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性资助理念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情商培育路径研究

2023-09-27黄玲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情商困难资助

黄玲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资助工作是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是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使其生活有保障、学习有目标、发展有动力、未来有期许,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资助育人各环节紧密衔接、各关键要素合理配置,不断深化资助工作的育人属性”[1]。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借助数字化不断推进精准化帮扶,进一步破解精准认定难题,有效解决了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因碍于面子不愿申请资助的隐蔽性问题。在此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正在从保障性资助向发展性资助转型,正在从关注学生生活保障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一、发展性资助与情商培育的关联性

“发展性资助”概念由桂富强于2006年首先提出[2]。他认为,立足于发展性资助的理念,资助工作除了要保障每一位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要让每一位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资助获得个人发展的经费和机会。“发展性资助”的提法区别于传统的“保障性资助”“救济性资助”“物质资助”等模式。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人们从理论内涵、实现路径、社会需求等维度展开深入研究。

“情商”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进入21世纪后得到迅速传播。顾明远等人认为“情商是指人认知和调控自我及他人的情感,把握自己心理平衡,形成自我激励、动机与兴趣相结合的内在动力机制,形成坚强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的心理素质和能力”[3]。被誉为“情商之父”的戈尔曼更是提出了“情商为重”的教育理念,并运用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事业的成功20%靠的是智商,而情商是剩下80%中最重要的因素。高情商的人更容易拥有积极情绪,能更乐观地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更容易体验并收获幸福。因而,以情商培育为抓手,运用情商教育理念,激发经济困难学生自身情感与意志潜能,能够优化其心理素质,提升其综合素养。

(一)情商培育有助于发展性资助本质内涵的体现

发展性资助关注的是个体的全面成长和发展,而非仅仅解决短期的经济困难。在这个框架中,情商的培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情商涉及的是个人对自身情绪的认识、理解和管理以及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和处理,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素质和能力。通过情商的培养,资助对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和冲突。对自我和他人情绪的理解,可以帮助他们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因此,情商的培育正是实现发展性资助本质内涵的关键,它将资助的焦点从简单的经济援助转向个体成长和发展。

(二)情商培育有助于发展性资助育人目标的实现

发展性资助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育人目标,它希望通过资助活动,帮助资助对象在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等多个方面实现全方位发展。情商的培育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商涉及人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交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能力对于个体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情商高的人,通常更能有效地处理压力和冲突,更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更有能力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通过情商的培育,资助对象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个人发展。

(三)情商培育有助于发展性资助社会责任的承担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具有公益性质的工作,发展性资助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它能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体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情商的培育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情商高的人更能理解和尊重他人,更有能力处理社会冲突,这对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情商的培育也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这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在发展性资助中,情商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深化了资助的内涵,将重点从经济援助转向个体发展,帮助资助对象提升处理压力和冲突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情商培育有助于实现资助的育人目标,通过提升资助对象的情商,他们在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能够实现全面的成长。最后,情商培育有助于帮助资助对象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培养资助对象的情商,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处理好社会冲突,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二、经济困难学生情商现状分析

有《情商优势》中,以色列心理学家鲁文·巴昂认为情商代表了一种情感能力,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从整个人的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等更为广阔与深远的视角丰富了情商的内涵,将情商视为一系列非认知性的能力、资格和技能,能够影响人们有效应对环境的要求和压力”[4]。他从自我知觉、自我表达、人际交际、决策能力、压力管理、幸福感六大维度构建情商理论结构模型,提出《巴昂情商量表》(Bar-on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简称EQ-i),随着研究深入,该量表升级为EQ-i2.0。为更准确评估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特征,探究经济困难学生情商现状,本研究根据EQ-i2.0展开调研。共发放问卷1 086份,有效问卷930份。有效问卷中,经济困难学生557人,占59.89%,非经济困难学生373人,占40.11%。

(一)经济困难学生与非经济困难学生情商维度数据对比

调研结果显示,经济困难学生情商总分值低于非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在人际交往和压力管理维度方面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p<0.05),在自我知觉、自我表达、决策能力和幸福感4个维度上得分与非贫困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当前大学生群体大都为“0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更注重自我感受。笔者结合咨询案例发现,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囿于经济压力在人际交往方面较为自卑、不自信,不能积极应对负面情绪,释放压力。

表1 情商量表子维度数据分析结果

(二) 影响经济困难学生情商数值的因素分析

1.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情商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数据显示,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父亲学历程度维度,经济困难学生情商数值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但就母亲的学历程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母亲学历主效应显著,F(母亲学历总分)=2.272,p=0.046<0.05。随着母亲学历的提升,子女的情商数值呈递增趋势。从情商6个维度结合母亲学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困难学生情商数值受母亲学历影响,在自我表达与人际交往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自我知觉、决策能力、压力管理、幸福感4个维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结合中国传统家庭教养模式,大多传统式家庭母亲陪伴和照顾子女的时间更长,子女受母亲的影响更大。

