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3-09-25天津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小学

天津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文言文情境素养

■天津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小学 石 爽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育人的重要内容和资源。当前,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还采用“读文本—解字词—知文意—练背诵”较机械的教学模式,常用自己的讲解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发展。

基于此,笔者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素养导向,基于统编教材文言文编排特点和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致力于改变传统的单篇文言文教学的方式,从大单元的视角来审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在“做成有关文言文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素养,最大限度发挥文言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一、从单篇走向单元,构建结构化教学内容

以往传统的单篇文言文教学,没有将局部与整体、课文与单元进行联系,学生常常收获碎片化知识和标签化的理解。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路径在于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建构与运用语言文字。为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笔者打破传统单篇文言文教学设计的“壁垒”,基于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要求为导向,建构以“大主题”统领的学习任务群,明确单元目标,设计真实情境,整合学习内容,使单元成为一个结构化的整体,让学生在参与文言文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素养。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精卫填海》一课,根据神话主题及单元语文要素,单元内容对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可以“畅游神话世界”为主题,创设出“我是神话传讲人”的学习情境,用三个学习任务“神话故事知多少”“展开想象话神奇”“穿越时空的奇遇”统整设计,整体推进,让学生在广阔瑰丽的神话世界里,感受神话永恒的魅力,做好神话故事的传讲人。

再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文言文二则》——《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联系口语交际“辩论”和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发现这一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因此,围绕“领略科学魅力,激起思维火花”的大主题,创设了“科学主题辩论会”“科幻主题分享会”两个情境任务,通过“古人谈观点”“今人论观点”“我们辩观点”的小任务联动来达成“科学主题辩论会”的任务;再通过“感受科幻魅力”“创编科幻故事”“发表科幻观点”的小任务联动来达成“科幻主题分享会”的任务。

二、从要素走向素养,构建“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

从关注落实语文要素到关注提升核心素养,其变迁基本上体现了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笔者在大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关照下,尝试构建“一体两翼”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以文言文独特的文体特质作为生长点,通过适时、适度、有序、有效的学生主体活动,优化文言文教学效果的同时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体”即文言文的特殊文体。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指出,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

“两翼”即用“情境”和“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创设真实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参与动机,有效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触发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任务”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动力源,能驱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自相矛盾》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主题是“思维的火花”,“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因此,笔者在“探索神奇的思维大世界”的单元情境下设计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在“认识智者,梳理思维”“钦佩智者,表达思维”“成为智者,运用思维”的任务驱动下,学生逐步完成了单元《思维世界探索手册》,在不断感受思维独特魅力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达成“认识智者,梳理思维”的学习任务,笔者遵循“一体两翼”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设计了指向素养的文言文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了解“楚人”思维过程,理解寓意,感受古人的智慧。

【学习过程】

活动一:课文情境,品味“文言”

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穿越回战国末期,去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和古人的智慧,并完成本单元《思维世界探索手册》中的内容。

2.回顾旧知:课前同学们自主完成了预习单,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指名讲故事。

3.学习任务: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路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又说了什么?

预设:路人听到了楚人在夸耀自己的矛和盾。

(1)教师指导:如果你是楚人应该怎样夸耀?学生表演读。你从哪个词发现他在夸耀矛和盾的?

(2)学生抓住“无不”“莫”等关键词语再表演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表演读来把握“矛”和“盾”的特点,品味文言文语言的精练和韵味。

活动二:任务情境,理解“文章”

提出学习任务: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依据,在学习单上把路人的思维过程写出来,然后再小组交流,进行修改完善。

(1)学生先自学,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我把照片拿给老太太,老太太看了好半天,哆哆嗦嗦把照片收了起来,然后眼含热泪地问我:“他们不会在天上摆酒吧……份子钱可怎么收啊?”

(2)小组汇报。

预设:这个人说的话是不成立的。矛刺盾,要么矛折,要么盾碎,要么二者都坏,所以这个世界上根本不会有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我让他用自己的矛去刺自己的盾,他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3)启发思考:现在你们知道楚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了吗?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理清了路人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说了什么,也就明白了楚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5)深层探究:如果你就是那个楚人,你想怎样卖矛和盾,才能都卖出去呢?学生回答。在我们的帮助下,楚人也变得有智慧了。

【设计意图】了解路人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古人高深智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三:故事情境,感受“文学”“文化”

(1)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资料。《自相矛盾》这则文言文出自《韩非子·难一》。其实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值得去琢磨。请同学们读一读,再看看这段资料,想一想:作为思想家的韩非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呢?

(3)教师总结:韩非子不仅仅要讲明一个道理,而是借这则小小的寓言,将自己治国理政的观点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2.布置作业:课下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演一演《自相矛盾》。下节课,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查阅资料、表演故事,不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感受我国古人的智慧,进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从测评走向展评,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2022年版课标提出,将“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开展讲一讲、演一演或辩一辩等趣味盎然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录制成视频发布到“班级圈”,集赞评选“最佳代言人”“最佳传讲人”“最佳小演员”“最佳辩手”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实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学生课堂参与率大幅提升。学生们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积极把演、讲、画、游戏等学习方式迁移运用到其他文言文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在主动探究、交流合作、创意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站在单元的高度审视文言文教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深度观照小学文言文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方面的素养得到综合提升,进而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文言文情境素养
不同情境中的水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