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长效型花境营造方法探讨
——以信阳园林绿化花境竞赛为例
2023-09-25汪耿超高红升段亮亮李雨田王西武苏玉石
汪耿超,高红升,段亮亮,李雨田,王西武,苏玉石
(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对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景观园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花境植物种类丰富,通过运用宿根花卉、球根花卉、一二年生时花等创造丰富的色彩和季相的变化的组合形式,配置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展现出植物丰富的个体和群体组合美,对提高城市景观多样性、改善绿地生态环境、提高群落生态稳定性价值显著,近年来,花境在多个城市园林建设中受到广泛应用于公园绿地、广场、道路花坛等场景。但是,随着花境大面积应用的同时,也出现了花境维持时间短、时花运用整体比例过高导致植物更换频繁、设计同质化严重缺少地域地方特色、乡土植物应用不足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差等问题,不仅没有实现持续性的景观效果,也提高了养护投入。不符合现代节约型城市景观绿化、生态型园林要求。长效型花境的提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营造景观效果持续时间长、建设养护成本低的自然长效型花境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 花境设计概述
1.1 设计背景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东经113°45′~115°55′,北纬30°23′~32°27′。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季风气候明显。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1900~2100h;年平均气温15.3~15.8℃,无霜期平均220~230d;年均降雨量993~1294mm,空气相对湿度年均76%。四季分明,寒冷期短,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日数年平均30d 左右。
信阳园林绿化花境竞赛是以“花境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及促进园林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每个场地设计面积为100m2,要求选择适合河南省生态环境的观赏植物、花卉进行花境营造,且主要为多年生宿根花卉,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强,充分展示本地历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
1.2 设计理念
生态治水带来悠悠碧水,岸上杨柳依依,碧水中花草飘扬,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因势营造地形,运用植物特征搭配出绿水青山的近自然景观效果,给人以由内而外增加丰富、自然、柔美的情感,呈现出人心所向往栖息身心的家园为持久的多年生花境。花境效果如图1 所示。
图1 花境效果
绿水——充分重现大自然山谷聚水的思路,推演出水之形态和向东的流向。通过旱生、湿生、水生花境品种结合,通过小睡莲、粉绿狐尾藻等营造出一个碧水的水环境空间,通过运用映山红、蓝叶忍冬、金叶锦带、路易斯鸢尾、金叶蒲苇、溲疏‘雪樱花’等的平、立面效果沿水源营造出具有观赏、休憩型的花境场所,充分发挥花境品种的多样性和观赏性为治水提供更多的保障。也为广大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美好。花境立面如图2 所示。
图2 花境立面
青山——利用白桦树干充当“山”势骨架,枫树和高山杜鹃林缘装饰点缀,营造出一个极优山地景观。同样也充分展现林下空间,花境的风貌;让人更好的参与其空间中去,感受林下别样的空间氛围。也是现今社会迫切需求的一个方向。花境平面如图3 所示。
图3 花境平面
在花境植物选择方面,长效型花境设计首先应考虑环境实用性强的植物,其次还应具有观赏价值高、形状稳定性强、观赏时间长等优良特征,并具有一定繁殖能力[1]。本次长效型花境营造过程中,根据植物的栽植地环境,秉承中原地区适应性设计,选用多年生宿根、湿生、水生花卉,优选耐寒耐旱耐贫瘠、无须低温春化品种,可以做到一年多次开花,其次注重花境植物种类丰富提高、景观多样性增强,我司已在中原地区驯化使用600 多个品种,有较强的实践经验,部分应用观花品种与花期选择如表1 所示,最终呈现出生态稳定性强的近自然花境,且后期养护管理相对简单、维护管理成本低。
表1 观花品种与花期选择
2 长效型花境营造方法
2.1 花境植物选择
花境选址确定以后,首先要对拟建花境选地进行全面分析与调查,了解其立地条件,保括气象因素、土壤条件、水文条件等相关数据,调查种植地点现有绿化条件以及周边建、构筑物、植被分布情况,便于确定适应该花境的植物和花境营造风格,结合不同的设计形式合理选择植物类型,使得花境景观效果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强[2]。本案例中,利用白桦树干充当“山”势骨架,枫树和高山杜鹃林缘装饰点缀,营造出一个极优山地景观。通过旱生、湿生、水生花境品种结合,沿水源营造出具有观赏、休憩型的花境场所,并充分运用乡土植物,协调周围环境。在长效型花境植物选择中,应选择生长缓慢、形态良好、自我繁殖能力强的植物,减少养护投入,同时应兼顾四季景观观赏性,确保四季花境景观均有特点。在反映设计主题方面,花境植物选择也要考虑植物形态特征、观赏部位、色彩及芳香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最后,根据拟建花境地势情况来考虑植物种类,应重点关注耐阴花境、耐涝花境及室耐寒花境。
