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淡安针灸治疗痛经学术思想*

2023-09-25王冰清周惠芳

河南中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针灸学学术思想经期

王冰清,周惠芳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承淡安(1899—1957年) 是近现代杰出的针灸大家,原名澹盦,字启桐,一字秋悟,江苏江阴人,建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和江苏省中医学校校长等,是澄江针灸学派的创始人。他从事针灸医疗、教学和临床工作30余年,并创立了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针灸疗养院等,主要著作有《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国针灸学》《针灸精华》等[1]。笔者从事承淡安先生之针灸学术整理,现以痛经为切入点,探讨承淡安针灸治疗痛经的学术思想及不同时期其学术思想的演变。

1 承淡安治疗痛经的学术思想

1.1 明痛经概念,列针灸处方承淡安在《中国针灸学讲义》“妇人门(经病)”篇中,首次单列“经期腹痛”概念。其依据痛经症状发生的时间先后,将经期腹痛分为两类:第一类,经前腹痛、经来腹痛、经前与经来而少腹作痛,此类腹痛,患者症状大多腹痛拒按,或经水成块,脉多沉实;第二类,经后而少腹作痛,此类患者多为空虚之痛,痛而喜按,脉多虚细而弱。

承淡安认为,凡经前经来而腹痛者,多属血瘀气滞,经尽之后其痛即止。经后而腹痛者,多属气血虚弱。经前经来之腹痛,其病因可分为:血瘀气滞、血凝气滞(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热客胞宫)。经后腹痛,其病因多属气血亏虚、寒邪客之。若初次经来即经痛,多属发育未全。经前经来之腹痛,属于血瘀气滞者,则有因胞宫阴寒自盛,经水不得阳气之温化而畅行,遂致少腹绵绵作痛,经水较少,甚则四肢厥冷,行经期若感受风寒,或内伤生冷,气血凝泣不得畅行,而腹痛恶寒;或热客胞宫,致腹部剧烈,所下经血臭秽异常;或经期不慎,误犯房事,或误食酸冷,使血凝气滞,而造成经前经来之腹痛。经后腹痛则由荣血衰少所致,月经临期,勉强下血,以致血管之血液缺乏,遂成空虚之痛,痛多喜按;或经后血室空虚,寒邪客之以致腹痛;然更有先天不足,发育不全,初次经来,即患经痛,以后每行必痛者,此阴道狭窄,经水不得畅行所致,针药难以医治,必待生育之后,可自行痊愈。

在治疗部分,承淡安列举了经期腹痛的针灸处方。其中,血瘀气滞者:取地机、血海、气海、中极、足三里、合谷、交信。经后腹痛,寒客胞宫者:取关元、气海,灸之。血虚者:取三阴交、膈俞、肝俞、关元、脾俞、胃俞,俱用灸法。笔者认为,承淡安在《针灸学》教材中的痛经针灸处方,对痛经的规范治疗起了促进作用。

1.2 取西学术语,扬岐黄之长承淡安1934年东渡日本求学[2],深入研究日本针灸书籍如《针灸医学精义》《针灸医学教科书》《针灸病理学》等[3-4]。其借鉴西医,运用生理学、解剖学知识阐述痛经。

承淡安在《针灸精华自序》中谈到,“针灸医术”需要改造,应该在“中医科学化”过程中,不断丰富专科知识和“科学针灸医学”的学术内核。《针灸精华》成书于1951年,书中单列了“月经困难症、月经违和、月经痛”,并将“月经困难症”“月经违和”“月经痛”三词画上了等号,其具体内容摘要如下:月经痛者:关于月经之排出,超越生理之限度,而增剧疼痛之谓。月经违和者:随月经之征候,有全身倦怠、头痛、偏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疾患之谓。月经困难者:即有月经痛与月经违和之合并症状之谓。炎症性月经困难:因子宫及附属器之炎症性疾患而起。卵巢性月经困难:由于卵巢之肿疡及炎症而起。官能性月经困难:从解剖的变化,不能认出发病之原因。治疗有效原因为刺激传达子宫神经丛,调整其知觉官能之异常,以镇制疼痛。其他使子宫之血管扩张,使月经之排泄良好。由于其他炎症之原因,以针灸有消炎之能,故能收效。取穴上髎、中髎、足三里、大横、归来等。

