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主导制定的地理信息国际标准 ISO 19150-6:2023正式发布 等8则

2023-09-22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3年8期
关键词:测绘卫星智能

关注

我国主导制定的地理信息国际标准ISO 19150-6:2023正式发布

近日,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地理信息 本体第6 部分:服务本体注册》(Geographic information-Ontology-Part 6:Service ontology register)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标准编号为ISO 19150-6:2023。

ISO 19150-6:2023 为遵循ISO19150-4 的地理信息服务本体,定义了一种标准化的注册模式,便于网络用户能够按照语义模式发现和访问已发布的地理信息服务,从而通过本体和语义模式,快速实现跨地域、跨平台、跨语言等异构环境下地理信息服务的互操作与共享。

据了解,该标准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组织,中科数遥(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牵头,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北京中科数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毕建涛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联合中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挪威和南非等国家的多位专家共同参与完成。

2023年度国家测绘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正式启动

8 月17 日,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组织召开2023年度国家测绘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启动会,部署全国测绘行业“双随机、一公开”质量监管工作,并随机抽取了30 个年度国家监督检查对象。

会议强调,各级主管部门要树立“严起来”的理念,强化国家、省、市三级测绘质量监管“一盘棋”,依法依规做好本地区年度测绘质量监督检查,做到守得住、管得好,持续推动测绘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单位,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高度重视测绘质量监督检查项目实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和一支稳定的监督检查技术队伍,全面支撑测绘质量监督管理。目前,质检中心正在加强与项目单位沟通协调,并选派精兵强将赴项目所在地开展工作,确保检查结果真实、准确、可靠,确保检查过程安全、规范、廉洁。

国家标准《地籍调查规程》将于9月1日起实施

由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等单位参与起草的《地籍调查规程》(GB/T 42547—2023,以下简称《规程》),经批准并公开发布,将于9 月1 日起实施。

《规程》明确规定了地籍调查的内容、程序、方法、技术要求、成果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内容,覆盖全部不动产类型,适用于土地、海域(含无居民海岛)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的权属调查和不动产测绘工作。《规程》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通则、地籍总调查、日常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等8 章内容和12 个附录,主要内容为:构建涵盖所有不动产类型的地籍调查指标体系,严格规范地籍调查工作程序;分类厘清面向不同情形的权属调查方法;建立兼顾权益保护和经济技术等因素的不动产测绘技术体系 ;统一规定多要素的地籍调查成果内容,明确以“权属清楚、界址清晰、面积准确”为质量目标的地籍调查成果要求,提出统一的地籍数据库建设规定。

科技

我国成功发射陆地探测四号01星

8 月13 日1 时26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遥九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陆地探测四号01 星(应急减灾高轨SAR 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陆地探测四号01 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 年)》中的遥感科研卫星,是世界首颗地球同步轨道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载荷具有高分辨率、宽覆盖、多模式、轻量化等优点。

与低轨卫星、光学卫星相比,该卫星将高轨观测重访周期短、成像幅宽大的优势,与微波观测不受气候限制(全天候)、不受光照限制(全天时)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提高灾害异常变化信息的识别精度和效率,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卫星发射入轨后,将丰富我国重点区域观测手段,能够对我国本土及周边区域进行全天候、 全天时观测,满足防灾减灾与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察以及海洋、水利、气象、农业、环保、林业等行业的应用需求。

TerraSAR-X卫星元数据接入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

TerraSAR-X 卫星中国区域内2021 年以来获取的影像元数据信息,日前已常态化接入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面向全社会提供卫星信息和数据查询服务。

TerraSAR-X 是由德国宇航中心和欧洲宇航防务集团Astrium 公司共建的高分辨率多极化X 波段SAR 卫星,为TerraSAR 系列的第一颗商用卫星,于2007 年6 月15 日顺利发射升空。TerraSAR-X 主要应用于地形测量、地表形变监测和地震研究等领域。

截至目前,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已接入127 颗国内外商业卫星的元数据,可为各类用户开展影像统筹保障和数据分析利用提供“一站式”服务。

“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揭开星算时代序幕

8 月10 日,我国首颗以人工智能(AI)载荷为核心、具备智能操作系统的人工智能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又名WonderJourney-1A,简称WJ-1A),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实现从智能卫星到太空智能体跃迁的第一步。与其他卫星相比,“地卫智能应急一号”携带峰值80 TOPS(TOPS 即每秒钟万亿次运算)星载算力,而星上超高算力的实现得益于地卫二自主研发的星载智能载荷处理单元“弦”(“String”Edge AI Platform),相较于当下在轨的卫星智能化水平,提升数十倍。理论上,这是目前唯一一颗跑得动大模型的新“星”。

通过部署全新计算架构和自动驾驶级的太空算力,驱动高分辨率面阵相机、近红外相机等载荷,运算超过百种算法,实现星上的实时观测、实时处理和太空智能。具体来说,可实现语义理解、在轨识别、智能分割、智能压缩、无效数据清洗、大模型推理等星上AI 能力。

数字

200亿元

8 月28 日,“2023AI 遥感大模型产业峰会”在武汉举行。会上,泰伯研究院发布《AI 遥感大模型市场研究报告(2023)》。报告显示,到2025 年,AI 遥感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超过200 亿元。

该报告对AI 遥感大模型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展示了现有市场产业格局,发布了产业图谱,分析了竞争格局和产业创新者,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报告显示,AI 遥感大模型将降低开发门槛,平台化与简易化并进,降低遥感规模化应用的成本,通用化与专用化并存。

会上还举行了AI 遥感大模型产业创新实验室成立发布仪式,该实验室将致力于促进AI 与遥感融合发展,推动遥感产业创新,以创新为动力,以人工智能与遥感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重点围绕产业创新、行业赋能和企业加速构建线上与线下一体化协作模式,基于核心圈层实现价值共创,为人工智能时代遥感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平台保障。

230千克

2023 年8 月25 日12 时59 分,谷神星一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吉林一号宽幅02A 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吉林一号” 宽幅02A 星(“香港科大-雄彬一号”卫星)是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打造的大幅宽、高分辨多光谱光学遥感卫星,旨在为香港及粤港澳大湾区地表情况监测及自然灾害预警提供遥感数据服务,以协助提升社会灾害应变协调及决策管理能力。

作为 “吉林一号”星座新一代覆盖型卫星的首发星,“吉林一号”宽幅02A 星在设计制造阶段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有效载荷升级为离轴四反光学相机,整星重量成功由1200kg 级降至230kg 级,可为用户提供150km 幅宽、0.5m 分辨率的高清卫星影像产品,具备高分辨、大幅宽、高速数传、低成本的特点。

猜你喜欢

测绘卫星智能
miniSAR遥感卫星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静止卫星派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