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五术”融入“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9-27邓开玉陈立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3期
关键词:总论外科学医学教育

邓开玉,朱 武,陈立军

(湖南医药学院 医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1]要求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加强“五术”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笔者以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契机,从医学“五术”融入“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的必要性、“五术”融合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实施路径及教学效果分析等维度,探索医教协同背景下医学“五术”融入“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为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

一、医学“五术”融入“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外科学总论”是外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和学习外科各系统疾病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课程。笔者院校开设的“外科学总论”课程为“湖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虽然在课程资源、教学内容的建设及考核评价方面做出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全方位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的教学实践方面仍有不足,存在重知识、轻素养,重技能、轻人文等现象,亟待我们有所改变。

医学相关的“五术”研究仅检索到将医学“五术”融入基础医学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2]中的研究。因此,笔者在充分领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拟在“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中开展教学实践,将“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融入课程教学中,进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将医学“五术”教育融入医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全方位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以满足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工作的要求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五术”融合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三第六学期的学生。其已学习了相关基础医学课程,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较弱,不能将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对临床课程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但未能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临床思维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主动性不强;应用现代信息手段能力较强,希望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相关信息,拓宽视野。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五术”融入医学专业课的教学设计及实践中。比如创伤的治疗包括院外伤员的院前急救措施及入院后的进一步治疗,是学习临床外科各论的基础。通过学习,可了解外伤伤员的急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知道怎样才能成功救治伤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陈述创伤的救治原则、急救程序及六大急救技术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能运用创伤的急救程序,对创伤患者进行现场处理。能鉴别创伤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处理不同类型的伤口。同时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基本手术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3.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是创伤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首先,教学重点内容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讲述;其次,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的讲述将抽象的内容可视化展现;最后,通过手机学习通的随堂检测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实现课堂互动。

教学难点是创伤的现场急救技术及清创术。首先,通过自主研发的“清创术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在课前进行反复练习并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其次,通过开设“包扎术”“创伤急救综合训练”“清创术(家兔)”等综合性实验,创设临床情境,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能力。

(五)“五术”融入教学的实施途径

通过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医学人文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五术”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融合(见表1)。

表1 “五术”与“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学院自建的“外科学总论”网络课程平台有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上课前一周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单以及课堂教学活动预告,提供学习指南、布置线上学习任务。学生查看课前学习任务清单,完成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全面了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发现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难点问题。

2.课中。(1)新课导入。以一起交通事故引发创伤案例的视频导课,引入创伤的急救原则和急救措施,同时融入课堂思政,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并提醒学生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2)学情分析。通过学习通的平台数据及发布的课前测试题,了解学生线上学习完成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新课讲授。首先展示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讲授创伤的急救原则及急救技术时展示真实的临床情景图片、嵌入视频及动图,通过讲授、启发、归纳等,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其次创设临床情境,学生代入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参与教学活动,增加教学互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讲授闭合性及开放性创伤的处理时采用图片展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分析法及案例教学法。引入课程思政,强调进行动物实验时要动作轻柔,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及关爱生命、敬佑生命的医者精神。(4)课堂小结及随堂检测。绘制创伤的急救程序流程图,归纳总结课堂知识点,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随堂检测,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3.课后。(1)拓展思维。在学习通平台发起讨论:作为一名急诊医生,如何判断一起车祸现场的患者情况并进行急救处理?急救处理送回医院后,又如何进一步救治?通过讨论的方式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拓展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2)探究性学习。在学习通平台发布综合性案例(患者男性,25岁,腹部刀刺伤2小时急诊入院。患者2小时前腹部被刺中一刀,腹痛伴出血,由同伴送到急诊科。既往体健。体格检查:体温38℃,脉搏168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80/50 mmHg。神志清醒,烦躁、口渴,皮肤湿冷,衣物血染,估计100 mL左右。腹部脐左侧可见长4 cm的伤口,有少量活动性出血,速度慢。腹部平坦,无明显肌紧张。身体其他部位未见明显外伤),提出包括诊断和诊断依据、处理原则及现场急救处理等多个探究性问题,能提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获得感、成就感。(3)布置课后预习任务。通过清创术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反复练习并熟练掌握清创术的操作流程,为动物实验“清创术(家兔)”奠定基础。

三、教学效果分析

(一)教师高度重视医学生的“五术”教育

2022年6月通过问卷星发布“五术”融合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的调查问卷,对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62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教学改革的应用效果及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高度重视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医学人文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见表2)。

表2 教师对“五术”教育的重视度

(二)“五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五术”教育对医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救死扶伤的道术”,人数占比69.87%,其次是心中有爱的仁术(见表3)。由于目前学生主要进行的是模拟教学和动物实验,不能深刻体会对患者的仁爱之心及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心中有爱的仁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三个方面的提升或影响度不明显。

表3 “五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结语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1]。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我国医学教育蓬勃发展,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充满机遇和挑战。教师也需要培养“道术、仁术、学术、技术和艺术”等“五术”融合的教学能力[3]。笔者所在院校作为武陵山片区的医学本科高校,明确提出了“培养有温度的基层健康守护者”[4]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温度”是指有家国情怀、社会情怀、医者情怀;“健康守护者”是指有专业素养与医者精神的医务工作者。其中专业素养包括“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人才培养定位为主动适应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基本要求。如何将医学“五术”的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社会服务需求为导向,新医科建设为抓手”为指导思想,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医学人文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教育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总论外科学医学教育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环境法总论课程中自主评价与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谈外科总论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深入基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