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经营及其培育技术探究

2023-09-23张金华李晖宇

花卉 2023年16期
关键词:公益林林场林木

张金华,李晖宇

(新邵县岱山国有林场,湖南 邵阳 422907)

0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林业建设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每年的森林面积都在增加,但是,我国的林业发展受市场经济的限制,造林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森林经营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关部门要加强国有林场林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加强保护工作,对林业发展动力与体制问题进行根本性的解决,采通过科学的造林方法,重视森林抚育工作,健全分级经营制度和评估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1 森林经营分类概述

1.1 森林经营分类的理论思想

我国森林资源的经营分类的理论思想主要是从林木分类方式以及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 个方面为依据的,从生态学角度讲,森林是一个有机整体,可以通过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来实现,然后,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生态经济学的理念,对森林进行生物的保护,对森林的危害进行控制,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均衡生态系统的目的,以此来为我国的林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了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森林经营管理以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森林规模的控制,实现生态均衡,从而达到双赢[1]。

1.2 森林分类的基本原则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使森林经营获得最大化的效益。有关林业企业要树立符合经济效益的方针,对林业经营进行分析,要以生态效益为第一,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在保证不占用耕地、减少林地面积、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和内部的资源,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次,经营分类应以造林质量为重点,传统的林业管理工作侧重于林业的规模、扩大林地的规模,过分强调森林的规模和数量,但是对于森林的质量疏于管护,尽管短期内能获得较好的绿化效果,但在一定的时间内,树木会发生死亡,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坚持以质量为本的思想和方针,严格控制森林产品的品质,加强森林建设,改善森林品质,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林业经营与管理上,必须遵循社会性原则,科学、合理地经营和管理森林,使其在规模扩张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真正保证了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生态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共同协调发展。最后,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经营和培育森林资源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的需要,还要考虑到未来的生态环境,不能因为过度的开发而造成资源枯竭的现象出现,在林业经营的分类上,要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树立长期的发展目标,进行林业发展的创新与优化,通过合理的扩大规模,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森林资源的长期发展,以此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 森林培育概述

森林的培育分为两种,一种是商品林培育,另一种是公益林培育,两者有着很大的差别。

2.1 公益林培育

在森林资源的经营与培育中,公益林的运营主体是国家,是由国家政府出资设立的,其宗旨是维持生态平衡,遵守自然法则。公益林实行3 个管理体制,即政府直接管理、地方政府划界的公益林归地方管理,分散的林木则由政府部门或乡镇出资,可以分为政府直接管理、社会管理和群众管理3 大类[2]。在公益林的造林树种的选择上,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和需要,并考虑到各种树种的多样性,以及保护生态的需要,在造林技术方面,应注意生态环境和造林方法的协调,以降低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加强对森林的保护,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进而获得更多的环境效益。

2.2 商品林的培育

商品林要按照国家的产品方针,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商品林是以企业自主经营的,相关的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可以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实现高产量、高收益。由于林木的生长周期太长,所以人工栽培的速度太慢,因此,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来进行商品林的培育,但应注意,在栽培商品林时,企业应根据地理环境及栽培品种的合理性原则及土地、交通等因素,根据市场需要和运输条件,选择适合市场需要的树种,实施基地化管理,使商品林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3 森林经营和培育技术存在的问题

3.1 国家和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

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是实施林业经营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导致了森林经营主体的界定不明确。由于国家和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对我国国有林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林业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同时,经过长时间的建设和开发,在很多地区,由于树种和结构不能满足目前优质树木的数量与综合效益,许多地方的林木资源利用不合理,大量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使林木质量差、生长量低、综合效益低、最终成了大面积的低效林。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体系,制订统一的生态补偿法律,规范和推进生态补偿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3.2 森林分类经营体系不够完善

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现行的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还不健全,存在着非法占用林地、违法砍伐、无序经营等管理混乱的现象,部分地区过分依赖行政管理,缺少市场调控,没有形成服务于经营者的自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的发展,造成了我国森林生产的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前,我国的林业生产依然是以木材生产为主,实行集中采伐的经营模式,我国现在的林业经济以木材工业为主,由于国家的天然林地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致使天然林面积锐减,现阶段我国的森林资源已呈现出一定的紧缺态势,这不但对林业生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国家、社会的公益事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3.3 精细化和持续投入不够