在痛经病因分类中,承淡安完全引用生理学分类方法,分为“炎症性、卵巢性月经困难”与“官能性月经困难”两类。在针灸治疗部分,则运用神经医学原理,阐释针灸治疗机制。其一,针灸镇痛:刺激传达子宫神经丛,调整其知觉官能神经之异常。其二,使子宫之血管扩张、月经之排泄良好。

承淡安编著的《中国针灸学》中,首次出现痛经一词,但多以括号形式附于“月经困难”之后。承淡安认为,痛经可分为组织结构病变与感觉功能异常两种,原文描述为“痛经有机质的病变与官能的病症之分。”前者为子宫异状、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口狭窄、子宫内肿疡、子宫内外膜炎或卵巢炎、输卵管炎等导致的痛经;后者为癔病、神经衰弱、贫血、子宫寒冷等所致。在症状学描述中,不再将经后腹痛列入痛经范围:“月经前或月经时,下腹疼痛,有波及腰背诸部;稍重者,食欲减退、倦怠、头痛、手足冷;重者,恶心、呕吐,至月经终止而渐轻快”。

《中国针灸学》中,痛经的针灸处方为:关元、中极、大巨、水道、血海、三阴交。治疗方法为艾灸,或用中刺激之针法及留针法。承淡安强调,本病针法,于月经来前四五日开始作间日针治,至月经将终时,约针治四五次,至下期经前,复照上穴针治四五次,至第三月往往不再有疼痛等症状,仍再针治三四次,月经即恢复正常。

1.3 守学术之正,立痛经规范承淡安治疗痛经的学术思想是逐步丰富的,其结合痛经的中西医学术概念,对痛经概念进行了规范,以西学为蓝本,描述痛经的症状、病因、病机。治疗强调中医特色,针灸重视辨证论治,对不同证型的痛经强调“强刺激”“弱刺激”及“只灸不针”。

“承淡安针灸三部曲”是学界对承淡安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部针灸教材的概括,三部教材分别为:1931年版《中国针灸治疗学》、1940年版《中国针灸学讲义》和1955年版《中国针灸学》[5]。“承淡安针灸三部曲”代表了承淡安针灸学术思想的完善与丰富。在1931年版的《中国针灸治疗学》中,承淡安并未单列痛经概念,仅在腧穴主治中,提到了“申脉:主治妇人气血痛”“带脉:妇人小腹痛急”。在“杂病篇”中,列“妇人门”,介绍妇科相关病的针灸取穴法,其中具体病名有:月经不调、月经过时不止、漏下不止、血崩、无嗣、滑胎、难产催生及下死胎、横生手先出、胞衣不下、产后血晕、赤白带下、产后痨、无乳、产后血块痛。在1940年的《中国针灸学讲义》中,阐述了经期腹痛的概念,并依据症状出现的时间、病因进行了分类阐述,同时列举了治疗经期腹痛的针灸处方。1955年的《中国针灸学》则完整引入西学痛经概念,并坚持针灸特色,编写痛经针灸处方以规范痛经的针灸治疗。

2 基于承淡安不同时期痛经取穴规律探讨痛经病因病机

笔者以承淡安所著《中国针灸学讲义》《针灸精华》《中国针灸学》中痛经相关内容,依据时间、痛经针灸处方、取穴之腧穴经脉分布、辨证论治、针灸注意事项为条目进行列表分析,具体见表1。

表1 承淡安不同时期痛经取穴规律

由承淡安不同时期痛经取穴规律可以看出,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为“寒”“瘀”“虚”,不同时期的针灸取穴均运用到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腧穴,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其次,《针灸精华》《中国针灸学》开始重视盆底穴位对痛经的作用,提倡运用八髎治疗痛经,不仅是近部取穴的体现,也是以西医发病机制指导治疗的体现。

3 小结

承淡安治疗痛经的学术思想演变是逐步递进且丰富的,早期继承了传统中医妇科学术思想,针灸取穴也多以传统经脉理论为纲,明痛经概念,列针灸处方,1934年赴日学习归来,借鉴西医对于痛经的阐述,运用生理学、解剖学知识阐述痛经。对痛经概念进行了规范,治疗强调中医特色,重视辨证论治,规范痛经的针灸诊疗,编写痛经针灸处方。其不仅关注临床疗效,依据临床疗效灵活调整针灸治疗方案,还重视妇科生理解剖新知识的学习与吸纳,坚持中医学术内核,运用科学方法阐明针灸治疗机理,体现了“守正创新”思想。

猜你喜欢

针灸学学术思想经期
经期延长是怎么回事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经期如何穿衣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高职高专针灸学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