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中“方便”的词义探析及偏误分析
2023-09-28张越
张越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濮阳 457000)
“方便”一词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词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该词汇的过程中难免因对该词的理解不充分而闹出笑话,比如,吃饭的时候,说要去“方便一下”;有困难时,请对方给予方便;邀请对方时,要在对方方便之时等。 以上关于“方便”词汇使用的情况,反映出了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为了让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方便”词汇的一词多义,本文探析了“方便”一词的具体用法。
1 “方便”的来源与本义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之下, 中文词汇不仅自身不断发展, 同样也吸收借鉴外来的语言词汇丰富自己。 如佛教的传入,对中文词汇产生了影响。 由于翻译《佛经》的需要产生了佛教词汇。 “方便”一词即为翻译《佛经》时产生的。
1.1 “方便”的来源
“方便” 一词最早来源于佛经中的梵语Upāya,意为“伛和”,即方便胜智;也有方便善巧之意。在《法华义疏》中有提到:“外国称伛和和拘舍罗,伛和称为方便,拘舍罗称为胜智。 ”因此,梵语中“伛和”即为“方便”之意[1]。 由于佛教的内涵要旨不易清晰表达,许多佛教名称事物在汉文化中并不存在。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借用汉语词汇表达, 将一些单音节词转变为双音节词进行翻译理解[2]。佛教词汇“方便”即通过意译的方式,将汉民族构词结构中的“方”和“便”结合,用来表达佛教文化中特有的含义。
1.2 “方便”的本义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考察发现,最早出现“方便”一词在东汉译经《四十二章经》中的“视方便门,如化宝聚”,意思为你看那智慧之门,就如同化现出宝物一样聚集[3]。 佛言“方便门”即为”智慧门”,其能使人得益并且能够度脱众生的法门。此处为所记载的“方便”最早释意,即“方便”与“智慧”意思相同。
2 “方”和“便”的词义探析
2.1 “方”的词义变化
《古代汉语词典》中共列举了“方”的20 个义项,分别是:(1)相并的两船,引申为并,并排;(2)相等,相当;(3)比方;(4)方形;(5)大地;(6)方圆;(7)地区,地域;(8)一边,一面;(9)古代用来书写的模板;(10)药方;(11)方向,方位;(12)常规;(13)准则;(14)方法;(15)占卜等法术;(16)道理;(17)通“谤”,议论批评;(18)占有;(19)违背;(20)介词:正在;将要[4]。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方”的“比方、相当、常规、法术、占有、大地”[5]等的义项已经消退或消失了,并且多了“正直、乘方”等的义项。
通过以上词义,可以归纳出“方”之前充当过“名词、副词、动词和介词”词性。 “方”有名词词性,“方”与“便”能结合起来,说明在不断发展中,词性在不断地变化直至虚化。“方”在虚化的过程中,从它的核心意义开始演变的,由比、并、相合或时空一致,虚化成动作的起始,开始进入新的义项,趋向于“始”的意义[6]。
2.2 “便”的词义变化
《古代汉语词典》中共列举“便”的8 个义项,分别是:(1)有利时机;(2)简易,非正式的;(3)副词,就;(4)大小便;(5)擅长;(6)适宜;(7)连词;(8)通“辨”,辨别。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便”有“就”的一部分意思:(1)强调很久以前已经发生,便+动。 如:他15岁便参加了工作;这个问题以前便研究过了。 (2)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如:说完便走;看见你便高兴;一看便会;他一离开柳茗便大哭了起来。 (3)加强肯定,便+是(在),如:这便是我的学校;最美便是遇见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他家便在这胡同里头。(4)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果(只要、既然、因为等)……便……。 如:如果他去了,我便不去了;只要努力钻研,便能学会;他既然不同意,那便算了;因为临时有事,便在天水逗留了几天[7]。
通过调查研究“便”在古代汉语中,常连接名词、形容词、副词及动词等成分。 在近代汉语时期,后面经常连接副词和动词,名词极少。 到现代汉语时期,“便”出现了广泛、包容的特点,后面多接动词、副词、名词和形容词。
3 “方便”的词义演变
“方便”在现代汉语中是多义词,在《现代汉语》中有5 个义项,分别是:(1)形容词:便利。如:大开方便之门;郑州市的交通很方便;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2)动词:使便利,给予便利。如:方便群众;方便工作。(3)形容词:适宜。如:这儿说话不方便;方便的时候,给我回个电话。 (4)跟“手头儿”连用,表示有富余的钱。 如:最近家中有事手头儿不方便,能借我点钱吗? (5)大小便。 如:我们先在这休息一下,大家可以去方便[8]。
“方便”一词来源于佛教,起初和“智慧”意思相同,后来由于佛教的不断传播,“方便”又逐渐增加了“教导、启悟”的意义。如:“方便醒悟一切众生”,意思就是用佛家的智慧去教化世人;“开方便” 即教导之意;“请师方便”就是请教老师教导的意思。佛教主张普度众生,“方便”又有了“帮助、救助”之意,如:元代马致远的《黄粱梦》第三折:“解子哥,怎生可怜见,方便一二。 ”《醒世恒言》:“争奈急难之中,只得求妈妈方便,容学生暂息半宵。 ”
“方便”属于多义词,当新的意义产生并且在语境当中反复出现时,产生出的新意义就会被承认,该词汇的基本义项由此便产生了。 所以“方便”一词也是经过佛教、认知以及词义的发展演变中,它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保留了“便利、大小便”等的义项,并且演变出了“手头宽裕”的义项。
4 “方便”的英文释义
