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储能标准术语研究与建议

2023-09-26郑秋晨

中国科技术语 2023年4期
关键词:歧义术语储能

郑秋晨 张 宇

(1.广州新华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437)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举措[1-2]。而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和消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3-6]。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提出,电力储能行业将迈入黄金发展期。新概念、新术语将伴随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进一步涌现[7-9]。电力储能的发展晚于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行业,应用场景却更复杂。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等其他行业使用的术语、定义并不完全适用于电力储能,这就带来了一些交流和沟通上的混乱,甚至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对我国电力储能术语进行系统性地梳理和研究,厘清储能学科术语概念,是电力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基石,也是储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支撑。

术语学在西方有五大学派,它们分别是布拉格学派、俄罗斯学派、维也纳学派、北欧学派和加拿大学派。其中,加拿大学派的术语学创始人Guy Roudeau认为,术语是所定义的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语言统一体。换句话说,当某个概念有了明确的定义(所指)后,就试图确定用哪个语言符号(能指)代表这一概念(见图1)[10-11]。基于以上论断,电力储能术语则是用以表示特定电力储能概念,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语言符号系统。

图1 术语学三角

然而,我国的计算语言学家、术语学中国学派重要人物冯志伟认为,西方学派提出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很难满足中国术语研究的实际需求。中国术语学研究以语文独特、历史悠久、尊重传统等8大特色攻克了西方学派的局限性[12]。中国术语工作有其特殊性。本文对术语中国学派在电力储能基本术语的实际应用做了新探索,新实践的开展也将对中国学派的理论发展具有反哺价值[13],同时也为后续更好地开展标准研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我国电力储能标准和术语概述

从2011年开始,我国陆续开展电力储能技术标准的编制。2014年,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50)成立,历经两届标委会委员的努力,基本建立了储能技术标准体系,并完成了一批储能核心标准的编制[14]。截至2021年底,国内已制定106项电力储能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另有在编标准84项,应用领域涉及电网侧、用户侧、电源侧,储能形式含电化学与物理储能等多种类型。其中,基础通用类标准《电力储能基本术语》于2020年立项,目的在于厘清现行电力储能标准中的术语定义。该标准由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由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牵头编制。标准编制组汇集了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储能行业近30位专家、学者,从2021年4月始,举行了线上、线下会议8次,历时8个月完成。标准工作组汇集了《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维护规程》《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等40余个现行标准、在编标准,语料来源见表1。

表1 电力储能标准

词频方面,经过对以上47个标准和文献中出现的术语统计发现,“储能变流器”这一概念出现的次数最多,甚至在同一标准的不同部分出现。“公共连接点”出现了19次,排名第二,“电池管理系统”排名第三。

音节方面,电力储能术语的音节数量范围在2音节至12音节,用例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未见单音节与13音节以上的电力储能术语。其中4音节的术语比例最高,如“储能/单元”“电池/均衡”“故障/穿越”等等,其节奏排布无一例外,均为2+2格式,符合汉语命名的习惯。6音节术语数量占比为第二,其音节分布排列有且仅有2+2+2这一种格式,如“单元/电池/系统”“全钒/液流/电池”“互联/接口/系统”。7音节的数量占比第三,其中3+4格式占主导地位,如电厂侧/储能系统、厂站级/控制系统、自加热/起始温度,零星可见4+3和5+2格式,如实际无功/补偿量、储能设备/可靠性、数据通信网/关机。经过韵律分析发现,现行的电力储能术语韵律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表 2 电力储能术语音节分布表

构词方面,如图2所示,收集的331个术语中未见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含音译词、叠音词、联绵词、单音词等)的存在。附加式合成词只有6例,未见重叠式合成词。这6例附加式合成词分别是:稳定性、安全性、不可用、再退役、在使用、自放电,“-性”是后缀,“不-”“再-”“在-”“自-”均为类词缀,有浓重的欧化色彩,是直译产物。复合式合成词有动宾型(析氢、应急、储能)、并列型(标注、储备)和偏正型(黑启动、孤岛、接口)这三类。词组中占主导的是偏正型词组,高频术语皆为该种类型,如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电量状态等等,亦可见补充型词组(电池组、电池簇、电堆)、主谓型词组(故障穿越、电气危险)、动宾型词组(提高充电电压)和连谓型词组(降低出力、抽水储能)。

