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抹不去的记忆

2023-09-23集美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6期
关键词:雷锋

文\ 集美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长诗《雷锋之歌》中深情地写道:“一九六三年的春天,使我们如此地激动!——历史在回答:人呵,应该这样生!路呵,应该这样行!”

60 年过去,中国人的心窝里依然住着一个雷锋。在他牺牲的纪念日,抑或每个普通的日子,总有人走进雷锋纪念馆,再次聆听、追寻他的故事。而在有些人心中,“雷锋”这两个字是如此深沉,关于雷锋的记忆更是刻骨铭心。因为雷锋曾经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他们的人生中,与他们一路同行过,比如帮雷锋圆了从军梦的老红军余新元、采访过雷锋的佟希文、写了17 本雷锋专著的陈广生、为雷锋拍过许多珍贵照片的张峻、第一任雷锋班班长张兴吉、第三任雷锋班班长于泉洋、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

余新元:我帮雷锋圆了从军梦

说起雷锋的入伍,那可是一波三折。1959 年,我正担任辽宁省辽阳市兵役局政委一职。冬季征兵开始后,一心想参军的雷锋兴奋不已,体检却遇到了“坎”。第一轮目测时,身材矮小的雷锋就被淘汰了,让他好不沮丧。11月8 日,他来到我的办公室,情绪激动地倾诉自己因为身高、体重不符合条件而不能入伍的糟糕心情。

在交流中,我得知雷锋是个孤儿,和我有着相似的苦难经历。我打心眼里佩服这个思想纯正、好学上进的青年,也被他滚烫的爱国爱军之情所打动。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帮雷锋圆了这个从军梦,把这块立志献身军营的“好钢”送入部队“淬炼”。

那些日子,雷锋白天坚持在兵役局帮着打杂,晚上就住在我家里。他什么活儿都抢着干,整个兵役局三层小楼的卫生他全包了,玻璃都擦得铮亮,兵役局楼上楼下没有不喜欢他的。

短短半个多月,我专门为雷锋入伍的事召开了26 次会议,又3 次找到时任兵役局第一政委、辽阳市委书记曹奇,拍着胸脯打保票,介绍雷锋的情况。在我的努力下,曹奇书记当场拍板:“政治上的合格比身体上的合格更宝贵,可以破格送他去当兵。”我又立即赶往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找到负责体检工作的院长吴春泽。面对吴春泽“出了差错谁担责”的诘问,我说:“我是红军,我以22 年的党龄作担保,出了事我负全责。我可以在你们的体检单上签字。”

1960 年1 月8 日,是辽阳市新兵入伍的日子,到处都是欢送的人群。我和爱人一起赶到车站,把20 个鸡蛋和背心、毛巾、香皂等日常用品塞到雷锋的挎包里。就这样,终于圆了雷锋的从军梦。

佟希文:我采访过雷锋

1960 年,我正作为派遣军官在新华通讯社任专职军事记者,负责东北地区的军事报道工作。10 月的一天,《前进报》 总编辑嵇炳前说报社收到一篇投稿,反映一个叫雷锋的新兵艰苦朴素的事。这个新兵入伍还不到10个月,平时自己捡牙膏皮、补袜子,捐款却不遗余力,做了很多好事。总编辑就让我和李健羽到部队去了解情况,见见雷锋。

恰逢雷锋要到沈阳师范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前身)作报告,我们就去了现场,和学生坐在一起听报告。雷锋在台上讲自己的苦难身世、讲党对他的培养、讲他现在的工作,台下很多学生听得哭了起来。真实的经历、朴实的语言,充满磁铁般的吸引力,也焕发出巨大的号召力。有个同学站起来喊“向雷锋学习”,大家也跟着喊。那个场面太激动人心了。

我们先是和雷锋直接接触。他谈吐实在,随身带着日记本和笔记本,很注重学习。后来,我们又找到一些多次接触过雷锋的人,听他们介绍情况。雷锋当时所在连队的指导员高士祥评价雷锋有两个特点:一是艰苦奋斗,二是助人为乐。他做了很多好事:部队发了4 块月饼,他送到职工医院;辽阳发生水灾,他寄去100 元钱和一封慰问信;抚顺市望花区成立人民公社,他又送去100 元钱。

稿子写好后,我们拿给嵇炳前看,他又拿给当时的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杜平看。杜平看完稿件十分高兴,提笔把文章标题改为《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1960 年11 月26日,这篇稿件在《前进报》上登了两个半版。稿件还同时发给了新华总社、《解放军报》 等媒体,各家媒体发表时标题都作了修改。后来我们又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叫《千锤百炼》,讲雷锋在党的教育下成长;另一篇叫《千万个雷锋在成长》,反映雷锋在青年中产生的巨大反响。当时,雷锋的名字在辽宁基本上是家喻户晓,在全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陈广生:我写了17 本雷锋专著