在《现代英汉汉英词典》中“方便”的释义是:(1)convenient; (2)make things convenient for sb;(3)<婉>have money to spare or lend;(4)<婉><口>go to the lavatory。
在《柯林斯COBUILD 中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中“方便”的释义是:(1)(便利的)convenient;(2)(适宜)appropriate[9]。
在《21 世纪大汉英词典》中“方便”的释义是:(1)(便利)convenient.(2)(上厕所)go to the lavatory;(3)(有富余钱)have money to spare or lend。
在以上3 本词典中, 每一本词典都或多或少地缺乏了“方便”的这个词的某一部分释义,或者以偏概全。 在英语中对于“方便”的理解有很多词语或者短语来表达,不像汉语中只用“方便”一个词就表示了多种含义。 因此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方便”的其他含义的时候就会产生误解, 从母语迁移角度产生一词多义理解不完全的问题。 如:(1)Would this evening be convenient for you? 今天晚上你方便吗?(2)She will try to arrange a mutually convenient time and place for an interview. 她会尽力安排对双方都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面谈。 (3)Only passengers seated in window to get up to go to the lavatory. 只有坐在窗口的旅客才能想起来上洗手间。
5 留学生习得“方便”一词的偏误分析
留学生在习得“方便”一词时,会由于不了解语义或者语用等出现偏误,笔者通过搜集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以及访问留学生关于“方便”的事例,剖析留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
偏误是指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规律性错误,不自觉地偏离目的语,由此产生的不合适或者错误之处。 由此本文对学习者在习得“方便”一词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看出,偏误类型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分别为语音、语义、字形、语法,本文只探讨语义和语法两方面。 下面例子当中[ ]内的内容为留学生的用词偏误词汇。
5.1 语义方面
留学生在运用“方便”一词时,会产生两类偏误情况。一类是不清楚或者不知道“方便”的意思,从而使用其他词语以此代替“方便”一词,导致句不达意;另一类是知道“方便”一词的多个词义,但不能正确使用在恰当的语境中,导致句不达意。结合研究结果发现第二类问题较为常见, 本文将通过以下例子加以说明。
例1:有的人要坐高铁十几个小时,还有的到30多个小时。 可是对我们来说真的太方便[简单],坐飞机的话只需要两个多个小时。
例2:马丽家的位置不仅周围环境优美,而且很方便[好用],可以买到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
例3:我认为朋友之间互相交流是最方便[友好]的表达途径。
例4:在中国也有许多24 小时便利[方便]店,多晚都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
例5:今天我没有买到合适[方便]的衣服,我的心情实在是太差了,不能一起去公园了。
例6:喜欢一个人很容易[方便],但忘记一个人很难。
以上6 个例句中,例1、例2、例3 属于语义方面偏误的第一类情况,由此可看出留学生在“简单”“好用”“友好”类词语的使用不够准确。上述偏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留学生对“方便”一词不够熟悉和了解,或者并不知道该词语, 从而导致使用其他类似词语造句。例4、例5、例6 属于语义方面偏误的第二类情况,由此可看出留学生把“方便”同“便利”“合适”“容易”类词语混淆。 上述偏误产生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方便”有“便利”“合适”“容易”等意思,在不同语境下词语所代表的词义不一定是相同的,因此表达“方便”的词义不能在所有句式意义中进行同义替换。由于留学生没能正确区分不同语境下的词义, 因而导致了偏误的产生; 另一方面留学生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联想到 “convenient” 英语母语词汇,但“convenient”也不是仅有“方便”一个词义,继而想当然地替换,从而导致偏误的产生。
5.2 语法方面
根据语料库和实例的分析,留学生使用“方便”一词的语法错误主要分为两大类, 包括词性方面和词语搭配方面。
5.2.1 词性方面
“方便”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词性是动词和形容词,但是它也有名词的词性。
例7:学校内新开了一家超市,为学生带来了方便[方便性]。
例8:你可以享受服务员提供的方便[方便性],这是应该的。
通过例7、例8 可以看出,留学生不知道“方便”的名词词性, 因而在为了使词性名词化加了词缀“性”,使其变成名词性词语,进而用法错误导致偏误产生。
5.2.2 词语搭配方面
通过语料的分析, 发现留学生在词语搭配方面主要存在两大偏误,包括词语语法搭配错误、意义重复和语体色彩。
例9:许多人认为没有手机,生活不[没有]方便,但是我想的不是这样。
例10:我买了一台电脑以方便[方便的]工作,这个决定让我很开心。
“方便”作形容词时,只能在否定句中与否定副词“不”搭配,构成否定短语“不方便”,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中不存在“没有方便”的结构。 “方便”作动词时可与名词结合构成动宾结构,“方便工作”中即作动词构成动宾短语。 因此例句9、例句10 中留学生在使用“没有方便”和“方便的工作”中产生语法错误。
例11: 出行坐高铁比坐火车更方便[更方便多了]呀!
