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牢电网安全 保障民生用电

2023-09-26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李冰清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3年8期
关键词:特高压防汛江苏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李冰清

7 月23 日,经过4 个小时紧张操作,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电力”)输电人员通过带电作业,完成1000千伏淮盱II线366号塔上一处绝缘子芯棒发热缺陷的处理。

设备是电网安全的基础。特高压线路一旦出现故障,容易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自今年迎峰度夏以来,江苏电力已开展500 千伏及以上超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9项、消缺12处。

当前,气温持续攀升,地区用电负荷不断增长,迎峰度夏步入关键期。江苏电力采取多项举措保供电,坚决守住大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底线。

技术创新精益运维

今年,江苏电网历史上首次在5 月负荷破亿千瓦,比去年夏季提前19天。截至目前,江苏电网用电负荷已连续29 天破亿千瓦,最高达1.28亿千瓦。据预测,今夏江苏电网最高负荷可达1.4亿千瓦,同比增长6.8%。确保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特别是保证重要输电通道“大动脉”畅通,是做好电网迎峰度夏的关键内容。

江苏境内共有1.7 万多千米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需要进行维护,当前“一交四直”5条特高压通道均满负荷运行,如此庞大的维护工作量仅依靠人工难以完成。

6月26日13时许,在500千伏三官殿变电站内,国网江苏南通供电公司输电中心无人机飞手赵张勇,操作一台无人机开展自主巡航。13时46 分,工作人员根据该无人机实时回传的画面,远程发现500千伏新官线通道内有塑料薄膜挂线,便迅速制定消缺方案,仅半小时便消除隐患。这是江苏电力应用无人机对输电通道开展迎峰度夏特巡的一幕。

基于三维模型规划的路线,无人机能够自主开展巡检,通过高清摄像头可以多角度、近距离巡检输电线路走廊及本体,与手动操控无人机相比,自主巡检模式下单日巡检杆塔数可由10基增至20基。

自2021 年8 月在江阴建成全国首个无人机自主巡检示范区以来,江苏电力不断探索数字化技术与无人机巡检的融合应用,采取“立体巡检+集中监控”的“空、天、地”数字立体巡检模式,不断提升电网运维智能化水平。目前,该公司已部署18 个全自主固定机巢示范区,实现对重要输电线路的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探索了卫星技术在无人机巡检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巡检精度。

7月13日,江苏成功应用卫星巡视技术完成了特高压等重要输电通道的巡检任务,标志着在国内率先实现重要输电通道卫星巡视。

除5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外,江苏电网还有分布于6 个地市的密集输电通道8 条。“重要输电通道周边环境复杂,存在异物挂线、树木碰线等风险隐患,需要开展大范围、高频度的巡检。”江苏电力生产管控中心专职吴奇伟介绍。

今年3月起,江苏电力开始探索应用输电通道卫星巡视技术开展全省输电通道隐患扫描。该技术基于0.5米精度的卫星地图,通过智能算法识别出池塘水体等隐患风险点并形成卫星隐患图层,无人机根据图层中的隐患精确坐标快速核对。随后,运维人员进行人工复核,从而形成了“卫星大范围普查+机巢联动快速初筛+移动巡检复核”的巡检业务模式。

据测算,应用该模式一周便可实现对全省1600余千米的密集输电通道及特高压输电通道内9类、11种隐患排查,较人工巡检效率提高10倍以上,预计每年可减少人工巡检9.2万人次。

强化预警快速应对

6 月5 日,在位于国网江苏电科院的江苏电网防灾减灾中心,该院专业人员张廼龙和同事通过“电力气象”微应用并经综合分析后,发现省内2处密集通道将受强降雨及强风影响,随即通知相关运维单位加强防范。

据悉,近10年,江苏电网因气象原因导致的输电线路故障占比超过60%,而预判自然灾害对输变电设备和线路的影响,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道防线。为此,江苏电力于去年11 月,在新一代生产管理系统(PMS3.0)内部署“电力气象”微应用。该应用能够在气象部门预报数据的基础上,识别强风、强降雨天气的强度、落区等,并根据区域电网的抗灾能力,发布设备风险清单,做好灾害预警,提升防汛主动性和有效性。