图2 电力储能术语结构类型及示例

另外,现行标准中,术语中未发现音译词,且以名词为主,动词为辅。

2 我国电力储能标准术语存在的问题

梳理电力储能相关的标准和国家权威术语文献可以发现,电力储能术语命名及其定义、翻译存在大量不统一、不规范、不符合中文习惯甚至歧义等问题,上述问题影响了术语的统一性与严谨性。

2.1 “系统”一词过度泛化

在梳理各项电力储能相关标准中,发现“系统”一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包括储能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单元储能系统、电力储能系统单元、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系统(电池子系统)、单元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管理子系统、功率变换系统(功率变换子系统)、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电化学储能电站涉网系统、储能单元系统、消防系统,等。很多“系统”之间的界面并不清晰,定义也不够准确,这给标准编制人员和使用人员带来很大的困扰。

2.2 一个术语对应多个定义

一个术语对应多个定义是标准中最普遍的问题[15],也是能源行业标准《电力储能基本术语》编制面临的最烦琐的问题。该问题具体表现在,定义无甚差别,但文字描述差异极大,工作组需要在现行定义基础上选择、编订最恰当的版本。例如“电化学储能电站”就有16种定义之多,英文翻译版本同样繁多,有些标有缩写版本,有些缩写式缺失,部分案例如表3所示。

表 3 “电化学储能电站”术语定义对比表

2.3 一个概念对应多个术语

一个概念对应多个术语指的是同一概念存在着不同术语与之对应。例如电化学储能单元、单元储能系统、电池储能单元、储能单元、电力储能系统模块、电力储能系统单元(IEC)这6个术语,其实指称的都是“电力储能系统的一部分,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及与其相连的功率变换系统组成的最小储能系统”。再比如cell的含义是由电极和电解质组成,构成电池模块最小单元,能将所获得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并将化学能转为电能的一种基本单元,往往存在“单体电池”“电池单体”两个术语混用的现象。

以上现象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更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科术语中,《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术语》(GB/T 20001.1—2001)中也规定“同一概念可以由多个术语对应”。但是这会给制定标准、检索信息和传播知识筑起很高的壁垒。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最好的方案是标明“建议优先使用”者。

2.4 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现代汉语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都由基本的主谓、述宾、偏正、联合、述补等方式构词和构句,其中,偏正式的构词能力最强[16]。术语必须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则。例如2018年发布的《电化学储能电站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1815—2018)中的术语“统计台年”就非常令人费解。它指的是“一台设备的统计期间小时数或多台设备的统计期间小时数之和除以年日历小时数”。若将“统计台年”分析为复合词,中文复合词只有主谓、动宾、偏正、中补、联合这五类,“统计台年”无法与任何一项对应;若将之分析为短语,同样无法与主谓、动宾、偏正、中补、联合、连谓、兼语、量词、方位等任何一类短语对应。再如“统计期间小时”“期间”是一个名词, 指“某段时间内”,但该词在汉语中只可用于词、句的右边界,也就是必须处于末尾。如:“五一”期间、“十四五”期间。它不可位于短语内部,做定语去修饰中心语。

根据以上分析,“统计台年”和“统计期间小时”都违反了汉语语法结构的基本规则,属于生造词,更无法让信息的接受者“望文而生义”。故属于非法结构(illegal structure),应该在电力储能术语中剔除。

任何一个术语都有其字面含义和学术含义,字面含义是其学术含义的语言基础[17]。术语的学术含义不能与字面含义相违背,否则会产生一系列的歧义词,从而造成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播上的偏差。譬如故障穿越、降低出力、电气危险、数据通信网关机等术语的歧义来源于“穿越”“出力”“危险”“关机”。“穿越”“出力”“危险”“关机”均来自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而且其基本义与学术义适配度不高,语体色彩也与科技语体不符,所以非常容易造成“别解”,建议修改或废除。

语法因素导致的歧义有“降低出力小时”“利用小时”等术语。由于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这些术语切出来的组成成分之间可能发生不同的关系。“降低出力小时”的歧义来源是,该短语可切分成不同的组成成分:“降低/出力小时”和“降低出力/小时”,前者可理解为一个动词词组,后者则是个名词词组。“利用小时”则来源于短语切出来的成分可发生不同的关系。“利用”和“小时”可以是动语支配宾语的关系,也可以是定语修饰中心语的关系,故会产生两种解读。这些歧义在术语中都应避免。

3 电力储能术语标准化建议

通过对电力储能标准中出现的331个电力储能概念的分析,标准术语的选择与命名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3.1 单义性

