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 媛”形成与语义特征的探究

2023-09-28方明璠张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9期
关键词:名媛污名语义

方明璠,张艺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

现代汉语中,“媛” 主要用作名词性语素, 表示“美女”之义。但近年来,“媛”字渐渐出现意义和功能的多样性。 例如:

有人分享支教生活,又被盖章“支教媛”。(《北京日报》2021-10-27)

“幼儿媛”当休矣。 (《新华日报》2021.11.01)

假住院真带货,“病媛”犯的什么病? (《钱江晚报》2021-09-30)

上述三例中,“媛” 分别成为 “动词性的X+媛”“名词性的X+媛”和“形容词性的X+媛”中的构词语素,具有不同于其本义“美女”的新义。“媛”字新义在《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中被使用,体现其具备一定的受众基础和传播度。 在语法功能上, 形成“X+媛”模式,“X”可以是动词性的、形容词性的和名词性的,具备一定的造词能力,“媛”字呈现出功能的多样性。

目前,“媛”字新义得到一定的关注,与“媛”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名媛” 的词义演变及社会影响上,如张茗的《“名媛”词义变化引发的思考》、潘越、蔡爱国的《“名媛”词义考释及其流变探析》等。 但这些研究尚未注意到“名媛”与“媛”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媛”字在新媒体语境下产生的创新性用法。

为探究“媛”字的语义特征,本文借助BCC 语料库、 报纸和新浪微博等渠道进行搜索并收集相关语料,系统分析“媛”的历史演变、影响因素,以及创新性用法“X 媛”的产生机制。

1 “媛”的语义变化

“媛”字本义为“美女”[1],但笔者在查找BCC 语料库[2]后发现在古汉语、文学和报刊条目中出现的“媛”字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人名类,如“紫媛、小媛媛”;地名类,如“爱媛县”;亲属称谓语类“令媛”;古代嫔妃官职类,如“昭媛、修媛、充媛”。除这些之外还有其他语素与“媛”字的组合构词,有“淑媛、才媛、贤媛、国媛、闺媛、名媛”等。 而人名、地名、官职名无实际含义,因此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其他语素与“媛”的组合构词上。

例1:上海的晚会又是以淑媛为生命,淑媛是晚会的心,万种风情都在无言之中,骨子里的艳。(王安忆《长恨歌》)

例2:这件鬼事儿折磨死了无数的英雄好汉、淑女才媛。 (莫言《红高粱家族》)

例3: 其实她一点不倔强, 却像鸽子一样地柔和,她一点不暴躁,却像黎明一样地安静,她的忍耐、她的贞洁,可以和古代的贤媛媲美。(莎士比亚《驯悍记》)

例4: 有哪大家国媛、 名门淑女不肯随便失身的,往往被他打得体无完肤,甚至累及一家长幼不得平安。 (《八仙得道》集藏/小说)

例5:且说这个秋女士,原来幼承家学,长通经史,也是个名门闺媛。 (《六月霜》集藏/小说)

以上5 例中的“淑媛、才媛、贤媛、国媛、闺媛”分别是其他语素和“媛”组合产生的词,根据例句的语境比较容易分析词义。其中例1 中“淑媛”有“善于社交”之意;例2 中“才媛”则强调“媛”是“有才学的”;例3 中“贤媛”从句意中可以看出“媛”具有“温和、安静、忍耐、贞洁”的品质;在例4 中,“国媛”前有修饰词“大家”,意在强调其出身地位之高,“媛”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例5 中“名门闺媛”也是凸显了“媛”的出身高贵。综合来看,这些例子展示的“媛”早已超出其本义“美女”的范围,“媛”同时具有了以下特征:出身地位高,家世背景好;温和、安静、能忍耐、贞洁;有才学、有文化;善于社交。

同样是其他语素与“媛” 组合成词的还有“名媛”。 从字面意思理解,即“有名的”+“美女”两个义素的相加。其实“名媛”的语义远不止这样简单,它的语义在使用中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潘越、蔡爱国在文章中提及“名媛”语义的如下演变:从明代有声望的美女到清代重视才能、才学,再到民国时期的地位与才学并举、常出入社交场合的富家女[3]。 我们在查找语料库后也发现“名媛”存在这样的语义演变现象。“名媛”作为词,在明末的小说《两晋秘史》中出现:“臣闻王者之立后也,将以上配乾坤之性,象二仪敷育之义。主承宗庙,母临天下,后土执馈,皇后必择师德名媛,幽娴淑善,副四海之望,称神祗之心。 ”[4]这里出现的“名媛”对于出身是有一定要求的,即“出身名门、有名誉声望的美女”。 清时期淡化了对“名媛”的出身血统要求,逐渐强调才能。