例12:我认为,我会讲汉语在中国的话会很方便[很方便许多],我每天都学习讲汉语。
在语法方面,“方便”可以与副词结合,例如“更方便、方便多了”。 例11 留学生使用“更方便”,意义重复,可以删除“更”或者“多了”。 例12 留学生使用“很方便许多” 同样是意义重复, 现代汉语语法中,“很多”可以充当补语放在“方便”的后面,或者“很”作为程度副词放在“方便”的前面,因此可以说“很方便”或者“方便许多”,都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结构。
例13: 我经常坐公交车在学校门口到世贸商场,交通很[好]方便。
例14:在中国学习,我不会的,中国朋友和老师帮助我,让我感到很[中]方便。
结合例13、例14,留学生在使用表示程度的副词时会产生口语与书面语分不清楚的情况,把“好”“中”当作书面语和“方便”进行词语搭配。例13 结合“方便”一词的语料分析,“好方便”只能用在日常的口语化表达中,书面语中没有此用法。 例14 则是把汉语方言词汇运用在书面语中,“中” 是河南方言“好、行、可以”的意思,放在这里使用不恰当。 因此,例句应改为“很方便”才符合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语体色彩[10]。
6 留学生习得“方便”一词偏误的原因分析
留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偏误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引起的,主要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环境的影响等方面[11]。 根据研究结果,习得“方便”一词的偏误原因主要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这3 个方面。
母语负迁移主要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运用母语知识进行学习。在学习“方便”一词时,采用母语的意义和用法去运用,就会导致出现词不达意、句不适意的情况。 例如,在学习“方便”时,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就会把该词同“convenient”联系在一起,或者直接同义替换,但是这两个词并不是在任何语境下都可以相互转换的。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主要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把他所学习的不完全的目的语知识, 采用类推的办法套用在不合适的语言结构中的情况。例如,留学生学习过“合适、容易、便利”等词语,就想当然地认为“方便”同其意义相同就可以同义替换。这就是属于不适当地把旧知识规则运用到新的语言规则中去, 过度泛化造成偏误。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影响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没能正确引导学生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泛化,没有进行系统总结,再加上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产生的。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新授知识点与旧知识的融合度不高,从而导致学生课后运用过程中的过度泛化现象;其次,在教授新知识点后没有紧跟课后练习, 加之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从而导致知识点使用不够灵活,运用不够熟练,进而导致偏误的产生。例如,在教授“方便”一词时,在词性教学过程中没能完全讲解情况下,就会出现“方便性”的语法错误,造成在词性认识上的偏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存在填鸭式教学手段,语境练习较少,对于“方便”组成的动宾词语结构、语义重复等现象学生掌握的熟练度不高,从而会产生不同的偏误情况。
7 国际中文教育词汇学习的启示
“方便”在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大纲中属于初级词汇,不难理解,但在运用过程中出现偏误可能是由于没有理解它的其他义项的意思。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一词多义词汇中,先学哪个义项, 后学哪个义项, 是需要明确的顺序的。如“方便”一词,虽然日常生活中运用“大小便”的意义,但是更常用的确实与“便利”相关的含义,所以与“便利”相关的含义才是学习时最应该先学习和掌握的,即便将来听到“方便面”这类词也会理解。 因此, 学习时需明确多义词义项的难易程度及日常使用情况逐一分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学习,才更有利于词汇的理解与掌握。
在学习后运用的过程中,应当学会灵活,多进行情景式操练,把知识用“活”。如学习“方便”一词,就应该把该词语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去理解词的含义,然后再使用不同的义项造句子,或者进行角色扮演,充分理解词语的本意以及引申义,而不是死记硬背。
对于教师而言, 一词多义现象就是一个义项不能概括词的整体意义。在国际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兼顾词义教学的教学顺序和词义教学的全面性、有效性。 在教授词汇时,不能只教授基本常用的义项,更不能笼统地讲授所有的义项,学生就会缺乏系统性。在讲解词义的时候,要按照词义等级逐一划分讲解,要遵循常用先学、简单先学的原则,条理、层次及系统性地讲解,同时可适当结合情景主题、角色扮演等的教学方法, 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习得词语的一词多义内容, 避免给学生因为义项的不理解带来困扰。
8 结束语
本文通过探究“方便”一词的来源、本义、词义演变与探析, 从而对该词在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进而对国际中文教育教学中的词义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能够得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