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09-28史玉立
史玉立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江苏 常州 213025)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1]。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样需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团队针对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归纳出一系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并针对本专业群平台课程“传感与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度思政建设,配合江苏省思政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了建设与教学实施。课程团队按照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思政化重构,结合线下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充分利用在线课程优势,以在线资源库配合教学实践,以多种资料拓展教学时空,从而实现“线上+线下”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课堂内外全方位的育人效果,经过实践,本课程建设获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1 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高职院校进行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面向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职业学校的老牌专业,就业面广、应用范围大,主要面向与机械、电子相关的加工制造业,承担培养机电设备安装、操作、维护、销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当前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的情况下,更要为未来中国智造培养有知识技能、有规范意识、有创新精神的“红色工匠”。
在专业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以“德育为先、技能为本”,根据本专业对人才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倡导学生“德技兼修”[1-2]。建设方向为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采用线上思政资源库提供教学,线下实践将德育内容渗透进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方式,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线,深度渗透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劳动教育等内容,并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内容及授课特点强化相关思政点,从而在“技能传授”中有效实现“价值引领”[3-4]。课程具体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思政总体建设思路
2 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优化方式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入手,增加课程的知识性、文化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实现润物细无声[5];同时,考虑学生个人特点,要以图片、新闻、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配合思政目标的实现[6-7]。基于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本专业课程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同时期的思政课程,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使命感和专业情怀;在专业课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弘扬劳动精神。基于此,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思政内容设计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2.1 情景设计强化技能报国理念
课程团队调查了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选用企业的真实应用案例,在涵盖课程所需知识和技能点的情况下,重新设计课程项目。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完成相关时事热点任务,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前,依托网络课程的优势与学生对案例进行在线讨论,营造思政氛围,让学生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姿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课程完成后,在线研讨收获,观看或收听真实的案例视频、音频、图片等,使学生获得促进社会进步的参与感与成就感,在实施过程中强化技能报国理念[8]。
2.2 四史学习增强“四个自信”
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教师会介绍所需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历史、相关厂商的发展历史,并引导学生在在线课程中进行相关内容的讨论,研究该技术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历史和现况,以真实的历史吸引学生,以我国在艰难困苦中的技术发展史感染学生,从而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四史学习,增强学生“四个自信”。
2.3 专业知识深入科学思辨
课程思政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收获更好的育人效果[9]。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应本阶段的思政课程,相互贯通基本内容,提升思政效果[10]。例如,大一年级的“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可以关联本时期的思政课程“政治经济与社会”,讲述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高年级专业课程如“机电设备装调”的实操性较强,可以联系该阶段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导学生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分析思考。
2.4 实践操作提高工匠意识
专业课程有很多实操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与授课方式相配合,融入思政教育,如岗位须知学习、7S管理学习等。在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劳动教育;用团队合作、小组竞赛、班级表彰等方式树立榜样,培养集体荣誉感;采用开放式项目研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创新意识等。
2.5 在线素材库提升思政效率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现对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要求较高,若单纯对专业课教师提出要求,对课程思政的实现有一定难度。课程建设团队依托在线课程建设,以线上思政素材库对应不同课程项目,实时更新相关图片、新闻、视频等思政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专业课教师的负担。
3 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
3.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营造思政氛围,深化课程育人作用。课程团队采用在线课程同时实施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在线资源库提供额外的技术资料和仿真软件,形成一个不断更新的在线课程资源库,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与时间。
主讲教师应充分依托网络课程实施优势实现课堂管理。课前,教师在线发布预习任务,在论坛讨论任务内容,导入思政背景,学生线上讨论、自主学习;课上,采用资源库技术资料查询的方式实现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课后,完善项目背景内容,实现思政升华,将思政教育贯穿课程学习过程中,如图2所示。
图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流程
3.2 多元化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思政元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以增强教学效果。
