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链条 全场景 全要素滨江全力打造浙江机器人产业最强区

2023-09-27

信息化建设 2023年7期
关键词:滨江区海康协作

滨江区以典型应用场景开发支撑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形成“上游芯片和关键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整机制造—下游机器人系统集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全力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成为杭州乃至浙江机器人发展的新地标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以下简称“滨江区”)依托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数字经济优势,通过全链条、全场景、全要素驱动,推动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全力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成为杭州乃至浙江机器人发展的新地标。

全链条驱动,机器人产业能级全面跃升

串珠成链,完善产业链条。目前,滨江区已经形成“上游芯片和关键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整机制造—下游机器人系统集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中,上游关键芯片、控制器、传感器等环节,集聚士兰微、矽力杰、长光辰芯、中控、红相等企业;中游本体制造集聚海康机器人、华睿科技、国自机器人、景业科技、迦智科技、宇树科技等整机企业;下游集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立科技、易思维、舜宇智能光学等系统集成企业。

集链成群,壮大产业规模。在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应用领域,滨江区已有机器人集群企业数超50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8家,其中10亿元以上2家,形成优势集群。2022年,规上机器人企业实现产值77亿元,同比增长33.8%。目前在建的海康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基地、景业科技高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制造基地、杭州智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基地等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9.4亿元,预计达产后将实现37亿元的新增产值。

链主带动,提升国际地位。滨江区拥有一批技术领先、市场份额高、行业话语权大的龙头企业,其中海康机器人的移动机器人产销量连续三年居国产厂商之首,其AMR安全控制器获颁全球首张SIL功能安全认证;景业科技的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品连续两年入选国内首台(套),其“核工业遥操作电随动机械手关键技术及重大工程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核工业机器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20%;宇树科技是全球最早实现四足机器人产业化的公司,销量全球领先。

海康机器人机器视觉家族

全场景驱动,产业生态优势显著

创新引领,强化平台支撑。滨江区集聚北航创新研究院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智能医疗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等产学研用创新载体,推进“1+2+6+N”科创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2022年全区机器人产业研发强度超30%,海康威视牵头的浙江省智能感知创新中心入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国自机器人信息工程研究院、海康机器人企业技术中心入选省级企业研发机构。

产业协作,激发内生动力。围绕“芯机联动、整零协作”,滨江区内头部整机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如海康机器人、华睿科技等龙头整机企业在智能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与区内士兰微、长光辰芯等紧密协作;国自机器人在摄像头、工业相机等领域与海康威视紧密协作。龙头企业牵头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如国自机器人牵头成立杭州市飞机安全巡检机器人技术企业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攻关;海康机器人牵头组织15家单位共同制定发布两项物流机器人国家标准。

融通发展,推动产业聚变。滨江区以“内育、外引”为推动产业发展思路,高度关注海康威视、大华科技等区内龙头企业衍生、裂变项目,做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优势领域,引导网易在区内布局医疗机器人项目。同时,针对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产业链薄弱环节,招引落地唯识智感、芯器集成电路等一批技术成熟度高、市场影响力大的核心配套项目。

滨江实施机器人产业链“链长制”,建立“一链一组织、一链一专家、一链一基金、一链一园区、一链一专班”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深化产业协作,组织推进“芯机联动”“整零对接”“云端对接”等产业链上下游和产学研对接活动。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机器人创新应用场景,助力企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在下游企业应用推广。

全要素驱动,资源保障优势明显

国自机器人

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滨江实施机器人产业链“链长制”,建立“一链一组织、一链一专家、一链一基金、一链一园区、一链一专班”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深化产业协作,组织推进“芯机联动”“整零对接”“云端对接”等产业链上下游和产学研对接活动。以典型应用场景开发支撑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康机器人、华睿、国自、迦智、景业、瓿达等企业入选7项“浙江省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且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机器人创新应用场景,助力企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在下游企业应用推广。

优化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滨江区建立导向清晰、协同互补的“1+X+N”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对底层技术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市场拓展、专业人才引育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支持机器人企业申报认定国家级首台(套)装备2项、省级首台(套)装备5项。2020—2022年三年间,滨江区财政合计向机器人企业下达区级产业扶持资金超1.5亿元。

强化空间保障,赋能产业发展。为了将机器人核心制造环节留在本土,滨江在空间保障上想方设法。一方面在区内自挖潜力,向“腾笼换鸟”要发展空间,探索工业综合体、特色小镇等产业平台模式,如在智造供给小镇连片布局景业、国自等机器人产业项目;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推动传统工业园区提容改造,先后建设四期工业综合体,实现供地与供楼双轨推进。另一方面在区外开拓增量,向区域合作要发展后劲,深化滨富、滨萧跨区域协作,构建市域闭环的“研发总部+合作园核心制造+周边配套制造”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生态,如景业智能在滨富合作区布局智核智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基地。

猜你喜欢

滨江区海康协作
把方向 强服务 抓建设 滨江区高水平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视界因你更清晰、更智能——评测海康1600万“深眸”致清系列摄像机
超强脑王来了——评测海康威视“海康超脑”全系列产品家族
杭州滨江区旅游新业态发展研究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现实距理想到底有多远——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音乐教学探索历程
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