1960 年年初,在欢迎新战友入伍大会上,我第一次与雷锋近距离接触,便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天天气很冷,雷锋手拿着发言稿讲了几句后,讲稿就被风吹乱了。他索性把稿子收起来,脱稿发言。

新兵入营不久,一次在连队组织的文艺晚会上,我又听到了雷锋的诗朗诵,诗还是他自己写的。我感到这个新兵很不简单,随即向政治处主任力荐雷锋参加文艺宣传队。雷锋被调到文艺队后,我作为文艺队的负责人,与他有了半个多月的朝夕相处。那些日子白天工作忙,晚上我们经常一起交谈,他也与我说了许多知心话。

当年8 月,辽阳地区遭受洪灾,雷锋把自己积攒的100 元钱寄了过去,当地为此寄来了感谢信。我经过调查了解后,写了一篇《雷锋同志模范事迹材料》。雷锋看到后,把标题改成了《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这个醒目的标题让我终生难忘。我感到,他对党和人民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

通过几次接触,我决定好好写写雷锋,在部队领导的支持下,很快写出了一篇3 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向阳坡上长劲草》。刚完稿,我就被借调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参加电影《地雷战》的创作,因此这篇报告文学未能及时发表。一年后,我从北京返回部队,得知雷锋已成为团里的典型,当上了班长,还入了党。从此,受组织的委托,我开始收集雷锋的素材。当我听说雷锋被沈阳军区选定为国庆13 周年庆典观礼代表,并接受毛主席的接见,顿时激动不已。雷锋与毛主席同是湖南人,他的家距毛主席的家乡韶山只有几十公里。他曾多次对我说,盼望能见到毛主席,连做梦都梦见过毛主席。没想到1962 年8 月15 日却意外听到雷锋牺牲的噩耗,我悲痛万分,立即火速返回团里,投入到雷锋的治丧工作中。

为了进一步挖掘宣传好雷锋,从1964 年到1996 年,我先后13 次到雷锋的家乡湖南望城采访,还去了他工作过的鞍山、营口、辽阳、抚顺等地,采访了雷锋的老师、同学、亲戚、邻居30 多人,掌握了大量有关雷锋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先后写作了各种体裁的雷锋专著17 本。其中,《雷锋的故事》 发行量达2000 多万册。

雷锋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许多年来,这句话一直铭刻在我心中,激励着我先后作雷锋故事宣讲报告1000 余场,希望雷锋精神能够滋润更多人的心田。

张峻:我拍摄了许多雷锋的照片

我和雷锋的相识始于1960年,当时我是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的宣传报道干事。这年初夏,我去雷锋所在的连队采访。有一天午休刚过,就听到营房门前敲锣打鼓,原来是一支职工队伍来给雷锋送感谢信。也就是在这天,我为雷锋拍下了第一张照片,并开始了对雷锋的追踪报道。在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拍摄了近200 幅雷锋生前的珍贵照片。

作为雷锋的战友,经过长时间接触,我也成了雷锋的好友。与他相处的日子里,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真”字。雷锋是个苦孩子,他痛恨旧社会,热爱新中国,恨得切齿,也爱得深切。他的情感是从心田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没有一丝做作和矫情。雷锋在担任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少先队校外辅导员时,首先赠给少先队的礼物是毛主席的画像。这些举动,没有任何人提示或布置,都是雷锋个人情感的真实反映。当年报刊上常见的《雷锋在担任校外辅导员的当天,就向少先队员赠送毛主席画像》等照片,都是现场抓拍的。

助人为乐是雷锋的习惯。我拍摄表现“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主题的照片时,更是没费周折,只要跟着雷锋,举起相机就可以拍到相关的题材。如《雷锋扶老携幼》 《雷锋替战友洗衣服》 《雷锋帮助战友缝被子》 《雷锋利用休息空隙为小学生补习功课》等,都是随机抓拍的。

我拍摄的许多照片流传甚广,也成为全国人民熟悉的雷锋形象。其中一幅彩色的《雷锋》照片曾获得1963 年全军摄影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一幅黑白照片曾获得1963 年全国第三届摄影艺术展览会优秀作品奖……这些照片一次次获奖,说明人民怀念雷锋,时代呼唤雷锋。每每想起雷锋殉职时的情景,我仍很难受。也是在那时,我含泪为雷锋拍下了最后一幅照片——《连队战友向雷锋遗体告别》。