1)项目教学法。师生在项目实施的要求下共同进行项目分析,在该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按照项目实施背景挖掘思政元素,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
2)情景教学法。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下的项目实施流程,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养成岗位意识和职业精神。
3)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团队设计开放式实操任务,学生自由组合形成项目实践小组配合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4 课程思政考核方式
思政课程的实施要以合适的考核方式为保障。为保障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课程思政评价方案以参与性为考核点,鼓励学生参与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中来,对学生正能量的表达给予一定分数加成。本课程构建了教师、学生以及行业企业(第三方)一体的多元评价机制。在应用过程中,以日常教学监督为基础,建设了多方参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线上自主学习与课堂讲授学习同步反馈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考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情况。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5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思政建设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为专业群平台课程,主要教授学生生产生活中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方法,承担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任务,面向具备一定思辨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开设。
本课程涉及的传感器原理广、难度大、种类杂,应用场景多,综合程度高,学习难度大,为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与此同时,这样的课程特点也决定了课程实施时可以选用更有吸引力、更多样化的课程背景。根据课程培养要求和教学特点,确定本课程的思政重点为:着重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课程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本课程的思政内容。
5.1 时事热点思政项目设计
教学团队精选真实专业的应用案例,建设四大项目化教学模块,契合社会热点,涵盖课程所学的七大类物理量检测、十五种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方式,构建52学时的教学项目,项目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项目设计
例如,在项目二(慧农云棚传感系统的设计与搭建)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在网络课程上发布任务,学生搜索了解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观看河北饶阳县之前的生活情况和智慧大棚建设项目的相关视频,并在论坛上参与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在完成整个智慧大棚建设项目后,观看河北饶阳县关于智慧云棚的报道视频,查看相关参数图片,了解实际建设中大棚的各项参数和技术给生产带来的进步,增强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信念;搜索并在论坛上讨论国家消除绝对贫困的相关数据和经典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意识。
5.2 四史学习的课程内容设计
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介绍所学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相关厂商的发展历史,并在在线课程中进行相关内容的讨论,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四史学习,增强学生“四个自信”。
例如,在项目二的学习中,任课教师将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涉及的湿度、温度传感器,介绍其国内生产商华工科技的发展史,着重介绍其在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情况下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更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技术能力,从而在当代航空航天、通信网络中作出重要贡献,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向同学们介绍并在在线课程中进行相关内容的讨论,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5.3 与思政课程协同的内容设计
本课程开设于大四年级第一学期,此时,学生已成年,同时期思政课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生开始倾向于独立思考同时期的思辨课程内容。授课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学习战略思维来分析问题,例如在进行前期项目调研时,教导学生分辨主要矛盾,分析哪些指标是要首先完成的,哪些指标是可以暂缓的;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检测过程中的信号处理,根据实际电压和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电路,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4 沁润思政的混合教学过程
在技能实操过程中,项目完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查阅平台上的相关技术资料进行分析,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成功调试检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完善,并在课后上传至教学平台打分点赞。开放式的项目设计、在线的课程技术资料、解决方案共论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创新意识。而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需强调耐心、细致检测,电路接线时需要认真专注,并采用创新大赛获奖选手介绍项目实施方式、优秀项目完成组班级表彰等多种方式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5.5 开放式思政素材库建设
在内容设计中,课题组设计了具有思政背景的实操项目,将图片、新闻、视频等多种思政素材融入教学工作中来,营造思政氛围,所建设的课程资源如表2所示。
表2 思政课程资源建设
5.6 含思政考核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着重将思政表现引入课程评价系统。例如,在项目二的实施过程中,展开论坛讨论“本专业在精准扶贫中能做到哪些贡献?”,对参与和点赞数较高的回答均作加分处理,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中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教育。
6 课程改革成果
课程团队针对多门专业课课程进行了思政建设,效果显著。以“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为例,本课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已达两年,授课班级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就感显著提升。课程由原先的难度较大、学生怕上的课程变成了学生喜爱的课程,教学满意度高于其他课程,期末成绩优良率达到85%以上,学生课程讨论参与度高,毕业生在实习调查中多次提到了本课程的学习,多名同学应用课程知识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
本课程新建后,获校级教改课题并顺利结题,线上课程获评校级精品课程。此外,教学团队主持了省“十三五”教改课题,特别针对“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改革的案例研究顺利结题,研究成果获评2021年常州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7 结语
将思政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建立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过程是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可以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效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