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策略

2023-09-25福建省三明学院附属小学刘云屹

天津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添画新课标美术

■福建省三明学院附属小学 刘云屹

当代小学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美术作为美育核心课程,具有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的教学作用,在此情况下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进入教学创新改革阶段。在此背景下,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育人要求,教师必须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结合当代美育思想创新美术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切实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一、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进行了强调,要求小学美术课程在美育角度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拥有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此外,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对美育进行了界定,同样对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美术作为美育课程,应结合新课标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以美育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求学生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形成创新思维、观察意识、生活意识及动手实践能力,并正确认识美术的本质,在掌握基础美术知识及绘画技巧的同时,形成多种素养能力,实现全方位成长。

其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践行美育。小学美术课程要紧扣核心素养,从文化理解、创意实践、艺术表现、审美感知等角度设计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基于生活提升审美情趣及感知能力,发现美、感知美,并形成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正确理解当代的文化观、民族观及历史观,对文化的多样性秉持尊重态度,在核心素养指导下践行新课标要求,落实小学美育,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二、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策略分析

(一)创设适宜情境,深化氛围熏陶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尤为直观,基于新课标理念创新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适宜的情境,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并实现教学创新。

1.媒体情境,实现信息化教学。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美的欣赏需求,刺激其视觉感官。以人美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连环画”教学为例,相较于以往的美术创作,连环画要求画面具有连续性,这要建立在一定程度的抽象和想象基础上。在新课标理念下,为了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连环画的“翻页”过程,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画面的动态转化,由此形成具象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连环画,如国内和国外的连环画,以及不同时期的连环画等,依托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感受到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特点的差异性,让学生领悟连环画的魅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创作连环画的热情,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与效率。

2.生活情境,拉近学生距离。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为“生活化教育”,美术属于艺术课程,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基于新课标创新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念”构建生活化教育情境,以生活化情境为依托拉近小学美术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人美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礼物的外套”为例,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为立体贺卡的制作,教师便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顾身边的人,如家长、教师、环卫工人、朋友、警察叔叔等,为生活中值得尊敬的人制作“礼物的外套”,鼓励学生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立体贺卡的内容及特点,通过深度思考完成贺卡的创新制作,从而形成感恩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3.竞赛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与好胜心理,渴望得到教师、同学及家长的关注,在小学美术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好胜心理创设竞赛情境,引导学生良性竞争,使学生在良性竞争中主动学习小学美术知识。以人美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设计生活标志”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正确认识生活中常见标志的同时,欣赏生活标志的实用性与美观性。课程初始阶段,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具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标志,并提出问题:“生活标志有何特点?如何设计出符合标准的生活标志?”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思考。

另外,教师组织生活标志设计竞赛,要求学生充分观察日常生活标志的特点,并结合家庭、学校、班级、社区等各个场景思考不同场景中生活标志的差异性与相通性,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某一场景设计适宜的生活标志,要求简洁美观、符合场景特点、实用性强。教师提前设计“生活标志设计竞赛报名表”,并将其发放给学生,报名表不仅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栏,还留有大片空白供学生设计生活标志,学生按照报名表内容准确填写信息并创新设计生活标志。当参赛学生完成生活标志设计后,由教师统一回收,从创新性、色彩协调性、简洁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为参赛学生的设计作品打分,最终选出优胜作品。竞赛情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在友好的竞争中学习和成长。

4.故事情境,树立人文榜样。

美术课程人文性较强,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美术课程内容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内容树立人文榜样,借助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成长,从精神层面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正确解读美术课程的本真要意。以人美版教材“色彩的明度”一课为例,本课学生需要了解色彩浓淡、深浅、明暗等艺术性概念,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该类艺术性概念较为抽象,理解难度较大。为了提升课程育人效果,使学生充分理解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抽象艺术概念,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引入莫奈画家的故事,讲述莫奈基于天然光线而绘制的油画作品,使学生结合莫奈的作品感受色彩的变化,通过色彩的交织进一步理解色彩的独有韵味。通过故事情境,学生对莫奈产生强烈的敬佩心理,由此树立人文榜样,在人文榜样的正确指导下茁壮成长,从而将新课标融入小学美术课程。

(二)撕贴添画教学,培养综合素质

撕贴添画是指在卷捏、叠揉、撕扯、粘贴纸张基础上增添画面背景的美术创作方式,在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引入撕贴添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整合资源,提升感知能力。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撕贴添画教学属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美术知识要点,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结合人美版教材整合撕贴添画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心理展开针对性的设计,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对裁剪、涂鸦等活动有较大的兴趣,教师要迎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将裁剪、涂鸦等活动对接小学美术课程,以实现兴趣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美术课程的育人价值。

