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
——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为例

2023-09-26郝亮孟祥丽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技能工匠

郝亮、孟祥丽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 611130)

0 引言

职业技能竞赛是遵循国内外职业技能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以实际生产和经营管理为基础,用来考核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方法的竞赛活动。依托职业技能竞赛的实施和评选,可促进职业院校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也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检验教学水平和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进而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和育人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内汽车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最早源于2007 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经过十几年的蓬勃发展,该项赛事已成为国内各中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检验教学成果、展示教育水平、推动教育改革以及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1]。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汽车专业自2009年参与筹办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开始步入职业技能竞赛,其后多次参加交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2013—2023 年,学员参加校企深度融合汽车品牌丰田和宝马等企业国际体系技能竞赛;2010—2023 年,我院连续14 届参加教育部、交通运输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多次获全国一等奖;2012—2023 年,我院连续7 届(第42 ~46 届)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国区选拔赛,我院学生杨文浩于2017 年获得选拔赛出赛权,代表中国参加第44 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并获得银奖,实现该项目中国奖牌零突破;2020 年,我院学生敬博家参加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并获得金牌。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贯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具体要求,我院经过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建立了“四维四级竞赛体系”(图1)。该体系从“人力资源系统—教育系统—企业体系—行业系统”四个维度,要求学生参与“院赛—省赛—国赛—世赛”梯级砺练,围绕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目标,并依托我院的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一批教改项目,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技能竞赛发培养体系。

图1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维四级竞赛体系

在四维四级竞赛体系下,学生通过备赛、训练达到各级比赛严苛的要求,铸造了学生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解决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欠缺的难题。而且通过四级赛事逐级淘汰历练,逐步解决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问题。

1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对企业来说,工匠精神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当中,但现阶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学院汽车工程系200 名学生进行了调研(表1),同时也对学院的教学作了相关,发现学院在在工匠精神培养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表1 现阶段职业院校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现状调查

1.1 技能和精神失衡

就高职学校培养的现状而言,不少学校在培养过程中以技术技能为导向,注重标准化、机械化的技术技能标准教学,通过大量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精神素质三者的联动互融,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重技能轻精神,虽然拥有一定的操作能力,但职业素养有待提高[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成绩和技能训练重视度较高,分别占到67.5%和26.5%,而对工匠精神培养重视度较低,只有11%。部分学生对工匠精神认识不足,上课只为完成任务,玩手机、睡觉现象普遍,考试只要求“六十分万岁”,对学业、实训和实习都只掌握基本技能,流于表面,没有深挖、钻研的意识和觉悟。学生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结果,导致工匠能力不足,无法在业务上精益求精。

1.2 日常教学与工匠精神融合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和技能水平,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重视不够。在教学中,要么重在教授理论知识,要么教导学生实际操作,没有将工匠精神和日常教学有机的融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理论和实操能力为主,没有或者很少将工匠精神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方向产生了误导,学生也没有将工匠精神真正纳入自己的学习规划。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在未来工作当中理论和技能占比较高,分别为37%和44%,工匠精神只占19%。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专业素养的淡薄,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一片茫然,更谈不上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的工匠精神[3]。

1.3 校企合作需进一步深化

近些年,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大力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合作过程主要以引入企业资源、设备和技术,开发专业课程,开展订单班培养,建立校外培训基地等为主。但是在职业竞赛方面,校企合作太少,学校和企业在参加相关比赛时,仍然单打独斗,没有做到资源互通、互惠互利。

1.4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社会氛围不统一

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学生在就业时仍然会选择管理、科研和销售等白领工作,而对处于一线的蓝领工作认同感并不高。有人认为一线技术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并且辛苦,社会地位不高。更有一些学生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对需要刻苦钻研、潜心训练才能出成效的工作都没有耐心也不愿从事。校园文化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在学校中不可或缺的,但是现在的校园文化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少之又少。学生的校园文化更多的沉浸在“娱乐至上”的网络平台。调查显示,学生了解工匠精神更多的是在课堂和社会,校园文化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上有所欠缺。

2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工匠精神的方式探究

2.1 引入赛事标准,融入“工匠精神”理念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在以严格的要求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还应丰富课堂思政,以生动的思政课堂启发学生的工匠思维。

职业技能大赛是体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我院在课程建设中,将技能大赛的赛事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当中,改革现有教育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在设计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时,融入“工匠精神”的理念,可以引导老师和学生认真遵守专业标准要求,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任务。同时,贴合高职学生自身特点,优化课堂思政,在课堂教学中传播工匠精神。这样可以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不断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使二者齐头并进,技能与精神达到平衡,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适应行业企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4]。