2.2 营造地域特色景观
在目前花境景观营造中,存在大量引用外来植物品种的现象,忽略对地域乡土植物运用,导致后期养护过程中出现植物对环境适应性差、生长不良问题,没有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同时也造成后期维护成本高[3]。所以,长效型花境营造应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将生态学原理与美学原理相融合,考虑植物的景观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又要考虑地域的环境气候变化规律,因地制宜选用乡土植物,如本花境设计在信阳地区运用飞燕草、荆条、紫菀、六道木、石竹、菖蒲、白芨、过路黄[4]等地域乡土植物营造旱地、中生、滨水等花境场景,此类植物经过长期在当地生长,环境适应性、协调性强,长势好无病虫害,花境植物选择与配置灵活性强,重点考虑地域文化特色、主题花境营造不仅能呈现景观效果,也能突出地区特色景观。
2.3 注重宿根植物应用
加强宿根植物应用是长效型花境营造的关键[5],首先宿根植物种类丰富,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开花、繁殖、休眠等生理活动,可以做到一次栽植,多年生长开花,在花境营造中观赏效果更加突出,不但能创造出丰富的景观配置形式,广泛应用鼠尾草、松果菊、鸢尾等宿根花卉的还有多年生、适应性强、易繁殖等优良特性,而且还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因其生长适应性强、耐干旱,可以起到降低养护成本、节约水源等重要作用。在宿根植物与一、二年生花卉配置方面,应重视营造以花灌木为骨架、加强宿根植物应用,并避免过多应用一、二年生花卉,营造色彩丰富环境情况下减少花卉替换造成的养护成本提高。最后,宿根花卉在花境种植与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植物的生态学特性进行种植,避免光照、温度、水的影响,在规划设计也要关注植物色彩及季节变化的连续性。真正做到低维护长效型的近自然植物群落结构。
2.4 加强色彩研究
长效型花境营造在强调生态稳定性强同时,也要营造丰富的色彩效果,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叶、花、果的色彩的变化也反映了花境整体的特点,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情感变化体验,在色彩配置中,在不同季节如春夏季营造以冷色调、秋冬季以暖色为主的植物配置,在色彩主题花境方面,可以采用多样的色彩组合营造色块花境,如采用单一色彩或者强调某一色彩的单色花境如黄金菊、金鸡菊的黄色系,这种色彩特征在景观上有稳定、扩大视觉空间的效果;主要采用两种对比性比较强的色彩设计的双色花境,营造色彩对比强烈的花境景观,如红色系与黄色系、紫红色系与黄色系、橙黄色系-蓝紫色系等对比色彩给人以明快清爽的视觉效果[6];也可通过应用丰富的色彩,通过色彩冷暖规律营造渐变色彩花境、混合花境等,变现出特殊的色彩错觉和视觉平衡效果[7]。此外,还应加强花境色彩变化研究,花期的差别同也会导致四季色泽也有所差变化,根据不同植物的花期配置植物四季色谱,如本次花境设计中应用鸢尾、鼠尾草、非洲万寿菊、风铃草、玉簪等植物,可以有效延长花境整体花期,延续观赏性。
2.5 注重平、立面设计
平、立面设计是花境艺术造型的重要体现,一般来说,植物平面群落结构的植物配置方式决定了整体的花境风格和呈现效果,在花境平面设计时应关注植物的比例和搭配形式,合理控制常绿与落叶植物比例,避免出现冬季萧条的景象。在平面植物组团方面,根据地形结构特点和表现形式需求,可以营造沿窄条形栽植空间进行多条带交错排布的飘带式组合;通过高矮不一植物进行半包围结构的半围形组合营造簇拥感或神秘感效果;还有进行无规律的自有斑块组合形式等。在立面设计方面,主要利用不用植物间高度差异、构筑物或者地形差等营造错落的立面效果,充分利用植物的株形、花序、质感等打造不用层次的花境的前景、背景和远景,以骨架、点缀、基底多层次层配置结构打造自然长效型花境种植结构。除此之外,还应考虑花境空间光线情况[8],对于光照强区域,主要选择喜光植物,对于光线弱区域或者林下空间,应适时选择如麦冬等阴生观叶常绿植物。
3 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以及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园林景观建设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花境植物因其种类选择丰富,配置形式灵活多样作为一种重要的园林景观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成为目前城市建设的重点[9],所以自然长效型花境则是可持续园林建设的必由之路,充分利用地域乡土植物资源,将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合理的艺术手法营建景观持续时间长的花境景观。这就需要加强设计、施工以及养护人员素质,提高相关人员掌握植物分类、栽培养护知识以及艺术设计能力,培养花境营造综合型人才。同时,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花境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智慧园林对修剪、补植、清理残花、节水灌溉、减肥增效等技术的信息化作用,保障景观最大限度维持设计呈现的状态,提高养护效率,真正营造自然长效型花境,发挥花境本身的价值和观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