例6:豪杰奋与,皆属国家之助;名媛静好,尤为父母之光。 (《施公案(二)》清代小说)

例6 中,“豪杰”和“名媛”形成对仗,豪杰奋发拼搏、出类拔萃,名媛才能出众、品行良好。 沈善宝在《名媛诗话》中表述了对“名媛”的看法,认为“名媛”不受相貌、家世和背景的局限,女子有才有德即可[5]。

民国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开展,封建糟粕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压制, 西方思想观念逐渐传入中国。“名媛”包含了追求自由、敢于表达自我,有个性、有思想,才学与美貌并举的含义。这一时期“名媛”的典型代表有陆小曼、林徽因、张爱玲等。 而后,“名媛”不再局限于知识女性,经常出入社交场合,善于交际的女性也被称为“名媛”,其语义进一步扩大丰富。

例7: 我知道有几个白俄的亡命客新辟一个游乐的园林,名叫丽娃丽妲村,那里有美酒,有音乐,有旧俄罗斯的公主郡主贵嫔名媛奔走趋承; 那里有大树的绿荫如幔,芳草如茵! (茅盾《子夜》)

例8:绅士和名媛们正在一掷千金地纵欲狂欢。(巴金《雨》)

例7 中“名媛”和“公主”“郡主”“贵嫔”并列,表明“名媛”的身份尊贵,在园林游玩说明她们并不受到许多规矩的束缚,善于且乐于社交。例8 中“绅士”与“名媛”身份相对,他们都在一掷千金、纵欲狂欢,亦是强调名媛非常富有,善于社交。

纵观“名媛”语义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媛”在使用过程中所具备的语义和“名媛”大体重合,包括“家世背景好,有名誉声望,才学品行高,富有,擅长社交”等。 先有“媛”字才能产生“名媛”,而“名媛”的一系列语义变化与“媛”语义变化产生的新语义重合。综上,我们可以认为“名媛”大体等同于“媛”。由此反推,“名媛”的语义演变亦为“媛”的语义演变过程。因此可以简单总结“媛”字的语义发展流变过程为:美女(强调美貌)→出身地位高、有名望的美女→德才兼备的女子→有思想、 有个性的知识女性→擅长社交的富家女子。 具有上述美好品质的女子都可以被称为“媛”,“媛”从最初表示美女到强调家世再到强调才学、品行、思想和社交,语义不断增加。词的演变中,在原来的语义基础上增加了语义,所表示的概念外延比原来的词大,称为语义的扩大[6]。 因而“媛”的语义在这几个发展阶段的变化都属于语义的扩大。

2 新媒体语境下“媛”语义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媛”的语义特征与“名媛”关系密切,因此该研究借助“名媛”语义演变来探讨“媛”语义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社交网络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语言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名媛” 在此背景下又有了新的变化,产生语义转贬的趋势。 2020 年10 月一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我潜伏在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使“名媛”一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事情源于“上海拼单名媛群”,群内多人通过拼单购买高奢品,例如“40 人团购外滩顶级酒店”“15 人拼单租车法拉利”等奢侈性消费行为,随后拍照配上文案发微博和朋友圈来打造自身高端人设, 达到令他人羡慕、增加粉丝数量、满足虚荣心、获得“高富帅”男性青睐等目的。 因此,“名媛”开始带有“拜金、虚荣、伪精致”等语义色彩。

例9:潜伏半个月后我发现我进的不是名媛群,是高配版的拼多多。 (《新浪财经》2020-10-12)

例10:狐狸终究会露出尾巴,转型后的“名媛们”并不具备必要的文化素质,很难驾驭所背负的人设。 (《大众日报》2021-10-08)

众所周知拼多多是一个以通过拼单方式来低价售卖商品为特色的电商平台, 其面向的消费者消费水平一般较低。例9 中将“名媛群”形容成“高配版的拼多多”,说明“名媛群”中的“名媛”作为消费群体而言,消费能力并不高,经济实力普通。 例10 中,转型后的“名媛们”不具备该有的文化素质,难以驾驭所背负的人设。表明她们缺少真才实学,自身能力与塑造的“名媛”形象并不相符,体现其“虚荣、伪精致”的特点。

