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又是妇女节了
2023-09-25杰德
文 杰德
“妇女节不是女生节不是女神节”的话题在微博热搜上沸腾了一天。
前年今日,我在文章里写到,女性想要重新夺回关于“妇女”的定义。这两年里,女生节和女神节确实逐渐从大众视野里消失,到了现在,妇女节终于又是妇女节了。
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中,围绕女性主义的讨论处于持续升温状态。就在不久前,日本女性学开拓者上野千鹤子的“上野对谈”也挂在微博热搜上。
虽然这是一场很明显的、故意挑拨对立的营销,但上野千鹤子似乎只想利用这个发声机会来把自己的理念推到更多人面前,因为围绕女性主义的讨论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只有争论才能让问题被看见、才能让公众先建立起认知再去修正。
今年联合国的国际妇女节活动主题是“DigitALL:创新和技术推动性别平等”,关注数字化进程导致的性别差距拉大,强调发展技术创新和数字教育的包容性。
这次活动宣传讲到,虽然数字变革在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方面拥有无限潜能,但数字变革的潜能不会自行转化为这些成果,如果不将性别视角置于技术创新的中心位置,反倒可能固化现有的不平等和权力失衡结构,激化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歧视与暴力,加剧性别不平等问题。
这也是处于这一进程里的电子竞技需要面对的事实。
作为新兴事物,电子竞技本应是比较容易构建平等价值观的运动,可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歧视甚至暴力在这里层出不穷。
为了庆祝妇女节,英雄联盟上线了“完成1 场游戏对局可从4 个女性英雄图标自选一款”“62 个女性英雄免费体验”等活动,明明所有玩家均可参与,却能看到一些男性玩家表示不满,“已经明白国服留不住男玩家,开始留女玩家了”“送美丽图标可以挑个更好的节日”……
他们会笑外头浮于表面的“政治正确”,连表面功夫都不愿做地逆反着,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所有向着女性主义的事情都扣上“打拳”的帽子。
电竞里乃至整个数字化进程中,女性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的一种延伸和放大。
一提女玩家、女选手,就是玩着软辅喊“哥哥”的花瓶形象,人们会说“女的就是菜呀”。尽管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的证据表明女性在电子游戏中的表现会不如男性,但人们往往会谈自己的游戏经验和观赛经历。
他们还会说“你要是打得厉害就不会这样了”或者“实力至上”,仿佛这一切都是女性自己的问题。
这是非常幼稚的归因,就像有种说法是“没有多少历史名人是女性”,全然不顾过去女性不能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客观实际。
明明大多数人都学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却依然对最根本的事情视而不见。
女选手数量少的背后,是许多女性玩家并不认为电子竞技是一个可行的职业选择。女性玩家如此认为的背后,是许多女性玩家在游戏内就遭受了刻板印象和歧视。
G2 签下的女选手Alena Maurer 讲了自己的经历:她在游戏内开口说话,一位男玩家模仿她的声音,其他男玩家并不把这当回事,甚至会一起笑。不过公平地说,男玩家可能也会遇到同样的事情。
Alena Maurer 又讲了一段经历:知道她是女玩家后,男玩家会说“你打得好,只是因为你男朋友带了你”。事实上,跟她一起玩的人是女玩家Agnė Ivaškevičiūtė。
在游戏内,Ivaškevičiūtė 基本不会用语音聊天,甚至会把ID 改为中性名称,因为她害怕欺负和骚扰。跟Alena Maurer 一起玩游戏时,两人暴露了性别,就有男玩家称她们为“洗衣机”和“洗碗机”。
回到那个“女的就是菜呀”的说法上,人们会谈自己在游戏内很少遇到厉害的女玩家。这件事情背后的背后,是全世界能上网的女性比男性少2.59 亿。
基于以上种种,当前社会环境里,很多女性会比男性更晚接触到电子游戏,自然经验有所不足。例如王者荣耀女子赛的不少选手,她们人生中的第一款游戏就是王者荣耀,接触时间不足两年。
应该开设女性赛道还是让男女同台竞技的讨论一直在进行着。
有人认为,当前最能保障女性权益的方式是单独比赛。有人认为,单独比赛并不能让人们习惯电竞里的女性存在,也不会让电竞更具包容性。值得欣慰的是,这两条道路都有赛事方在探索。
无论是前面提到的女选手Alena Maurer,还是德国学者Natalie Denk 等人,都会讲到整个行业应该做的、消除偏见而非制造对立的教育任务,以及很重要的一点,电竞迫切需要女性榜样。
只有让女性在电子竞技中更加引人注目,才可能有更多的女性参与。
虽然有tossgirl、Geguri 这样杰出的女性电竞选手出现,但她们的数量很少,并且得到的宣传不多。由于缺少女性电竞选手榜样,Alena Maurer 会把女性电竞主持人视为自己的榜样。
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当我采访国内聚光灯下的女性电竞从业者,有时希望她们聊聊性别话题,但她们会认为这是非常敏感的,可能被“冲”,常常避而不谈。
在这个捍卫女性社会劳动权利和女性劳动价值的节日终是以正确的名称被人们重新接受的时候,希望人们也能以正确的眼光重新看待电竞里仍被束缚着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