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泉县:探索“三改”模式,破解转型升级难题

2023-09-28郑科

果农之友 2023年9期
关键词:土壤改良树龄老化

郑科

近年来,陕西省礼泉县聚力老化果园改造提升,探索推广以“老化园抓改建、密闭园抓改造、低效园抓改良”为核心的“三改”模式,在品种更新重推广、土壤改良抗重茬、老园改造提质量、创新合作优管理等方面,找到了老基地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探索出高质高效果园创建的新机制。

礼泉县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全省率先大面积种植苹果,先后获得全国苹果二十强县、中国苹果之乡等殊荣。2022年苹果种植面积32.37万亩,产量90万吨。但当前果园密闭、树龄老化、品种单一、栽植模式滞后、经济效益下滑等诸多问题,制约着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礼泉县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稳规模、优品种、提效益”,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出台《苹果老园改造升级推进果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通过“品种更新重推广、改良土壤抗重茬、老园改造提质量、创新合作优管理”等方式,强化新品种、新模式、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加快低质低效果园更新改造步伐,创新探索出以“老化园抓改建、密闭园抓改造、低效园抓改良”为核心的“三改”模式,走出了高质高效果园创建的新路子。

1 探索“三改”模式 找出转型新路径

1.1 以改土、优种、优植为重点,抓紧老化园改建

针对树龄30年以上、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双下降的老化果园,突出土壤改良、品种更新、标准化栽培“三个重点”,在北部山区大力实施老化园改建,保持新增果园与淘汰果园总量相对平衡。一是加强土壤改良,新建园尽量避开原栽植行,开挖定植沟,捡拾干净残根,施用有机肥或腐熟羊粪,配施三元复合肥,增施微生物菌剂进行土壤改良。二是推广新优品种,科学研究制定新品种培选方案,在不同地域进行砧穗试验,通过观察筛选,选用G935、M9T337和青砧等抗重茬良种砧木,先后引进推广瑞香红、大卫嘎拉、维纳斯黄金、秦脆等10多个优良品种,力求差异化发展,减少同质化竞争。三是注重标准化栽植,按照“宽行距、高定干、篱架式、纺锤形”的建园标准,采用两年生大苗,科学确定株行距,规范定植、覆土踩实、微起垄,地布覆盖,篱架支撑,果园生草,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提高果园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

1.2 以高光效為目标,抓实密闭园改造

针对密闭果园,重点采用改形、间伐等技术措施,降低栽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北部山区采取提干、落头、控冠等果园管理技术,对于主干上距离地面1米以下的侧枝进行疏除改造,将树冠高度控制在3.5米左右,便于管理;平原灌区确定好永久行和临时行,分类运用隔株间伐或隔行间伐技术,推行果园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力成本。配合实施精细化修剪技术措施,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果园行间间作油菜、豆类等绿肥植物,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提高土壤肥力,恢复树势。

1.3 以品种换优为突破,抓细低效园改良

对树龄在20年以内但品种落后、经济效益差的果园,分类实施枝接、墩接、推倒接(图1)等高接换头技术。对4~8年树龄的果园,树体干径在5厘米以内的采取平茬嫁接,5厘米以上的采取多枝嫁接方式实施高接换头,实现当年成树、两年挂果,缩短成园周期,易于复制推广;对8~12年生果园,采取推倒接的方式实施高接换头,既可保证当年产量,又能实现品种优化;对12~20年树龄且树体相对健康的果园,采取墩接技术,将老树从地皮处锯倒,在树的外皮处呈十字形嫁接优良品种四个枝条,当年8月下旬选择长势最好的为主干、其余三个为营养枝,进行“三供一主”靠接,效果明显。

2 聚力老化果园改造提升 走出高效果园创建新路子

2.1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

立足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逐步调减淘汰平原灌区、巩固提升中部旱腰带区、重点发展北部山区,推动苹果产业向优生区聚集(图2)。坚持适地适栽、良种良法配套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适销对路的新优品系水果,丰富品种结构,优化早、中、晚熟比例,实现不同品系、不同色系、不同口味差异化发展,错峰上市。初步建成北部山区万亩高山优质苹果产业带和南部万亩中、早熟苹果产业带,推动苹果产业板块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

2.2 坚持科学施策,提升果园质量效益

根据果树栽植年限、品种结构及南北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因树施策,科学制定老园改造技术路线。在南部平原灌区和中部旱腰带区,逐步淘汰低质低效果园,保留果园以品种转型为重点,分类实施枝接、墩接、推倒接等高接换头技术;在北部山地核心发展区,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改造新建新优品种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全县改造提升老化果园1.6万亩,建设新优品种、高端苹果示范园36个。叱干镇相家村在重建改造园中,整合水土保持项目,对1100亩老化园进行土壤改良、换行栽植、增施有机肥,实现了3年见效益的目标,亩均产值2.4万元,做到了面积产量双平衡、品质效益双提升(图3)。

2.3 坚持主体融合,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采取“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示范户”模式,实行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引导群众自愿参与,一体规划、自主经营、集中管理、统一销售,将群众镶嵌在全产业链条上,构建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联结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累计培育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果业合作社28家,惠及农户1.8万户,户均年增收5万元,实现了果业产业与农民收入互促共赢。

猜你喜欢

土壤改良树龄老化
延缓大脑老化,要怎样吃
设施葡萄土壤改良必要性及措施
腐植酸在退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土壤改良技术的不同阶段
巨尾桉不同树龄及染虫状态桉叶油的成分分析
杜绝初春老化肌
阅读花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