例11:“今天你名媛了吗? ”这些天,“名媛”一词火遍网络。起因是网上曝出部分女孩组建“名媛群”,光鲜名称背后,却是几人“拼单”一份昂贵下午茶、几十人“众筹”在豪华酒店开一间总统套房、若干人“合租” 一个月奢侈品包包, 只为拍照打卡晒朋友圈。(《人民网》2020-10-14)

例12:不过,“名媛”们所要直面的关键问题还是,经济实力和外部形象的巨大落差,应该拿什么去弥补?虚假、浮夸的“人设”,终有崩塌的一天。 (《光明日报》2020-10-14)

例11 和例12 中的“名媛”同样是以“拼单”为手段来打造虚幻的奢侈生活,拜金、虚假、浮夸的特征显露。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个例子分别来自 《人民网》和《光明日报》,这意味着带有贬义色彩的“名媛”一词不仅仅存在于自媒体社交平台中, 它已经进入主流媒体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 具备较广传播度和较高的接受度。

“名媛”们受到群嘲,语义出现大转变。新媒体语境下,“有名的”“美女”“有才学的”“擅长社交” 等义素仍保留,“拜金”“虚荣”“伪精致”等义素增加。 “名媛”的色彩义发生变化,由原先“高贵”“知性”的褒义色彩往贬义色彩方向转变,呈现语义转贬趋势。 同理可知,“媛”的网络新义亦是贬义色彩,产生语义转贬现象。

3 “媛”语义演变产生的创新性用法

新媒体语境下,“媛” 字发生语义演变后其语用对象和适用范围扩大,网络上的“造媛”现象层出不穷。 《廉政瞭望》中提到“幼儿媛”“佛媛”“病媛”“离媛”4 个词[7],《南方日报》的一篇报道提及“支教媛”现象[8],《中国妇女报》提到“饭媛”[9],同样《北京日报》中提到“菜媛”“学术媛”“二手车媛”[10]。 笔者在微博中发现类似“媛现象”的词还有上坟媛、运动媛、孕媛、数码媛、卡媛、医媛、雪媛、高尔夫媛等。 这些带“媛”的词热度有高有低,本文中列举的每个词都有超过百条的微博评论,具有一定的使用量。

3.1 “媛”创新性用法的产生方式

与“媛”有关的网络新词层出不穷,“造媛”现象之所以能够出现并流行有其内在的语言学规律。 在《语法研究录》中,李宇明提出“词语模”的概念,他认为很多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就像是造词模子,即词语模,可以批量产生新的词语, 并使其新产生的词语形成词语簇。 他还指出,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词语模。 即词语模=模标+模槽(或模槽+模标)。 其中“模标”是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 是词语模中可以替换的词语,即词语模中的空位。 若模槽在前,模标在后,则为前空型词语,反之则为后空型。由词语模构成的新兴称谓语灵活性、能产性、自由搭配度高[11]。 “词语模”的概念为分析“媛”提供了一个科学独特的角度。 其实这相当于人们常说的类词缀现象,“媛” 在新媒体语境下衍生出类词缀的语法功能, 形成 “X+媛”模式。

3.2 “X+媛”的特征分类

在“X+媛”模式中,因“媛”字作为模标,具有类词缀的特征,其语义和功能相对固定。我们只需要分析模槽“X”即可。 以下将会从音节数量和语法功能两个角度对“X”进行分析。

从音节数量来看,“X” 有一部分为单音节,如“佛媛、病媛、孕媛、雪媛”等,有一部分“X”为双音节,如“学术媛、幼儿媛”等,还有个别“X”是三音节,如“高尔夫媛”“二手车媛”。 整体来看,“X”主要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X+媛”的词语双音节化和三音节化趋势目前大体相当。

从语法功能来看,“X+媛”中的“X”有动词性的、名词性的,还有形容词性的。

3.2.1 动词性的X+媛

如“支教媛、上坟媛、运动媛、离媛”,原是动词的“X”加上“媛” 后,整个词的词性转为名词,从而由一种行为动作变成具有该行为动作的一类人[12]。 如,“离媛”中的“离”本义指离婚这一动作行为,加上“媛”后代指在社交网络、短视频平台上称自己已经离婚,同时晒出离婚证、精致妆容的照片,营造独立女性形象后却以生活所迫, 需要负担孩子养育费用为理由无处不在地“带货”的人。再如,支教本是一种受过良好教育者去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的教育和教学管理的行为,加上“媛”后变成了指称去支教的一类女性群体。 “支教媛”的网络释义是通过去山区进行短暂的支教作秀以获得流量或其他相关利益的女性。

