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边富民步伐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2023-09-25■张霞
■ 张 霞
兴边富民行动,是关系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的“国之大者”,是实现边境振兴、边民富裕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作为祖国东北边疆省份,兴边富民行动在黑龙江省已走过20余载,从“北极”漠河到“东极”抚远,从黑龙江、乌苏里江边到兴凯湖畔,在2981 公里的边境线上,兴边富民行动接续推进,为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为边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新的福祉。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必须坚持多向发力,在增强沿边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让兴边富民步伐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向对外开放要“活力”。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沿边地区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要素流通,增进沿边地区与国际市场战略性互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提升沿边地区交通、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构建高水平立体化开放通道体系。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推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各类开放型平台联动发展,打造跨境产业链,构筑互利共赢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加力优化口岸布局,打造口岸集群,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流程,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向特色产业要“实力”。着眼支撑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把沿边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沿边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统筹推动边境地区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发展壮大,高质量谋划兴边富民重点工程和项目,形成集聚效应,提升产业规模效益。深挖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符合发展方向、有增长潜能和较强供给能力的产业上聚焦发力,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型产业、冰雪经济、绿色产业、特色种养、生态观光、民俗旅游、商贸物流、边贸加工等产业,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沿边地区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政企联动招商、市县联合招商等方式,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边境地区汇聚,形成综合经济发展态势。
向补齐短板要“推力”。聚焦制约边疆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因素,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重点解决好经济总量不大、创新能力不强、新旧动能转换不畅、发展环境不优等突出问题,把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沿边地区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形成“口岸城市—沿边城镇—抵边村”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出实招、使实劲,以质的发展带动量的扩张,通过高质高效发展,最大限度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向民族团结进步要“合力”。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结合起来,多谋长久之策,多行固本之举,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大力发展边疆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使各族文化扎根中华文明沃土,共同传承发展,为边境地区团结稳定、繁荣发展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