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3-09-28肖雪玲傅懋林郑晓鸣王双虎吴美娜陈雅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脑血管硬化缺血性

肖雪玲, 傅懋林, 郑晓鸣, 王双虎, 吴美娜, 陈雅芳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神经内科; 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性破裂或堵塞,导致血液无法进入大脑而引起脑部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突发且进展迅速,对脑损伤较大[1-2]。近年在我国居民死因中居首位,该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可导致患者长期残疾,生活质量明显下降[3-4]。目前CT检查是反应患者颅内情况最直接的检查方法,但诊断准确率低[5]。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技术是CT结合薄层、大范围快速扫描技术,经过处理对全身各部位血管的细节进行清晰展示,是一种无创血管检查技术,具有安全、简单、快速的特点,对急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6]。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为磷脂酶A2家族的一个亚型,是血管特异性炎性因子,可以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种新型心脑血管疾病标志物[7]。研究显示血清Lp-PLA2水平能够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8]。本研究探讨CTA联合Lp-PLA2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为制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方案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21年4月-2022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O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患病组,其中男性68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47.69±4.82)岁,平均病程(9.55±1.84)h。疾病种类:4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18例,未破裂28例),32例脑血管畸形(未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25例脑缺血性疾病,18例自发性颅内出血。另取同时期12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4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48.65±6.51)岁。本研究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与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019》[9]中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发病时间在24 h内;(3)术前接受CTA检查。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2)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3)合并恶性肿瘤;(4)既往出现陈旧性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1.3 CTA测定方法使用高压力注射器将碘普罗胺注射液(70 mL,5 mL/s)注入受试者的前肘静脉,再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5 mL/s)。采用飞利浦华晨64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头骨进行扫描,层厚113 mm,螺距110 mm,获得高质量CTA图像,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经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阴影面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重建与处理,将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合成,得到血管影像,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观察诊断。

1.4 CTA判断标准由两名放射科主任医师,采用单盲法对CT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判断,当判定结果不统一时做进一步讨论获得统一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为标准,比较CTA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计算诊断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

1.5 血清Lp-PLA2检测清晨收集患者5 mL外周血于血清分离管,室温下放置2 h,1 000 r/min离心20 min,收集上清液。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p-PLA2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Lp-PLA2水平。在室温平衡20 min的铝箔袋中取出板条,设置标准品孔、样本孔与空白孔,标准品孔添加不同浓度的标准品50 μL,样本孔添加待测样本50 μL。标准孔与样本孔每孔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待测抗体100 μL,使用封板膜封住反应孔,37℃水浴加热60 min,弃去液体,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1 min,弃去洗涤液。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 μL,37℃避光孵育15 min,每孔加入终止液50 μL,15 min内用酶标仪测定各孔450 nm处的吸光度(Optical density, OD)值。以OD值为纵坐标(Y),相应的待测物质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Y= aX+b,其中,Y为OD值,X为标准品浓度,a和b为拟合参数,根据上述方程计算样品浓度。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患病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两组血清Lp-PLA2水平的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患病组血清Lp-PLA2水平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患病组血清Lp-PLA2水平对比

2.3 CTA与DSA检查结果的比较DSA检查结果阳性率为79%,CTA检查结果阳性率为74%,CTA检查结果阳性率略低于DSA,kappa分析显示κ值为0.719,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χ2=33.05,κ=0.719,P<0.001),见表3。

表3 CTA与DSA检查结果的比较/例(%)

2.4 CTA联合Lp-PLA2与DSA检查结果的比较血清Lp-PLA2水平大于222 g/L认为是急性脑血管疾病阳性,DSA检查结果阳性率为79%,CTA联合Lp-PLA2检查结果阳性率为81%,CTA联合Lp-PLA2检查结果阳性率高于DSA,kappa分析显示κ值为0.936,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很好(χ2=67.88,κ=0.936,P<0.001),见表4。

表4 CTA联合Lp-PLA2与DSA检查结果比较/例(%)

2.5 CTA与CTA联合Lp-PLA2诊断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比较CTA联合Lp-PLA2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CTA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CTA联合Lp-PLA2诊断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血管壁病变以及高血脂、高蛋白等基础性病变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10]。研究显示约70%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11]。Lp-PLA2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与促动脉粥样硬化的双重性作用,在其发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水解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同时会产生氧化型游离脂肪酸、溶血磷脂酰胆碱这些促炎、促动脉粥样硬化介质,Lyso-PC对T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很强,促进内皮功能障碍,诱导内皮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而诱导炎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8]。同时,其和氧化脂肪酸沉淀累积在血管的内膜空间构成一部分脂质斑块的“核心”,巨噬细胞一旦吸收了这些基质后就可促进其转化为泡沫细胞,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12]。本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验证发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病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血清Lp-PLA2 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人群中呈增高趋势,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程度等也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Lp-PLA2水平高于非患病组[13]。据报道Lp-PLA2 参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起始、发展和稳定性丧失以及破裂的各个阶段,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14]。

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5]。CTA相比DSA耗时短,安全高效,费用较低,能把握最佳治疗时机,确保治疗效果,较适合临床推广[5]。本研究结果显示,DSA检查结果与CTA检查结果阳性率具有很好一致性,说明CTA对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陆勇研究发现CTA对于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准确率达到95.00%[16]。同时赖坚强研究结果为CTA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准确率为96.25%,与DSA的诊断结果基本一致,说明CT造影的准确度较高[5]。以上研究的结果与本研究相符。但CTA在诊断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相比DSA,对小血管的显示较模糊,对微小及复杂血管畸形的供血的来源较难确定等[17]。本研究结果显示CTA联合Lp-PLA2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CTA单独诊断,但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血清Lp-PLA2水平对于CTA诊断可能具有辅助作用。因血清Lp-PLA2水平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对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原因造成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参考价值未知。同时Lp-PLA2在诊断脑卒中及预测后期心血管事件的潜在价值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原因为对于无心血管疾病史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不具有预测价值等[8]。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清Lp-PLA2水平高于非患病组,CTA联合Lp-PLA2检查结果阳性率高于DSA,且两种结果具有很好一致性。Lp-PLA2辅助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脑血管硬化缺血性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