撕贴添画教学期间,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准备与整合撕贴添画资源,如各类色彩、纸张材料等,将其作为撕贴添画资源而实施教学效果。考虑到小学生对动物较为感兴趣,教师则可以基于动物主题实施撕贴添画教学活动。以人美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恐龙的世界”一课为例,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各类恐龙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与多媒体课件总结恐龙的特征,学生集思广益,不难发现,恐龙形态独特,具有皮毛少、后腿强健、尾巴粗长、体形庞大等特征,而且部分恐龙“穿戴铠甲”,这个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当学生对恐龙形成一定的认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提前准备的材料撕贴添画,学生在撕贴添画的过程中逐渐创作出符合自身认知的恐龙,从而提升感知能力。

2.创设主题,培养想象力。

撕贴添画自由性较大,在小学美术实践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美术课程设计引导学生自由设计撕贴添画主题,为学生发散思维奠定基础。在撕贴添画主题创设期间,教师根据小学美术课程规划提出撕贴添画的方向及内容,如人物形象设计、卡通形象制作、生活场景再现等,而学生则基于教师提出的主题自由创作,如撕贴果盘等。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撕贴添画教学活动难度较小,易于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美术课程合理创设撕贴添画教学活动。

以人美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添画”为例,教学期间,教师组织撕贴添画活动,鼓励学生自由采集与整理撕贴添画材料,结合教材及自身理解自主设计具有自身特点的“小天地”。撕贴添画主题与场景之间要相互协调,学生发散思维创作,通过改变图画添加角度、色彩明暗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作品,从而切实提升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基于撕贴添画主题进行示范操作,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路,引导学生进入撕贴添画自由创作状态,在不断试错与调整后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创新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意识。

3.丰富活动,提升操作能力。

基于小学美术课堂实施撕贴添画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基于融合教学意识创新撕贴添画主题,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撕贴添画创作机会,使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撕贴添画活动中形成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撕贴添画操作灵活,随意性和自主性较大,大多数小学美术课堂都可以实施撕贴添画教学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撕贴添画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展示评比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撕贴添画,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新课标理念对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思维、美术素养、动手操作能力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与丰富撕贴添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挖掘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学习契机,激活学生的灵感,增强操作价值。以人美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大嘴怪”一课为例,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展示自身创作的“大嘴怪”,提出创作任务,引导学生围绕“大嘴怪”展开思考,鼓励学生运用各色彩纸自主设计“大嘴怪”造型,学生的动手热情被激发,逐渐进入自主创新设计状态。

为了有效保障小学美术课程撕贴添画教学质量,在学生自行设计“大嘴怪”造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创作情况,如果学生的撕贴添画操作出现错误,要及时提醒并纠正,但需要注意的是,仅可以提出并指导学生在撕贴添画操作方面的错误,不可以干预学生“大嘴怪”的创新,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顺利完成“大嘴怪”造型后,教师要预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展示,并选取创意十足的“大嘴怪”造型作品进行集中展示,以活跃小学美术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展示交流中相互学习、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质量。“大嘴怪”属于怪物类动物,在设计方面只存在创新程度的差异,而不存在“像不像”“对不对”的概念,需要教师合理引导,不可以否定学生的创意,从而有效践行小学美术新课标理念,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

(三)重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动力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美术知识掌握程度和绘画技巧运用效果,课程评价相对单一,客观性和有效性不足,阻碍了学生美术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为了有效贯彻新课标理念,构建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师应重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动力,依托全面客观的课程评价体系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以“大海”为主题进行创作时,有的学生别出心裁地将大海画成橘红色,并未选用蓝色,辅以一轮橘红色的落日,由此形成夕阳西下的海景图。该绘画作品创意十足,是学生结合生活现象而创作的优秀作品,虽然与常规的蓝色大海存在极大差异,但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力极强,此时教师需要站在创造力和观察力等核心素养的角度展开评价,跳出原有的课程评价框架。

在重构小学美术课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原有的结果性评价基础上增加过程性评价,在单一的教师评价基础上增加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方式,借助过程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改变原有评价模式的片面性,提高小学美术课程评价的客观性。此外,生生互评与自我评价是对单一教学评价的补充,其中生生互评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共同进步,而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总结与自我反思,有助于及时发现自身在小学美术课程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学习成长奠定基础。教师对学生展开评价时,除了传统的“A、B、C”“优、良”等评价等级外,还可以借助趣味简笔画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保持对美术课程的热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课程创新改革期间,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增强育人实效,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媒体情境、生活情境、竞赛情境和故事情境,依托适宜的情境实现教学创新,在此基础上展开撕贴添画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重构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

猜你喜欢

添画新课标美术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主题添画
主题添画
主题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