张兴吉:雷锋像上满发条的机器

雷锋刚入伍,我就觉得这个小伙子很不一般。他个子比较矮,但精神头儿特足,浑身洋溢着鲜活的气息。雷锋是1960 年1月份入伍的,比我晚两年。他牺牲后,我当了两年雷锋班的班长,也是第一任雷锋班班长。和雷锋朝夕相处两年零八个月,这段光阴也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

雷锋刚到部队,就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新兵代表发言时,他在台上神情自若、脱稿而谈,声音十分洪亮,让新兵老兵都啧啧称赞。雷锋是个闲不住的人,像上满发条的机器,总是精力充沛、面带笑容地忙碌着。他的眼里有的是活儿,不是帮炊事班干活儿,就是帮战友洗衣服、缝被子。每天早上,他都早早起来,领着战士们唱《我是一个兵》等军营歌曲。走路时碰到他,也会发现他嘴里在嘀咕着什么。原来,那是他在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和专业技术知识。

雷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他苦练投手榴弹了。当时部队要求战士手榴弹要投25 米远,这对个子高的战士不算什么,但雷锋个子矮、力气小,试了几次,只能投十五六米远。因此,他就趁别人休息时自己练习,练单杠、双杠增加臂力,练跑步增强体能。晚上借着月光一个人在操场上练投手榴弹,自己先把手榴弹投出去,再跑过去捡回来继续投。由于太用力,雷锋把手臂都练肿了,吃饭时拿筷子都拿不住。经过近两个月的练习,他投手榴弹投得又远又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于泉洋:我和雷锋合过影

在雷锋班历任班长中,只有张兴吉、庞春学和我这三任班长曾跟雷锋“亲密接触”过,却只有我与雷锋有单独的合影。为此,张兴吉、庞春学都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我和雷锋是由一个火车头拉到部队的。我们俩原先都在鞍钢弓长岭矿工作,我在运输车间工作,他在焦化厂工作。入伍前,我没见过雷锋本人,但经常从大喇叭中听到雷锋的事迹。因为他工作积极,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生产标兵、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真正将雷锋的名字与本人对上号,还是1959 年年底征兵体检的时候。体检在一所小学的教室里进行。雷锋的个子很矮,所以体检的时候不用测量,目测一下就被挡在了门外。可他入伍的决心很大,和医生“软磨硬泡”,当众动情地讲了自己的家史和为什么要参军,并激动地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下了“我坚决参军,保卫祖国保卫党”十二个有力的大字。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

入伍后,我和雷锋一起被分到汽车连,一起学习和生活,直到雷锋不幸因公殉职。我比雷锋小两岁,并且是第一次离开家。刚到部队后很想家。雷锋发现了这个情况,就主动找我谈心。他还送给我一本毛主席著作的单行本,可惜后来丢失了。

1961 年4 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和雷锋结伴到镇上的一家商店买牙膏,商店的隔壁就是照相馆。买完牙膏,雷锋拉着我一起合影留念,说以后复员了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我欣然应允,并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为能拥有这样一张珍贵的合影而庆幸不已。

孙桂琴:我跟雷锋学会了补袜子

有一幅少先队员围坐在雷锋身边的照片,雷锋左手边那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就是我。这张照片是我最为珍惜的,照片里的故事也是我最常讲给孩子们听的。1960 年秋天,雷锋来到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成为校外大队辅导员。他十分尽责,时常来学校给我们讲故事,发现我年龄小、个子小,总是怯生生地站在后排,就把我拉到他的身边,亲切地叫我“小桂琴”。

我们都知道雷锋是孤儿,听他讲过自己的苦难童年,替他难过的同时也深深记住了他的话:“幸福生活是共产党带来的,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雷锋还在学校里开展了勤俭节约“三件宝”活动,把自己亲手做的节约箱、储物箱和针线包送给我们,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同学。我也从此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还跟雷锋学会了补袜子,不仅帮全家人补袜子,还利用课余时间帮同学们补袜子。1964 年,我在雷锋帮助下学会补袜子的故事还刊登在当时的《中国少年报》 上,并收到了1000 多封读者来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我把雷锋作为人生路标,把学习雷锋、宣传雷锋、辅导青少年作为人生使命,走上了续写雷锋故事的光荣之路。退休后,我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在151 所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宣讲雷锋精神的脚步几乎走遍了全国。

猜你喜欢

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寻访身边的雷锋
学习雷锋好榜样
雷锋章在3月闪耀
我要像雷锋那样
与雷锋同行
请叫我雷锋
写给雷锋
怀念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