此外,江苏电力还成立跨专业协作的电力气象专家组,建立气象会商机制。针对极端天气开展灾前精准预警、灾中应对跟踪、灾后恢复与复盘分析提升。年初以来,该公司已发布气象灾害预警25次。

7月17日,南京、镇江等地突发强降水,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启动江苏淮河以南地区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江苏电力迅速落实防汛应急预案,及时加强特殊区位的特巡和环境监视。

7月21 日19时,苏州发布暴雨橙色预警,虎丘区和工业园区将出现50 毫米以上的强降水。国网江苏苏州供电公司利用智能辅助监控系统,按照预案对强降水区域75 座110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展开防汛特巡,对电缆层、开关室等水位进行密切监测,及时远程启动水位高告警下未正常启动的排水泵,排除站内险情。“我们结合变电站智能辅助集控平台、输电可视化监控平台等数字化手段,实现汛期各类设备监控‘全在线、全时段、全覆盖’,提高巡检监测水平。”江苏电力设备部负责人介绍。目前,江苏电网110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已实现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集中接入全覆盖,确保汛期电网安全运行。

同时,江苏电力深化应用PMS3.0 防汛管理模块,集合电网设备、气象、水文、汛情等信息,及时更新防汛隐患、应急队伍、防汛物资等台账,实现全省防汛“一本账”管理。在处置险情时,该平台可智能推送抢险队伍和物资最优调配路线,实现防汛“一张图”可视化作战,提升防汛应急响应速度和抢险效率。

深入挖掘优化管理

7月14日,位于镇江市的优利德(江苏)化工有限公司结束了为期3 天的年度检修工作。该企业往年年度检修时间为11 月,此次通过调整检修计划,为江苏电网迎峰度夏期间日均提供移峰能力3.6万千瓦。

今年,江苏电力深入挖掘化工企业负荷调控潜力,在国家电网系统首推化工、冶金等连续生产企业集中检修转移负荷策略。“以往,考虑生产流程及安全因素,化工企业参与负荷管理的潜力很小。今年,我们通过入户摸排走访,引导化工、冶金企业将年度检修计划调整至夏季7、8月集中检修,并按标准予以补贴。”江苏电力营销部市场处负责人表示。

为最大程度降低对企业的影响,江苏电力安排专人与企业协商沟通检修计划及检修可调负荷,推动企业生产计划与电网错峰需求精准适配,同时不影响企业的年度生产。目前,江苏电力通过该举措,形成最大移峰能力80 万千瓦,7 月1 日—15 日,日均转移负荷达30 万千瓦。

5月25日,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客户侧储能项目——南京钢铁集团41兆瓦/123兆瓦时用户侧储能电站开建。南京钢铁集团年用电60亿千瓦时,其中48%由电网输送,夏季缺口尤其明显。据悉,上述储能项目在8 月底投运后,届时平均每天可移峰填谷24 万千瓦时,在获取节能减排收益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南京地区电网调峰能力和电能质量。

年初以来,江苏电力优化负荷管理策略,加强客户柔性调节资源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减少负荷管理对客户生产的影响。上半年,江苏电力推动建成投运客户侧储能项目11 个,启动在建项目13 个,完成项目签约26 个,合计装机规模9.25万千瓦/46.25万千瓦时。

6 月8 日9 时,江苏电力营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用负荷管理系统进行调控5G 铁塔基站的模拟操作。系统界面显示,5分钟内,近2万座基站全部切换为蓄电池供电,让出约6万千瓦的负荷,相当于85台1匹空调的用电功率。

据悉,当日江苏6 万座5G 铁塔基站成功接入江苏新型负荷管理系统,预计能为江苏电网提供最高超过20万千瓦的快速、灵活调节能力,助力今夏用电保障。

今年,江苏电力与通信运营企业合作,通过技术改造和数据对接,在用电高峰时期,经过基站所属企业同意后,可通过远程控制,将基站的供电模式由电网供电切换至蓄电池供电,实现让电于民的同时,还能让企业通过参加需求侧响应获得额外补贴,引导客户主动参与负荷调节。■

猜你喜欢

特高压防汛江苏
夏季防洪防汛
数读江苏
防汛当前莫添乱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失效绝缘子判断的仿真计算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