职业院校需从多方面思考工作内容,要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匠心”“匠德”“匠术”,这也是高职院校积极开办技能竞赛的目的所在。我院通过开办技能竞赛,以赛促学,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积极性。而且按照技能竞赛的思路,可以通过比赛展现、检验教学成果,持续优化与改进、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沉浸在技能竞赛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匠心”“匠德”“匠术”。在我院汽车专业的技能竞赛实施中,则必须要坚持这一原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复杂的课程中打破自我,发展自我以及完善自我,要能在技艺打磨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价值观以及职业信仰。

例如我院汽车专业的专业教师与领导开办了有关汽车维修、汽车零部件制造和汽车生产等方面的技能竞赛工作。这让学生们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能够在技能竞赛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以锻炼自身。

再如我院针对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则开办了汽车理赔和汽车营销工作的技能竞赛。竞赛中,将学生划分为3 个组别来进行比赛:1 组的学生参与汽车保险与理赔工作;2 组学生则参与二手车鉴定与评估;3 组学生则参与汽车日常保养与营销工作。该竞赛中,每个班级可派出9 名学生参与,划分为3 组,每组3 名学生,3 个组学生分工合作,并与其他班级的参赛人员进行比赛。

而竞赛指导教师需要为每一组学生讲解好参赛规则,考察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以及锻炼学生哪些能力和素养等。学生在参与比赛时要认真熟读竞赛规则,并尊重比赛规则,要发挥自身所学,积极赢取比赛,在比赛中做到专心致志、专心实践。尤其是参与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的小组,要能本着为人民服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即客户利益)的原则,对二手车进行鉴定和评估,不得为了赚取不义之财而随意评估,或者给出不当的评估结果。这不仅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检验,还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对学生“匠心”“匠德”“匠术”的考验。

2.2 参考赛事要求,传承“工匠精神”

学院根据职业技能大赛要求,修改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将工匠精神相关内容融入到考核评价当中,督促学生从心里重视工匠精神。而学生在日常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当中,更加专注、敬业和精益求精,自然而然地践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项非常大的概念,其中包含了职业理想、道德、态度和品质等基本素养,而在它汽车专业中则体现得更为明显。汽车专业理论和实践是学校传授学生知识以及职业经验、职业精神等的重要载体[5]。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为提升学生汽车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等,则需要在参考赛事要求,改善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积极实施以赛促学工作,传承“工匠精神”。

例如,我院汽车专业在实施技能竞赛促学时,根据世界技能大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赛项”中的具体竞赛项目和比赛开办流程,需要考察学生哪些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是否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等,来构建符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学生的技能竞赛活动。该竞赛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选择以新能源汽车作为载体的智能传感器技术、定位技术和网联技术等作为赛项选拔设计。

在该竞赛中,科学设计出竞赛的各个环节和项目流程,比如智能网联汽车设计、制造、应用和服务能力等,进而引领我院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可成建设工作。在竞赛中,还需要选手独立开展智能传感器的装配与调试、虚拟仿真软件的排故与验证以及室外道路测试等等工作,这些都十分考验学生的专业能力,而这也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中重要途径。

2.3 引入企业力量,丰富“工匠精神”的内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大力开展的工作,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学院通过订单培养、联合培养和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在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及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型办学模式的同时,努力开展更多的合作模式和合作项目,在竞赛方面与企业尝试开展更多的互动。

学院在组织院赛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评委,共同设计比赛环节和考核标准,既能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也能促进比赛更贴近岗位标准。在组织行业(地区)性赛事时,学院联合企业行业共同组队参赛,充分融合企业动手能力强、学院理论知识更扎实的优势,整合校企优质资源,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学院在参加国家级赛事和国际性赛事时,聘请企业优秀员工担任指导老师,也派遣参赛选手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训练,让选手接受更贴近于岗位实际的行业标准、职业精神的熏陶,了解企业最新车型的结构特征和维修技巧,充分借助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车间的条件,提升参赛选手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样,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感受企业文化,实地感触生产操作中的职业素养要求,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规范的企业管理、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技术知识创造条件。

2.4 凝练赛事品牌,推动“工匠精神”的传承

高职院校要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凝练赛事品牌,将赛事展现的“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让“工匠精神”入耳入脑入心,营造崇尚职业技能、传承“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6]。学院将历年来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例如第44 届世界技能大赛银牌获得者杨文浩(该赛项国内奖项零突破)、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金牌获得者敬博家,以及多年来在高职院校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大量优秀人才邀请到学院现身说法,定期开展演讲、讲座,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的种子,使工匠精神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宣传使学生看到在技能路线上的发展方向,确立正确的职业规划,认识到走技能路线一样可以到达人生的巅峰,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榜样们的熏陶和渲染,让工匠精神成为学院的传承,深入人心。学生能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让“工匠精神”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图2)。

图2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工匠精神方式探究

3 结束语

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学成果和展示教育水平的舞台,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职业技能竞赛是各职业院校提升教学水平,检验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应不断尝试在促进和发展职业竞赛的过程中,不断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技能强国筑牢基石,让“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技能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