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持续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
——以S 省为例

2023-09-27孙爱晶范九伦张二锋

高教学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易用性高校教师意愿

孙爱晶,范九伦,张二锋

(1.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 710121;2.西安邮电大学 党委教师工作部,西安 71012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贯彻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2022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2022 年工作要点》也将“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列为重点任务。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把数字技术优势转化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动能[1]。推动在线教学持续发展是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在线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融合数字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尤其是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生动实践,已经改变了教师的教,改变了学生的学,改变了学校的管,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所言“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2]。因此,在教育数字化的背景下开展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的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疫情期间教师在线教学持续使用意愿的调查对在线教学常态化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发布的《2022 年EDUCAUSE 地平线报告(教学版)》预测,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助推下,在线教学常态化是2022—2032 年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可能场景之一,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接受程度将是在线教学长期纳入主流教育模式面临的挑战之一[3]。研究表明,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持续使用意愿越正面,表面他们对在线教学的接受程度越高[4]。因此,教师基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践经历产生的持续使用意愿就成为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它不仅是教师未来教学路径选择的重要指标,是在线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5],它也将长远影响在线教学能否借助教育数字化的加速转型而大力发展[6]。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然而,一项基于疫情期间在线高等教育持续使用意愿的元分析显示,现有研究缺乏对教师群体的关注,仅有13%的研究样本来自教师[7]。

一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有鉴于此,本研究以戴维斯(Fred D.Davis)等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作为理论基础,探讨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机制。TAM 认为决定或影响人们对信息技术使用态度的关键外部变量为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也受到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最终易用性和有用性通过态度/行为模型影响信息技术的使用行为。近年来TAM 已成为描述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意图的关键模型[8],在线教学是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在信息技术使用行为研究领域,教师在线教学的持续使用意愿,本质上隶属于用户对信息技术接受的研究范畴。

基于TAM 模型,本研究以高校教师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经历为研究对象,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PU)是指在线教学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程度;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PEOU)是指教师使用在线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容易程度;使用态度(Attitude Toward Using,ATU)是指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总体评价;持续使用意愿(Continuance Intention,CI)是指教师持续在线教学主观意向的强烈程度。本研究的问题为: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对持续使用意愿的预测关系如何?提出如下假设,理论假设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基于TAM 的理论假设模型

H1a: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使用态度。

H1b: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感知有用性。

H2a: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使用态度。

H2b: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持续使用意愿。

H3:使用态度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持续使用意愿。

TAM 作为解释教师在线教学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模型被许多研究采用[9],为了适配不同的样本类型增强模型的解释力,研究人员的难题之一是选择哪些外部变量纳入TAM 核心模型(核心模型包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疫情前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意愿的研究主要关注特定类型技术,如软件、在线平台、教学信息系统和视频等,将技术有用性和易用性的感知作为自变量探究持续使用意愿,TAM 的外部变量主要选择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技术使用经验、教学满意度等[10]。然而,今后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在线教学的使用意愿不仅与使用信息技术的感知相关,更多地取决于整体信息技术功能和学校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是否支持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能否保证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更多地显示出中介效应,疫情期间教师在线教学的研究是预测未来在线教学的重要窗口期,但已有的研究对教师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持续使用意愿与环境支持的匹配状态探讨不足,还需选择合理的TAM 外部变量解释成因。

据此,本研究进一步把外部环境因素(教师对在线教学条件环境的感知)作为TAM 的前因变量,探讨学校条件在线教学对高校教师需求的支持程度。深入系统研究高校教师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其内部机理,并为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未来在线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和对策建议。本研究的问题为:环境支持是否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和持续使用意愿?提出如下假设,理论假设模型如图1 所示。

H4a:环境支持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感知易用性。

H4b:环境支持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感知有用性。

H4c:环境支持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使用态度。

H4d:环境支持显著正向影响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持续使用意愿。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1 年3—5 月面向S 省本科院校教师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共回收来自16 所高校的651 份有效问卷。样本中,一流大学占30.3%,普通本科占32.0%,新建本科和独立学院占37.7%;理工农业占49.6%,人文社科占50.4%;男性教师占37.9%,女性教师占62.1%;博士学历占38.4%,硕士占51.9%,学士占7.9%,其他占1.8%;教授占10.7%,副教授占36.5%,助理教授(讲师)占40%,其他占12.8%;科研型占7.3%,教学型占42.2%,教学科研型占50.5%。

