺少先进的设备和仪器,针对各类树苗的培育并未创造出最好的环境,虽然育苗的数量比较庞大,但是进入到野外环境后并不能快速适应,导致树苗生长缓慢,对树苗的生态效果和水土巩固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3.3 应用维护不足

容器育苗技术的维护问题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很多林业项目在育苗时单纯看中技术的前期成果,针对技术后期维护及长期保障等并没有加大投入,这导致育苗工作的实施陷入较大的困境,整体上的育苗工作开展无法给出较多的说服力。容器育苗技术的维护意识并不高,日常维护工作难以自觉开展,维护的效率较低,导致育苗的后期质量并不高,各类树苗投入使用后大打折扣,造成的经济和生态损失非常严重。技术维护时,缺少灵活的维护方案,维护前、维护后的变化并不显著。

4 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策略

4.1 完善应用方案,转变技术思维

容器育苗技术对林业育苗而言非常重要,技术应用方案要科学、完善,建议转变技术思维,针对技术应用的细节部分合理的把控。育苗时,应加强追肥的合理处置,如针叶树种的种植如果表现出“出生叶”的问题,或是阔叶树树种出现了“真叶”问题后,都可以开展追肥操作,借此促使育苗技术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大部分情况下,追肥技术按照氮肥为主导,但在氮肥的稀释方面要科学地把控,不能出现高浓度追肥的情况。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氮肥的浓度应按照1 000 kg水搭配1 kg的尿素来完成,隔20~30天进行1次追肥。

通过合理的追肥技术,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帮助林业育苗在整体上得到更好的效果。浇水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在出苗期和幼苗生长初期时,应适当开展洒水,洒水次数要多一些,洒水量要少一些。由此,确保培养基质处于湿润的状态,结合育苗的实际状态灵活地把控,避免对林业育苗造成严重的损失。

4.2 创新应用手段,减少技术矛盾

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技术应用时要逐步创新手段,减少技术操作的内部矛盾,根据林业育苗的综合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由此在育苗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成绩。间苗把控方面,1个容器内要保留1株,播种时如果出现了漏播的情况或是出现了育苗死亡的情况,要将这些容器单独集中在一起。如果容器中的育苗较多,要进行调整,主要是将多余的芽苗进行拔出,然后移栽到其他的容器中,借此提高容器的利用率。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还要在除草方面进行合理优化。除草要注意在基质湿润时,对杂草连根拔除,避免对育苗的根部造成不利影响。

4.3 加强应用维护,提高技术品质

容器育苗技术的操作要在维护方面高度关注,通过科学的维护手段提高技术的应用品质,提升技术的可靠性、可行性。容器育苗技术的炼苗出圃非常重要,对出圃的时间要严格地把控。一般情况下,防护树种的苗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后,可揭开塑料薄膜,或是直接移栽到棚外的地方。苗木露地生长超过20天以后,就可以开展出圃操作。经济树种的操作,同样是在20天以后进行出圃,并进行合理的嫁接操作。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立枯病的防治,可通过高锰酸钾溶液来实施,浓度按照0.5%的标准,间隔7~10天喷洒1次。当幼苗出齐1个月以后,可根据生长的具体情况适当减少喷药次数。

5 结语

林业育苗经过容器育苗技术的革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项育苗工作的开展基本上告别了单一的手段,整体上的育苗科学性与合理性不断提升,长期育苗方面未出现新的问题。今后,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需进一步革新基础设施,切实掌握好育苗的规范性,坚持在育苗的每个环节做出科学的把控,逐步减少育苗的压力,提升育苗的合理性。容器育苗技术的平台建设应逐步改善,观察林业育苗的发展方向,有效融合育苗的新理念、新方法,减少陈旧的育苗问题,提高育苗的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树苗容器林业
Different Containers不同的容器
移栽树苗
小牛壮壮栽树苗
巧栽树苗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难以置信的事情
land produces
三棵桃树苗
取米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