例13:“支教员”还是“支教媛”? 最近,“海归女硕士龙晶睛连续10 年去湘西支教”被质疑打造人设敛财,引发极大争议。 (《南方日报》2021-09-28)

例14:有人分享支教生活,又被盖章“支教媛”。(《北京日报》2021-10-27)

3.2.2 名词性的X+媛

如“菜媛、饭媛、雪媛、佛媛、卡媛、数码媛、学术媛、幼儿媛”等,以“学术媛”为例,“学术”指有系统专门的学问,“媛”是一类人,“学术媛”在网络语境下就成了对学习、做学问时打扮时尚、妆容精致的女性的指称。

例15:也许上一秒你在图书馆打卡拍照,下一秒可能就成“学术媛”了。 (《新周刊》2021-10-07)

3.2.3 形容词性的X+媛

如“病媛、孕媛”,这里的形容词性更多的是表示一种状态,“病媛” 是处于生病状态的一类女性,“孕媛” 是在怀孕状态下的女性。 她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媛”字所寓意的在该状态中保持姣好的容貌妆容或时尚的穿搭,这与我们的传统印象形成反差。

例16:妆容精致的女“病人”出现在医院病床上,随后出现卖药行为,遂被称为“病媛”。 (李欢《必须狠刹“造媛”之风》)

综上,我们发现“媛”字有语义泛化现象,具有高度能产性, 以双音节和三音节为主; 具有单向搭配性,在造词组合中位置固定,呈现类后缀化特点。

4 “媛”发展和演变的影响因素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文化载体[13]。它记录和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现象。 上述已论证“媛”同“名媛”大体相同,“名媛”的语义被附加在“媛”上,那么要研究“媛”发展和演变的影响因素就可以从“名媛”着手。

4.1 性别身份的内在冲突

“媛”字之所以会受到这么多的关注是因为这个字的本质是代表女性群体。 在父权制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中, 男性主导社会的一切权力,“她是附属的人,是同主要者相对立的次要者。 ‘他’是主体、是绝对,而‘她’是他者”。 波伏娃认为,女性的身份并非天生存在而是被社会构建出来的[14]。 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制度决定着“男人第一性,女人第二性”的性别秩序,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阶级,相对应地在社会中扮演着“他者”的角色,处于被男性凝视的状态。那么女性群体做任何事都会受到代表这个社会的主流话语权的男性群体的评价。现代社会中,虽然在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上提倡男女平等, 但在自古传承的文化制度层面以及社会心理上人们会潜移默化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男尊女卑的性别话语和思想观念最终服务于男性统治,而“名媛”作为一个女性指称词, 它所代表的女性群体依旧逃脱不过被社会传统性别文化所凝视的命运。

4.2 社会思想的变化和经济发展带来消费主义盛行

纵观“名媛”这个指称词的发展历程,它语义的不断扩大寓意其承载的含义更加丰富、 涉及的语用对象更加广阔,折射出各个时代女性的生活风貌。

明清时期文坛以男性为主导, 但存在一定数量的女性作家且呈增长趋势。 根据《历代妇女著作考》目录记载,唐、宋、元三代共有女性作家84 人,明代有245 人,清代增长到3 000 多人[15]。 女性主义文学兴盛与清代经世实学成为主流学术思潮有关[16]。 这促进“名媛”词义变化,愈加强调知识和才能。民国时期,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一系列思想运动极大地解放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和女性思想。 受到西方女权主义和民权运动的影响,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国内一部分女性不再囿于一隅。她们争取上学堂、进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出入社交场所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逐渐“名媛”一词增加了“善于社交”等语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愈加强烈。 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促进生产、刺激消费成为主流。 资本市场逐利,崇尚金钱的力量。 “名媛”一词所代表的高品位、 高质量生活和社会地位使人们产生向往,而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为“名媛”语义的由褒转贬提供生长土壤。 消费主义陷阱使一部分女性误认为只要看起来很精致,拥有奢侈品,过着看似高端的生活就能成为“名媛”,获得更为昂贵的身份认同。继上海拼单名媛后,“病媛”“佛媛”“幼儿媛”层出不穷, 殊不知物质只能堆砌出外壳, 内在涵养才是“名媛”的本质。 “名媛”语义的转贬和“造媛”现象正是反映了消费主义盛行下社会畸形的价值观。