目前,国家已经开始逐步重视森林的培育工作,大力引进了森林培育方面的人才,同时,也在不断增加投入。但由于森林培育工作的精细、持续的投资不足,导致了森林质量低下,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4]。相关的林木培育人员轻视林木的抚育与管理工作,林木抚育不及时,导致种植的密度过高,林木的质量下降,森林经营与栽培技术不健全,同时,我国有关林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低,栽植技术水平低,缺少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一些林业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林业技术推广和林业资源的有效监管,给我国林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3.4 森林培育目标不确定

国有林场中的工作人员对于森林培育的目标不明确,森林培育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种,一些造林工作人员由于对当地林业规划的失误,将林地资源转变成了商品林,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一些林业工作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待,忽略了森林资源在我国的生态平衡与保护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由于对林木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导致了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持续恶化,森林资源的培育目标不明,对林业资源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4 开展森林培育工作的策略

4.1 重视森林培育的合理性

有关的育林工作人员,要明确培养林木的目的,要学会科学的、先进的森林观念,林业工作者应抛弃传统的人工栽培技术,从保护生态平衡的角度来保护森林的生物平衡与多样性。商品林的结构单一,主要是用于建筑工程,相关的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种植的品种,由于商品林的密集栽培,很容易造成病害和病虫害。因此,地方政府要鼓励和监管企业,尽可能多地选择适合建筑工程使用的树种品种,从而解决了商品林的销售问题,进而使森林资源得到更好利用。公益林的种植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保护措施,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很大比例,比如路边的绿化、防范自然灾害的林木种植等,它的作用是为了绿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公益林资源的控制,重视森林培育的合理性,严禁滥砍滥伐,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我国应加强了对国有林场的经营方针,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完善国有林场的用人制度,并以相关的国有林场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加强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要尽可能发挥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确保林场经营的合理性。

4.2 采用正确的砍伐方式

由于我国的森林面积大,相关的企业砍伐的方式千奇百怪,这对后续林木的恢复和培育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森林中各种植物种类繁多,若不能合理地进行砍伐,将对动植物造成严重危害,势必会导致大量的森林资源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相关的企业在进行林木资源的开发时,要根据合理的采伐方式,合理开发和使用森林资源,防止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利影响,保证林木能够可持续使用。合理的采伐方法既可以维持森林的多样性,又可以抵抗各种自然灾害,在采伐时,要注意不要对生长中的幼苗造成损伤。除了重视采伐方法外,还应注意采伐强度对森林生态的影响,有关的采伐者要在合理的采伐系统和强度的制度的规范下,确保树木的光合作用,使树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管理者还应该考虑树木的种类、生长周期以及当地的气候等因素,以判断树木的采伐状况。通过制定科学的开发和使用系统,以达到提高利用效率、预防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目的,促使林业部门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强化对森林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的培训工作,让其真正参与到森林经营中来,为林业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4.3 抚育工作及时

在国内,人工造林在全国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是,人工造林的质量却不容乐观。在人工造林的过程中,由于种植密度大,树种种类不多,许多林业部门对培育幼苗并不重视,造成大量的幼苗无法成长为高大的树木,盲目栽种和采伐,忽视了对森林资源的抚育管理,在现阶段,我国的国有林业生产必须加强对林业的管理,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能最大程度地适应林业经营要求的理论与方法。有关林业部门要优化造林系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政府部门应践行服务利民的宗旨,实行森林经营的宏观调控,切实为林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加强植树造林的抚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使国有林场的管理者与林农都能够认识到管理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经营理念,及时进行森林抚育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进而保护好国家的森林资源。

4.4 完善森林培育的经营体系及考核评价体系

各级林业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制度,制定与区域相适应的行政制度,对林木栽培进行合理分级,在此基础上,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条件,最终,才能真正发挥森林资源的保护功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国有林场的经营中,相关的政府部门应积极建立森林行政管理机构,建立考核和评估机制,把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与薪酬业绩联系起来,从而激励林业员工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对林业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管,坚持做到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国家要建立健全森林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森林执法形象,同时,要加强对林业企业的管理,加强对林业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严格遵守技术规程,从而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促使林业人员能够把今后林业发展工作重心放在分类管理和培育上。加强对我国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环境保障、法律保障等方面的保障,要不断拓展发展思路,加速国有林业的改革和发展,为林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推动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5]。

5 结语

总而言之,森林资源的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国家林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相关林业政府部门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与培育方式,优化经营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及时发现森林资源经营与培育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在林业生产中,企业要注意合理的造林方法,通过合理的利用与合理的砍伐强度、来保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林木品质,以此来真正发挥林业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公益林林场林木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林场住宅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