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营造林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2023-09-23黄兴
黄兴
(广州建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89)
0 引言
2023 年,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绿美广州”。广州市计划到2027 年提质增绿森林面积100 万亩,其中森林质量优化提升90 万亩,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0 万亩,打造森林步道1000km。另外林分结构明显改善,森林质量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城乡绿美环境显著优化,绿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突显,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扎实推进,独具岭南特色的城园融合体系基本形成。在此背景下,广州营造林工作日益重要,如何做好营造林工作值得广州林业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索实践。
1 广州市营造林工作资源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1.1 本地资源状况
广州地处东经112°57′~114°3′,北纬22°26′~23°56′,北接南岭余脉,南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年平均气温在21.7~23.1℃,雨水资源丰富,平均年降水量1923mm,平均年降水日数149d。现有维管植物230 科1362 属3516 种,其中水松和伯乐树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土地、水、植物等本土环境因素是营造林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
1.1.1 土地资源
广州市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5 种。
(1)中低山地。海拔400~500m 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一般坡度在20°~25°以上,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该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
(2)丘陵地。海拔400~500m 以下垂直地带内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增城区、从化区、花都区以及市区东部、北部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该类土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
(3)岗台地。相对高度80m 以下,坡度小于15°的缓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区、从化区、白云区和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该类土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适宜种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
(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下游冲积的广花平原,番禺和南沙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等,土层深厚,土地肥沃,广州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
(5)滩涂。主要分布在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新垦沿海一带,宜种植红树林植物。
1.1.2 水资源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22 条,河宽5m 以上的河流1368 条,总长5092km,河道密度0.75km/km2,具有岭南水乡文化特色,有助于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稳定。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和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
1.1.3 植物资源
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广州市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 类、47 科86 属140 种和变种共500 多个品种,其是荔枝、龙眼、黄皮、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以优质、多品种著称,有15 类、127 种、370 多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类(鲜切花、鲜切叶、鲜切枝)、盆栽植物类(盆栽类、盆景、花坛植物)、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草坪、种苗七大类。
1.2 面临问题
广州市营造林工作面临以下问题:树种不够多元化。目前广州市营造林的树种不够丰富,大部分是同类型树种,所以缺乏多样性,这容易导致病虫害等问题。有些地方的营造林管理不够到位,例如,缺乏定期巡查和清理等导致营造林出现杂草丛生问题。营造林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地方的营造林质量不高,如树木成活率低、整体美观度不高等问题。缺乏科学规划。有些地方的营造林没有进行科学规划,往往盲目扩大营造面积而忽略了环境和生态的因素,导致营造林的效果不佳。缺乏市民参与。在一些地方市民参与植树造林的意识还不够强,其中缺乏有效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导致植树造林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综上所述,广州市营造林工作需要加强树种多样性、加强管理和维护、提高营造林质量、加强科学规划、促进市民参与等方面的工作[1]。
2 广州市营造林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1 科学合理选择树种,做好苗木保障,因地制宜植树造林
广州本土植树造林的种类主要包括木棉、高山榕、细叶榕、宫粉紫荆、凤凰木、火力楠等30 余种乡土树种。优化树种林种结构,培育季相明显、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景观廊道,开展水松、格木、花榈木等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回归和复壮。应该选择适宜广州市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要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和人口增长情况,合理规划广州市植树造林的数量和分布。城市绿化规划应该结合广州市城市规划对广州市城市绿化进行科学规划,通过确定广州市营造林的分布、数量和类型等确保广州市城市绿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人口密度和分布。根据广州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和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广州市营造林的数量和分布。对于人口密集区可以适当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2]。
广州市常见的营造林树种如下:①红豆杉:广州市是红豆杉的分布区之一,红豆杉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树种,同时也是优秀的观赏树种,数量较多。②桂花树:广州市是桂花树的主产区之一,桂花是优秀的观赏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树种,数量较多。③香樟树:香樟是广州市常见的树种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数量较多。④榕树:榕树是广州市常见的营造林树种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数量较多。⑤杜鹃花:杜鹃花是广州市常见的营造林灌木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数量较多。⑥水杉:水杉是广州市常见的营造林树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数量较多。
工作人员要提前谋划、统筹做好苗木供应保障工作,实行定单育苗、定向供苗模式,落实符合森林质量优化提升行动推荐树种和质量要求的优质苗木,确保苗木数量充足并优先用于今春造林,避免到处找苗、远距离调苗、不合格苗上山等现象发生。
2.2 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加强管理和维护,实施林分优化、改善林相