4.3 新媒体语境下“污名化”现象的泛化

因上海拼单名媛事件激发公众对“名媛” 的讨论。此后提起“名媛”,人们习惯性认为她们对“物”有着非理性化的追求,为该词代表的群体标记“拜金”“虚荣”“物化”等特征。 有学者在定义污名时提出了五大元素:贴标签、刻板印象、群体隔离、社会歧视和社会力量。在传统社会,污名只发生在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中,例如艾滋病患者、农民工群体、失语失聪者等。学者唐薇认为在网络社会中,“污名化”不仅存在于有身体缺陷或性格缺陷的群体, 它呈现出向看似正常甚至强势群体蔓延的趋势。 因为网络虚拟空间中信息传播具有实时性、互动性等特征,“污名化”日趋常态化,被污名对象随之发生结构性转变。因此她提出了网络“污名化”的“激活—应用”研究框架。在这个框架中,“污名化” 的激活阶段包括贴标签和负面刻板印象, 在中介因素的作用下逐渐达到网络污名的应用阶段即群体隔离和舆论歧视, 最终网络污名化得以实现[17]。

本文借用这一研究框架来分析“名媛”。 “名媛”从基本义到语义扩大化过程中, 人们不断赋予它新的含义以符合社会普遍看法和希望达到的心理预期。以上海拼单名媛事件作为转折点,“名媛”增加的语义多含贬义色彩。网络舆论将个体行为放大,揭示了真假名媛们的生活之态。 大多数人首先将自己排除在“名媛”群体之外,既然不在该群体之中且处于大多数这个有利位置,那么即默认有权评价“名媛”。人们识别出“名媛”这个群体的重要差异并对其采取贴标签的方式,将负面刻板印象施加于该群体。新媒体语境放大了“名媛”拼单的行为,她们被贴上虚荣、拜金、伪精致的标签。

例17:时尚女魔头的毁灭史,又坏又拜金,力挺吴亦凡的京圈名媛。 (微博@疯狂影视圈)

例18:1 张“小名媛聚会”照片曝光,一次3 800,过不上你想要的名媛生活。 (微博@小椰子专栏)

消费主义盛行时期, 生产与消费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媒体在选取信息素材时会更关注“名媛”这个被标签化的群体。 名媛的群体特征不断通过网络媒介被有选择性地报道和强调, 催化了人们将“名媛”这个标签群体同负面刻板印象相连的心理行为。在这样的反复印证、强调下,网络舆论使名媛群体的标签特征与负面刻板印象的联结更为紧密, 最终完成“名媛”污名的激活阶段。与艾滋病患者、农民工群体不同的是名媛群体在社会中并没有遭遇实质性的群体隔离和社会歧视,因此本文认为“名媛”一词仍处于网络“污名”的激活阶段。

5 结束语

提及“名媛”离不开“媛”字,新媒体语境下“媛”字所承载的信息量不断扩大,“媛”浓缩了“名媛”几经演变后的含义。 在“X+媛”模式中,“造媛”现象风靡网络,把任何行为放在被贴标签后的“名媛”群体中就可以新造出“X 媛”受到网络群嘲和调侃。 纵观“名媛”演变历史,亦为“媛”的语义演变史,它不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词义以满足人们的期望心理。 “媛”语义的变化和“造媛”现象的发生反映了人们情感的变化,浮躁的社会氛围带来的是追名逐利,看重外貌和财富而轻视内在涵养。这个世界依然有名媛,只是需要加上修饰限定“真正的名媛”,否则就是该被群嘲的别有用心的“X 媛”。“名媛”作为女性指称词,如同“小姐”“大妈”一样,逐渐偏离最初的词义被赋予贬义色彩。 性别身份的内在冲突使得女性长期处于被凝视的地位, 与女性角色紧密相连的女性指称词亦是如此。 新媒体语境下污名现象的泛化加剧了女性指称词所面临的困境, 留给女性的可用的称谓语越来越少。 或许日后面临诸如“拼单名媛”之类的事件,我们要做的不是“群起而攻之”,而是保持内心的良善,多些善意的理解。我们不该将女性指称词污名化,同时拒绝调侃、使用具有明显性别歧视意味的网络流行词,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名媛污名语义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职业污名与离职倾向:牵连家人污名与家庭卷入的作用*
即刻停止以新冠病毒行污名化之举
语言与语义
大国“制”理:中国用制度优势回应西方污名化言论
名媛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污名的道德解析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