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实践
2023-09-24姚星宇
姚星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发展的追求。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写作的同时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能促进学生思想品格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
一、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思想的必要性
1.作文需要进行思想层面的升华
作文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考查内容,作文的分值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占比也比较大。要写好作文,除了掌握方法技巧外,思想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好的作文都有高远的立意、深刻的内涵。如果学生心目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就很难在作文立意上达到较高的水准。如果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到位,学生就很难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表现在作文中就是立意不深刻。
2.德育需要以写作教学为载体
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教育涵盖广泛,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为依托,它渗透于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写作教学也是其重要的载体。高中作文要求立意高远,内容充实,主题明确,这些都与德育息息相关。如果将德育单独拿出来进行教学,给学生灌输勤劳善良等优秀品质,学生可能认识不到品德学习的重要性,而在写作教学中合理地融入德育,就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中写作教学策略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判断是非
作品源于生活,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有时候也能让人感动良久,真实的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挖掘的。而生活中充满各式各样的思想观念,学生在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时可能会分不清是非对错,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说没有素材,其实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库,且亲身经历过的事,才更容易写得真实生动。教师要教授学生在生活中挑选素材的方法,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对于能打动自己的细节,要多记忆多回味,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同时也要注意,要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判断,要赞扬美好,批判丑恶。
比如,在“原来是我错了”的主题写作练习中,教师先请几位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发生过的改变自己认知的事情,一定是要给自己的思想观念带来重大改变的事。哪些自己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是错的?又是怎么发现自己的错误的?有学生在作文中提到:以前总觉得食堂阿姨打饭给的肉很少,认为食堂阿姨抠门,直到一次吃饭把不太喜欢吃的青菜都挑了出来,刚好被餐厅的阿姨看到,她心疼地说:“这青菜怎么不吃啊,补充维生素才不容易生病。”我说:“我不喜欢吃青菜。”阿姨说:“你们小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我家孩子也不喜欢吃,我每天都给他炒青菜,吃多了就喜欢了。你也多吃点,慢慢就喜欢吃了,多吃青菜对身体好!”听完阿姨的话我才明白,原来她并不是抠门,而是因为爱我们才让我们每顿都吃得营养均衡。教师指导意见:要以善意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是生活的美德。
2.以文学作品为依托,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阶段的写作教学也可以与语文课文教学结合起来,以课内外的文学作品为依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感情,体现着一定的时代内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优秀文学作品时,认真体会作品的内在精神境界,认真分析课文中能打动人的点。学习优秀作品的过程中也要学习作家深刻的思想情感,思考他是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打动你的,你想怎么在你的作品中打动别人。除了课内的课文,教师还应该推荐适合高中生的其他优秀作品,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提升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注意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文学作品,并且注重检查效果,定期开展分享交流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这类文学作品很多,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写自己在荒芜的地坛中对如何生、如何活的思考,写母亲生前对他默默守护与关爱,和他在母亲去世后猛然发现自己曾经对母亲的忽略以及对母亲的怀念,让学生学习写记叙文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和珍惜母爱;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渴望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创新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等,都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学以致用的。
3.借助微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升思辨能力
微写作也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是高中写作教学中很常用的教学手段。微写作一般是在课堂教学之后,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为背景,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随堂微写作训练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个人智慧,创新思维,打通阅读与生活之间的壁垒,感同身受地写作。教师可以借助课堂内外的一些课文或者新闻事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展开论述。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价值判断,锻炼明辨是非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后,教师布置微写作训练:“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消极避世,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对内心的坚守,你有什么看法?”有学生觉得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坚守岗位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努力守护一方太平,而陶渊明归隐的做法就是在消极避世,逃避责任。这种观点从国家大局出发,当然是正确的。也有学生写陶渊明处在乱世中,纵有济世之才,一介书生,除却不甘之外,也只有悲愤和无奈,既然改变不了现实,还不如独善其身。陶渊明虽然归隐,但他的归隐代表的是对黑暗官场的反抗,是坚守正义的高风亮节。
4.积累课外写作素材,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要想写出出彩的文章,一定少不了丰富的事例。简单的道理论证比较枯燥,很难出彩,再加上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很难靠道理论证写出一篇合格的议论文,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多列举事例,通过各种事例和名人名言丰富作文内容,助力说理表达。学生要写好作文,除了要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还需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但学生接触到的事例有限,且可能并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筛选合适的积极向上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补充容易在作文中运用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是一些热点的时政新闻,例如奥运会的夺冠运动员,可以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样的优秀人物代表,也可以是一些名家名篇名句。
例如在冬奧会期间,学生对奥运会很感兴趣,教师就提供了许多运动员的人物事例:年仅18岁的天才少女谷爱凌,凭借高难度的完美一跳,摘得金牌,高难度动作的背后,是她刻苦的练习和挑战极限的勇气。武大靖因为常年穿冰刀鞋训练,28岁的他有一双50岁的脚,严重变形,脚踝外凸还满是疤痕。他有过荣耀,无惧低谷,在冬奥的赛场迎来了新的巅峰。写顽强拼搏、梦想、努力等话题作文时就可以运用这些素材。又如许多感动中国的人物也很适合用于描述奉献、爱心、责任等主题的作文中,在大山里建学校的张桂梅,始终奔波在教学一线,只为送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的病情,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学生在引用这些素材的同时,也是在吸收和内化这些人物蕴含的精神品质。
5.借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实践中的感悟往往更为深入,在安排写作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真实美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的品质,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自感悟,并将自己的感悟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公益读书角”的活动,即学生自发组成小组,选择人们在茶余饭后聚集的场所举办读书角,通过登记信息的方式即可以领取图书进行阅览。在这种活动中,学生能亲自感受到助人的乐趣,还能在实践中丰富感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每个小组都完成实践任务后,可通过分享的方式表达感悟,抒发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完成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
6.安排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
课文中有一些优秀的价值观,教师要善于通过合适的途径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观点,这样会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切的感觉。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发表意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比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教师要将读写任务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学习刘和珍身上的爱国精神。教师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在学完《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悟呢?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要怎样向她学习呢?将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教师提出这个要求以后,学生便开始构思,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认识到刘和珍身上浓浓的爱国心和勇敢的品质。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作文,在全班朗读,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最后教师统一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总之,借助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师帮助学生认识与体会刘和珍身上的勇敢品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全面发展。
写作教学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使高中写作教学与德育更好地结合。传统的作文课堂缺乏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越来越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如何在作文课上加强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需要一线教师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