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举措密集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9-23
今年下半年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见实效。一系列政策举措如何更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需要各个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说,此次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主要是立足于更好发挥统筹协调、综合施策、促进发展的功能。
对此,各地各部门也正在紧抓落实,相继出台各项配套举措。下一步,各部门将如何更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开展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综合督查,并新培育100家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优化鼓励、支持、引导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制度措施,发挥各类服务平台作用,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柳军说,要多措并举使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能够充分享受各项政策红利,持续增强发展信心,让“小个头”迸发出“大能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表示,将立足部门职责,将相关重点工作任务逐一明确到有关部门单位,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作为后续落实的依据,相关分工方案即将印发实施。同时,进一步加强政企沟通,继续通过调研、座谈等多种渠道,认真倾听民营企业家的真实想法,积极协调解决企业提出的具体诉求,研究完善相关政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各有优势,只有这两部分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中国经济才能走得稳、走得好、走得远。”丛亮说。
截至9月6日,除西藏和新疆外,其他29個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公布了2022年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报告。专项债使用进度慢、重大项目进展慢、拖欠中小企业款等问题是地方审计报告提及较多的内容。
在专项债管理使用上,多地存在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违规扩大资金使用范围、项目准备不充分、资金下达不及时等现象。从地方披露的信息来看,2022年,河南、江苏、山西三省暴露的专项债问题涉及的金额较大。
河南省审计厅在《关于202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称,1833个专项债券项目未按要求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涉及资金1341.23亿元。此外,有85.91亿元专项债资金滞留闲置在财政部门或项目单位超90天,滞留闲置最长达300天。
江苏省审计厅称,至2022年末,江苏有337个项目的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未全部投入使用,结存金额229.44亿元,其中91.23亿元结存1年以上,未能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山西省审计厅审计发现,38个市县96个项目推进缓慢,37.08亿元专项债券滞留财政或项目单位;11个市县的33个已完工1年以上项目无收益,3.24亿元债券利息由市县财政负担。
此外,6月,国家审计署在报告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时提到,至少有20个地区(包括省级和市县)通过虚报项目收入、低估成本等将专项债项目“包装”成收益与融资规模平衡,借此发行专项债券198.21亿元;5个地区将50.03亿元违规投向景观工程、商业性项目等禁止类领域。
针对地方审计报告透露的诸多问题,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在向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报告时指出,下一步,要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投后管理,完善项目建设和运营全周期、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推动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