2. 学校因素

随着情商理论的传播,国内许多高校对情商教育日益重视,不少高校开展了以提升情商水平为目的的培养工作。如清华大学开设了“情商与影响力”必修课,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了“情商管理”选修课等。调查结果显示,45.7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开设了包含选修课在内的情商方面的课程,37.6%的经济困难学生表示选修过情商类的相关课程。有过类似学习经历的经济困难学生在自我知觉维度和决策能力维度得分数值明显偏高。高校的学习资源丰富,自主学习也是提升情商水平的有效途径。调查结果显示,28.66%的经济困难学生会经常阅读有关情商方面的书籍,57.88%的经济困难学生偶尔会阅读有关情商方面的书籍。此外,67.1%的经济困难学生表示在校期间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社团或者其他学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这部分学生的情商数值总分高于很少参与相关活动的学生。

3. 个人因素

虽然每一位经济困难学生的致贫原因不尽相同,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担任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经济困难学生会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得更自信,抗压力更强,也更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据此,分别对不同变量的经济困难学生情商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将经济困难学生学业水平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情商数值,结果表明成绩主效应显著,F(成绩总分)=10.045,p<0.001,并且经济困难学生在6个维度上的得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针对经济困难学生成绩方差进行多重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经济困难学生在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未担任过班干部的经济困难学生;参加过学生组织的经济困难学生在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得分也显著高于未参加过学生组织的经济困难学生;有兼职经历的经济困难学生在总分及自我知觉、自我表达、人际交往、决策能力和压力管理5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兼职经历的经济困难学生,在幸福感维度方面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商数值受到家庭、学校、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家庭物质匮乏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表达、人际交往等维度影响较大。大量关于情商教育的实证研究表明,情商教育对于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态度、行为以及学业表现、学习幸福指数均有显著性影响,情商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情商教育的重要性理应得以凸显[5]。因此,教育者需要进一步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引导他们转变思维和行为模式,正确对待压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推进和实现发展性资助,精准帮扶,助力经济困难学生提升整体幸福感。

三、经济困难学生情商培育的路径分析

(一)以内生动力为根本,强化情商培育的主体性

情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个体对自我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知、理解、调控以及利用。这一过程依赖于个体自身的内在动力和主动性,这就要求高校在情商培养过程中,强化个体的主体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情商的培养中来。发展性资助更应“着重唤醒、激发或重塑贫困生的主体意识”[6]。首先,教育者要帮助个体认识到情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情商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而且对个体的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高情商的人更容易在生活中成功,更容易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其次,高校需要提供开放、包容、鼓励性的环境,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情绪调控策略。再次,教育者需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情商培养方案。每个人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调控方式都有其独特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情商培养过程中,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教育者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咨询、小组讨论、工作坊等多种方式,来满足学生资助对象的不同需求。最后,教育者需要提供持续、长期的支持和指导,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尝试、去实践、去改进。

(二)以课程建设为基石,抓好情商培育的主阵地

课程建设是情商培育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实现发展性资助内涵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将情商教育纳入学校的核心课程体系中。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情商教育课程,如情绪管理课程、人际交往技巧课程、决策与问题解决课程等,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情商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商的基本技巧。同时,也可以在其他课程中融入情商教育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提升自己的情商。二是要构建多元化的情商教育课程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的情感特征和情商发展水平都不同,因此需要提供多元化的课程模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高校可以开设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情商教育课程,如初级情商课程、中级情商课程、高级情商课程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商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也可以通过提供线上课程、线下课程、小组讨论、工作坊、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提升情商。三是要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情商。情商的培养需要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进行,需要让学生有机会体验真实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因此,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实践情商技巧,体验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过程。此外,高校还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估体系,确保情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可以通过定期的课程评估,检查和反馈学生的情商发展水平,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情绪、人际关系、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的长期追踪,评估情商教育的长期效果。

(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注重情商培育的多样化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注重情商培育的多样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情商。第一,主题活动是情商培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情绪管理周”“人际关系日”“决策制定与问题解决研讨会”等主题活动,学生学习有关情商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情商的技巧。第二,主题活动是情商培育的生动教材。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情境中练习情商技巧,感受和理解情绪、人际关系、决策等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这种以活动为载体的情商培育方式,比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和实效性,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第三,主题活动是情商培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主题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情商,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主题活动也可以作为学校和家长评估学生情商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人们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商水平和发展状况。此外,主题活动还可以作为实现发展性资助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主题活动,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逐渐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

(四)以家校协作为抓手,发挥情商培育的协同性

家校协作是实现情商培育的关键,它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量结合起来,以实现对学生全面、有效的情商培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是学生系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在此过程中,发展性资助也可以在家庭和学校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家校协作可以为情商培育提供更为全面的环境。学校应该通过家长会、教育讲座等方式,将情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传递给家长,让家长掌握情商培育的方法,在家庭环境中营造有利于学生情商发展的氛围。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共同设计情商教育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得到情商的锻炼。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可以通过互相的反馈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商发展状况,找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家校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实际需求,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资助。同时,家校协作也可以帮助家长理解和接受发展性资助的理念和政策,使他们成为资助工作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猜你喜欢

情商困难资助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低情商的6个原因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二则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