针对一个术语对应多种定义、一个概念对应多个术语以及歧义等问题,在标准编制中选用术语时,尽量保证电力储能术语与其所反映的电力储能概念一一对应,杜绝字面上的歧义。对于历史遗留的多术语并存现状,采取标明“优先”与“许用”术语的方法。面对新技术、新概念、新事物,在命名新术语时,尽量选用构词能力最强的定中式。

3.2 透明性

透明性指术语的字面含义与学术含义基本适配,能准确地传递学术信息。换句话说,就是“望文生义”,从而易学易记易用。譬如“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额定放电能量”“固定式储能电站”等术语具有良好的透明性,信息接受者无需借助非常专业的信息,也能基本把握该术语的意义。有助于信息的高效传递与互动。反之,“降低出力”中的“出力”一词明显不适合于科技语体,故它的基本义与学术义适配度不高,容易产生别解,建议改为“降低充放电功率”。

3.3 名词性

通过上文的统计和案例分析可知,偏正式的构词能力最强,且最不容易产生歧义,以上歧义案例大多来自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如“穿越”“出力”“危险”“利用”“降低”。且汉语属于孤立语,缺乏词型变化。而外来术语往往可以通过内部曲折构词,比如reduce变成reducing作定语去修饰中心语,smooth变为smoothing,utilize变为utilization,如果不考虑汉语的特点而仅根据词义去翻译,不考虑词性以及词的用法,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生造词和歧义词。例如电气危险(electrical hazard),英语中的hazard是名词,作为中心语被electrical这个形容词修饰比较合理,然而不考虑词性直接翻译成谓词性的“危险”,造成了严重的歧义。反之,occupational hazard在《电力储能基本术语》中定为“职业性危害因素”则非常恰当,变为一个不容易出现歧义的定中式,中心语由“因素”这一名词充当。因此,将“电气危险”改为“电气危险因素”后,科技语体色彩得到了明显增强。再比如“故障穿越”,中心语是“穿越”,在汉语中只有动词没有名词的用法,不符合“名词性”原则,故建议将之修改为“故障穿越能力”。

3.4 表意性

汉语的书写体系与西方诸多文字截然不同,中文是表意的,不使用表音字母。西方术语间的翻译可直接通过字母转变的方式进行,中文术语无法依靠字母转变,需要意译。音译词激增会让人类的记忆负担过重,不符合记忆的经济性原则。但意译的难度比音译大得多,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考验着科研工作者的母语素养。例如钱学森将“镭射”改名为“激光”已成为佳话。就本文考察的术语而言,电力储能术语没有发现音译词,这说明,汉语的特殊性让术语的构造走向了意译的道路,而且,首选意译已在当代的中国术语学派内部基本达成共识。

3.5 历史性

意译的难度在于,没有现成的选项,必须在浩如烟海的汉语词库中选取最优语言符号与电力储能的概念相匹配,这一过程可以从古代汉语中汲取营养。譬如20世纪初,damping的概念引入中国,“减幅”“阻迟”等翻译均差强人意。物理学家杨肇燫,忽得“尼”有逐步减阻之意,说文解字也有作“尼,止也”,故与“阻”结合,采取并列式构词名定为“阻尼”,深受学术界的喜爱。

3.6 双音性

汉语的最基本韵律单位是双音节,单音节不能实现汉语“抑扬顿挫”的特点,从上文的统计可知,未见单音节的电力储能术语,此外,2+2和2+2+2格的电力储能术语占据了主导地位,符合汉语的最佳韵律。一个标准韵律词(一个音步foot,符号是f)需要有两个音节(σ),譬如“岛”(islanding)便不满足汉语“音步必双”的原理[18],故该术语定名为“孤岛”。然而“孤岛”来源于基本词汇,语体色彩不明显,建议更名为“孤岛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引入标准韵律词的概念,并不是说其他形式不存在,只是说其他形式不像标准形式那样受青睐。

4 结语

在标准制定中,术语的命名与定义往往不是核心部分,但它却是一切标准制定工作的基础。电力储能术语具有日新月异、中外有别、文理融合的特点,此领域的完善工作将为中国术语学派提供良好的研究样本。反之术语学的观点和方法,也能帮助和促进能源行业标准《电力储能基本术语》的编制。

猜你喜欢

歧义术语储能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eUCP条款歧义剖析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储能真要起飞了?
English Jokes: Homonyms
直流储能型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角——兼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