(二)研究工具

问卷量表改编自Davis[11]提出的信息技术接受量表,包含环境支持、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和持续使用意愿5 个分量表,均采用李克特5 分制(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来衡量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接受程度,分数越高代表教师感知到的在线教学环境支持、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态度越正面,持续使用意愿越强。其中,环境支持量表包含4 道题目,测量教师对学校提供的在线教学政策和条件的感知,如“学校对在线教学的管理十分到位”。感知易用性量表包含3 道题目,测量教师感知在线教学实施的容易程度,如“我能熟悉使用各种在线教学平台和工具”。感知有用性量表包含6 道题目,测量教师感知到的在线教学对教学工作的促进程度,如“我认为在线教学有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使用态度量表包含4 道题目,测量教师对在线教学的主观感受和总体评价,如“我对在线教学持满意态度”。持续使用意愿指教师持续使用在线教学所具有的主观意愿强度,直接采用“我会继续采用在线教学”1 道题目进行测量。

(三)数据分析

首先使用Amos 24.0 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以评估调查问卷的测量模型研究本项目的适用性。结果拟合指数如下:χ2/df=4.8,p<0.001,RMSEA=0.08,CFI=0.94,NNFI=0.92,GFI=0.9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模型拟合良好,所有结构的拟合指数都适合进一步分析。所有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都不小于0.85,表示所有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在可接受的水平。然后使用SPSS 25.0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最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环境支持、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和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探讨在线教学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机制。

三 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由表1 数据显示可知,环境支持、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和持续使用意愿5 个因子得分分别为3.74、3.94、3.63、3.64 和3.33,均高于理论中值3 分,表明S 省高校教师对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评价和今后的持续使用意愿趋向正面。其中,感知易用性得分最高,表明教师对在线教学的平台、工具、资源等认可度较高。教师在线教学持续使用意愿方面得分最低为3.33 分,表明教师对今后继续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整体趋于正面,但仍存有疑虑。在变量之间的相关方面,5 个因子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中等正相关关系(p<0.01)。

表1 因子各维度的相关矩阵、信度和描述性统计(n=651)

(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研究采用AMOS 24.0 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度检验,结果拟合指数如下:χ2/df=12.3,p<0.001,RMSEA=0.13,CFI=0.85,NNFI=0.83,GFI=0.76,模型基本拟合,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见表2,结构方程如图2 所示。在疫情期间S 省高校对在线教学的政策和条件支持显著正向预测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感知易用性(β=0.825,p<0.001)、感知有用性(β=0.649,p<0.001),但对使用态度(β=0.069,p>0.05)、持续使用意愿(β=-0.06,p>0.05)没有直接显著的预测作用。感知易用性正向预测感知有用性(β=0.250,p<0.001)和使用态度(β=0.341,p<0.001)。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预测使用态度(β=0.592,p<0.001)和持续使用意愿(β=0.620,p<0.001)。使用态度正向预测持续使用意愿(β=0.299,p<0.001)。

表2 理论假设模型检验结果

图2 基于TAM 的结构方程模型(n=651;***p<0.001)

四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环境支持、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对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及其路径,主要得出以下四点结论及相关建议。

第一,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接受度总体较好。教师作为在线教学的主体,经历了疫情期间前所未有、全员参与的在线教学实验,从开始的被动上阵到后期的从容应对,所有的高校教师不再是在线教学的旁观者,通过亲身体验对在线教学形成了整体判断和价值考量,因此,疫情期间教师良好的体验为未来在线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在线教学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相比较而言对在线教学的持续使用意愿偏低。这一结论与覃红霞等[5]的研究结论一致。虽然教育数字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现有结果表明,教师对接受这一转变准备不足,因为这种在线教学范式在带来教学创新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负担[12],可见,在未来在线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教师的投入[13-14],避免由于教师疲于应付,对持续使用在线教学心存疑虑。

第三,感知有用性是影响使用态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最关键因素。这一结论进一步证实了之前的多项研究发现,如Gamage 等[15]2017 年在对支持教师将技术融入课堂的策略进行系统回顾时,要求“应更多关注教师对引入信息通信技术有用性的看法”。Brenner 等[16]提出了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活动,例如在特定内容领域对技术的有效使用进行建模,反思利用技术的学习活动,并在真实的环境中练习使用技术。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提高入职或在职教师使用技术意愿的干预措施可以特别注意帮助教师认识到技术是有用的。

第四,学校对在线教学的政策和条件支持是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关键外部因素。环境支持对教师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显示出了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可见,高校应尽力满足教师在线教学所需的各种政策和技术支持,通过举办各种关于如何有效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培训课程来提高教师的意识和知识,激励教师主动使用这些平台。

在线教学是影响全球高等教育的15 种宏观发展趋势之一[3],教师是在线教学的主体,高校应更多关注在线教学的政策和条件支持,在线教学技术应提供更丰富的服务,有效激发教师投入,推进在线教学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易用性高校教师意愿
政务软件易用性评测探究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站易用性评价调查问卷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移动应用界面动效易用性研究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