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来石”是从哪里飞来的

2023-09-25马志飞

百科知识 2023年17期
关键词:巨石王安石岩层

马志飞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在浙江任职时曾写过一首七言绝句《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中,王安石用极富哲理性的语言表达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无所畏懼的进取精神。流传下来的这首诗存在多个版本,对于其中的“飞来峰”究竟指的是哪座山,人们也有不同的见解。

纵观世界,名为“飞来峰”“飞来石”的地方数不胜数,它们都是如何形成的呢?

“飞来峰”与“飞来石”

关于王安石笔下的“飞来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它是指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的宝林山,海拔仅29.4米。传说此山是从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省诸城市)飞来,故而又名“飞来山”。另一种说法认为,它是指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前的灵鹫峰,海拔168米,山上植被茂密,郁郁葱葱,山顶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洞穴,风景与周围群山迥异。东晋咸和初年(326年),来自印度的高僧慧理登临此山,感觉似曾相识,忍不住发出疑问:“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从此之后,这座小山就被称为“灵鹫峰”,也被称为“飞来峰”。

绍兴的宝林山只不过是一座低矮的小丘,杭州的“飞来峰”也仅仅是一座石灰岩侵蚀残留的孤峰而已;只因它们外形奇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因此被冠以“飞来峰”之名。自然界中除了“飞来峰”,还有“飞来石”,并且其数量远多于“飞来峰”。“飞来石”体积较小,在很多景区里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而且其背后都被赋予了情节相似甚至雷同的传说故事。事实上,无论是“飞来峰”还是“飞来石”,都是人们对不明来历的巨石的形象称呼,缺乏科学的命名依据。不过,在地质学研究中,确有“飞来峰”这个专业术语。据《地球科学大辞典》的解释,所谓的“飞来峰”,是指“推覆体或逆冲岩席被侵蚀切割后形成的,位于原地岩体之上外来岩体的孤立残山(峰)”。简单地说,“飞来峰”就是与本地岩块截然不同的外来岩体,而且,这种外来岩体比位于下方的岩层还要古老。

按照正常的岩层序列,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部,后形成的岩层覆盖于其上,但由于构造运动,原本在地底的更古老的地层可能会“爬”到本来应该在地表的地层上面,当老岩层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就露出原来的新岩层,并且残留的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就好像是从别处“飞”来的,与位于其下方的岩层完全不同,所以被称为“飞来峰”。我国最典型的“飞来峰”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彭州市、什邡市、绵竹市境内,现已建成总占地面积约400平方千米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其中分布着30多处“飞来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此外,太湖西山岛的主峰缥缈峰,海拔336.6米,也是一座著名的“飞来峰”,它是因地壳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发生推覆,将原先位于底下的志留纪的老地层逆推到较新的二叠纪、三叠纪地层之上而形成。

奇形怪状的石蛋地形

安徽的黄山上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石头,它们有的像人物,有的像鸟兽,形态各异,令人叫绝。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一片平坦的平台上高高耸立的巨石。这块巨石高12米,长8米,宽约2米,重达360多吨,与下面平台的接触面积很小,而且中间有明显的缝隙,远远望去,如同从天外飞来一样,所以大家形象地称它为“飞来石”。

难道“飞来石”真的是从天而降吗?地质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块孤立的巨石与下面的基座成分完全相同,都属于花岗岩。也就是说,它们本来是一个整体,只是后来经过数万年的风吹雨打,岩石身上出现了很多裂缝,一部分碎石慢慢剥落,才成了现在的样子。

类似黄山“飞来石”的景观还有很多,在陕西华山、福建厦门鼓浪屿、浙江沿海桃花岛等花岗岩地貌旅游景区,也常能见到类似景观。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素来被称为“岩石之王”,主要由石英、长石和少量黑云母等矿物组成,尽管它的强度较高,但因为长期暴露在阳光、空气和水中,会逐渐遭受破坏,变得奇形怪状。随着风化作用的不断加剧,花岗岩的残余部分将逐渐朝着圆球形的方向发展,越是棱角突出的地方越容易遭受风化,进而脱落。这种由表及里的层层剥落如同剥洋葱一样,因而也被称为“球状风化”现象。在“球状风化”强烈的地区,大大小小的圆石散落于山间,犹如一颗颗石蛋,小的仅为几千克,大的数以吨计,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地形,地质学家形象地称之为“石蛋地形”。

普陀山的磐陀石

猜你喜欢

巨石王安石岩层
初夏即事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世界上最大的巨石建筑
地球故事之复理石岩层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巨石:千古之悲痛,书法之绝唱
王安石的坏习惯
搬开“巨石”,笑面考试
如何搬运金字塔巨石
初夏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