建立健全广州市营造林管理工作体系,加强对营造林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定期巡查、病虫害防治、修剪整形等工作,确保营造林的健康生长和美观。定期巡查。定期巡查营造林可以及时发现树木生长的异常情况,如病虫害、死亡等,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保证营造林健康生长。病虫害防治。营造林中常常会出现病虫害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对树木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喷洒农药、人工捕捉等。修剪整形。定期对营造林进行修剪整形可以使树木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提高营造林的整体美观度和观赏价值。修剪整形还有助于树木的通风透光和增加阳光照射面积。总之定期巡查、病虫害防治、修剪整形是营造林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能够保证营造林的健康生长和美观度,并且提高营造林的生态和经济价值[3]。
林分优化是指通过对林木种类、密度、结构等进行调整,使得森林更加健康、生态更加平衡、经济效益更高。具体的措施包括选优留良、抚育更新、适度间伐、清理枯枝落叶等。通过林分优化可以改善林相,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加强绿美广州宣传推广,营造植树造林良好氛围
实施全民爱绿护绿植绿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创建“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以植树节为重要时间节点,营造全社会参与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完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广州动物园等自然教育基地建设,传播花城特色生态文化及讲好广州故事。加强对市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对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市民参与到植树造林的活动中来共同建设广州市美丽家园。推广生态文明理念是营造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①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媒体、宣传栏、展览等,向市民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宣传营造林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市民参与植树造林活动。②做好示范。在广州市城市中选择一些地点进行营造林,打造成为生态景观,让市民能够亲身感受生态文明的美好,从而引导更多的人关注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③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学校、社区等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培养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市民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市民参与植树造林活动。④制定相关政策。例如,鼓励企业开展绿化行动,奖励优秀的植树造林单位和个人等,从而促进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和落实。⑤发挥媒体的作用。借助媒体的力量,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和营造林活动的成果,激发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总之,推广生态文明理念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多种措施如加强宣传、做好示范、开展教育活动、制定相关政策、发挥媒体的作用等,引导市民参与到植树造林活动中,促进广州市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和落实[4]。
2.4 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社会效益、彰显文化效益
通过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构建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推动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提升花卉林果重点产业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增强社会效益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推动林业碳汇交易,开展林业生态价值核算,挖掘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结合城市更新、公园城市建设来扩展绿地面积,推动城乡绿美家园建设,不断改善宜居环境。培养“森林+旅游”新业态,发展高品质森林康养。通过彰显文化效益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等重大战略平台,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科普项目建设,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完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广州动物园等自然教育基地建设[5]。
2.5 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健全森林防灭火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广州市营造林的成效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是营造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及时掌握营造林的生长状况和生态效益,为科学规划、精细管理提供依据。具体如下:①建立监测系统。建立针对营造林的监测系统,包括定期测量树高、胸径、树冠面积、叶面积指数等生长指标,以及监测土地覆盖度、土壤水分、气象因素等环境指标,及时掌握营造林的生长状态和环境变化。②建立评估体系。建立针对营造林的评估体系,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对营造林的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为后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③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加强对监测和评估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建立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型,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为营造林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④定期发布监测和评估报告。定期发布营造林的监测和评估报告向市民公开营造林的成果和效益,提高市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市民的参与和支持。总之,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是营造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可以及时掌握营造林的生长状况和生态效益,为科学规划、精细管理提供依据。
3 结语
总之,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群众参与等方面加强原生态环境保护。在营造林工作中需要注重原生态环境保护,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提高营造林的生态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营造林工作中要结合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广州市本土种植的经济树种进行种植,开展生态旅游和种植经济林等活动,提高营造林的经济效益。加强市民群众参与。在营造林工作中要加强市民群众的参与,通过宣传教育、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让市民了解营造林的意义和作用,鼓励市民参与到植树造林活动中,提高营造林的社会效益。推进可持续管理。在营造林工作中要推进可持续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制定科学的管理规划,提高营造林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通过综合施策实现广州市营造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让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成为广州亮丽名片,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美广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