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话剧教育点亮艺术之光

2023-09-25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小学李军玲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话剧团话剧师生

○ 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小学 李军玲

“儿童话剧为什么不能由儿童来演?”看了儿童话剧《下次开船港》之后,一名学生的提问引发了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小学老师们的思考。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确立了“实践育人”的基本原则。方案指出:“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大胆尝试,给师生一个舞台,鼓励学生真正走上舞台演话剧。

儿童话剧儿童演,“一角三演”点燃激情

2018 年6 月,建设北大街小学的话剧《下次开船港》在河北省儿童话剧院正式公演,实现了河北省首次儿童话剧儿童演。在这之前,学校组建了马兰花儿童话剧团,聘请了河北省话剧团的专业老师为学生解读剧本、选拔演员、编演指导……儿童剧表演是孩子们喜欢的新奇事物,在校的演员招募活动更是鼓舞了学生对话剧表演的热情。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编演,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学校决定将40 分钟的三幕话剧分成了三组演员,即“一角三演”。在三幕戏中,每一幕都有一套小演员,总共有三个唐小夕、三个小公鸡……

公演结束后,校园里的小演员们成了闪闪发光的明星,大家都记住了他们演的角色,却忘记了他们真正的姓名。一部话剧火出了圈,也点燃了师生、家长对话剧的激情,大家都盼望着能够登上话剧舞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演自己喜欢的故事。家长们也主动当起志愿者参与排练和演出,服务于台前幕后。

儿童话剧儿童“眼”,儿童小视角教育大主题

随着公演的精彩亮相,马兰花话剧团紧接着又迎来了“京津冀一体”戏剧节展演。展演要求把话剧由原来的40 分钟时长改成15 分钟,这使剧团迎来了新的挑战:怎样才能在15 分钟内精彩地呈现出一部40 分钟的儿童剧呢?陶行知先生成立的晓庄剧社自编剧本《香菇的烦恼》《死要赌》的创作历程,鼓舞了学校师生的创作热情。老师、学生、家长大胆做编剧、导演,大家一起浓缩剧本。历经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和排演,2018 年11 月,马兰花话剧团儿童话剧15 分钟参演节目《下次开船港》在戏剧节精彩亮相,并赢得一致好评。这次编演一体化尝试也大大树立了师生话剧创作的自信心。2019 年4 月,学校提出“儿童话剧儿童演,在实践中创造”,同时也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六一’儿童话剧节,我的节日我来演”的征集令。

全校话剧大学习、大排演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成语故事、经典故事、课本剧、绘本剧……好故事被老师和孩子读出来,讲出来,尝试着演出来,一时间校园处处是舞台,孩子们个个是演员、是编剧。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台词对话声、编演推敲讨论声以及道具制作的趣闻。角色怎么样,妆怎么化,衣服怎样做,道具怎样配合,这些问题也成了孩子们开动脑筋创作实践的焦点。大家一起绞尽脑汁让莲花宝座飘起来,大家一起制作缩小版的话剧服装,大家一起化关羽的油彩脸妆……为了呈现一部精彩的话剧,学生带着各种疑问,用儿童的视角观察社会,向各行各业学习,体验裁缝、化妆师、工程师、厨师、理发师等不同岗位。当年5 月,学校在石家庄勒泰国际庄大剧院主办了首届“马兰花杯”话剧节暨2019 戏剧教育成果展,其中课本剧《草船借箭》、神话剧《大战红孩儿》、童话剧《从现在开始》、英语剧《丑小鸭》等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最博眼球的是孩子们自己编演的心理剧《三三先生变形计》、科普剧《虫虫攻略》……社会处处是学问,校园处处是剧场,学校“人人入戏”“人人演戏”,学生个个都成了“小戏精”。

儿童话剧儿童“创”,“教学做合一”提素养

建设北大街小学把“演好建北故事”作为目标,以“话剧”为切入点,以游戏为表演手段,发挥话剧表演的整体功能,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将艺术与生活、台上与台下、戏内与戏外自然结合,促进了儿童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协调综合发展,鼓励师生像剧作家一样去思考与创造,撰写、编演身边的好故事。

1.开设校本课程展示话剧特色,实现“台上与台下”的角色转换。学校在河北省话剧团的指导下开设了儿童戏剧编演课程、“100 种游戏培养孩子九大能力”专业课程,内容包括能力技巧(语言和表演)+探索拓展(创造性戏剧思考)+能力展演(儿童剧目表演)+戏剧训练(重要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控制力、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等重要能力。学校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剧吧40分”专业课程,让孩子们和话剧团的专业演员进行“零距离”接触,实现“台上与台下”角色的转换,让话剧基因在生活中自然发生。

2.拓宽实践渠道激发创造灵感,实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学校每周一早晨在“建北剧场”开展“打开身体来阅读,开启诗意的黎明”班级展示活动。每周五下午在学校话剧码头开展“我的地盘我做主,儿童话剧儿童演”经典话剧展演活动。孩子们演自己喜欢的剧本,扮自己喜欢的角色。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举办“儿童话剧节”,鼓励学生编演自己身边的好故事,激发创造力。在实践体验中,孩子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戏里戏外”生活,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像专家那样真实面对,真实思考,真实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求师生回归生活、适应生活并改造生活。建北小学的话剧特色教育之路把“教学做合一”“思考和创造”的种子深植于师生心中,并在生活或社会的实践体验中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如今的建北小学,人人入戏,人人有戏,校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孩子们的童年剧场,处处闪闪发光。

猜你喜欢

话剧团话剧师生
话剧《坦先生》
西藏话剧团剧目创作演出巡礼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话剧《二月》海报
近十年西藏话剧团创作生态浅析
小动物话剧团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麻辣师生
赞扬出来的大明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