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之光照亮时空
2023-09-28蔡建军
蔡建军
早在1926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的《马克思进文庙》就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孔子感慨地对马克思说:“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而马克思也对孔子惊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细细品味其中的“戏言”,给人们以启迪,给未来以昭示。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在于‘两个结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深意所在。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百年初心不改。既向世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也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首次提出的“两个结合”的科学论断,是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重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大道上,我们要解读好、传承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内在的基因密码。
文化不言,却声如洪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不“远”,也不“旧”,更不“虛”,它超越时空,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践证明,“两个结合”,是民族的精神富矿,是共产党人的灯塔。只有植根于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身处当代中国,赓续中华文脉。我们不仅要在科技上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同样要在精神上实现独立自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只有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才能固民族历史伟业之本;只有真正做好“两个结合”,才能更好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思过往,眺望未来。“两个结合”蕴藏了智慧、哲思和信仰,是我们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指南针。既有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有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以更大的历史主动做好“两个结合”这篇大文章,凭借这一“最大法宝”,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必将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宏阔深远。
责任编辑 / 钟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