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探索
——以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老规矩里学家风”活动为例
2023-09-22金明忠
□ 金明忠 金 骋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华夏儿女智慧精华的积淀,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中华民族的形成。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不衰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进步,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被世界认可。
老年教育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与重要意义。老年教育是以社区老年人为对象,开发、利用社区中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旨在提高老年人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老年教育具有地域性、整体性、手段多样性等特点,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优势,有利于形成地域特色,有利于整体推进工作,有利于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效果。
一、上海市松江区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
上海市松江地区被称为“上海之根”,素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之说。1500年前,“东起华阳桥,西到跨塘桥”的十里商街铸就了松江府城的繁华盛世。这条“十里长街”便是如今的中山路。中山街道因中山路而得名,承载了松江千年历史文化。中山街道辖区内名胜古迹荟萃,有上海地区存世最早的地面古建筑——唐经幢,还有五代时期所建的方塔、宋代建造的望仙桥、元代所建的云间第一楼、明清时期建造的府城隍庙照壁、天妃宫大殿、邱家湾天主堂等。中山街道还曾涌现了一批文化名人,如董其昌、沈度、沈粲、莫是龙等。此外,松江还流传着不少“老规矩”,世世代代由祖辈、长辈口传心授。这些“老规矩”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长辈的关爱与做人的道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下来的“老规矩”大多包含着礼、义、诚、信、勤劳、孝道、尊老等传统美德,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代代相传。
开展“老规矩里学家风”故事巡讲活动
2018年以来,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学校开展“老规矩里学家风”主题教育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法,帮助社区居民了解中山特色、感悟人生哲理、提升自身素养,推动中山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
(一)挖掘教育资源,彰显文化魅力
1.建立居委会学习点
建立包括社区学校、居委学习点在内的20个“老规矩里学家风”学习点,居民可在学习点内报名参加“老规矩里学家风”教育活动,了解活动情况及下阶段活动主要内容等。学校注重学习点内涵建设,在各学习点内配备专用教室,教室至少可容纳40人共同学习,且每个教室都配备投影仪、电脑、幕布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课桌椅等。
2.建立社会学习点
学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街道职能部门合作建立社会学习点,推进“老规矩里学家风”活动运行。一是整合文化资源。与松江区博物馆、科技馆、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联系,举办“老规矩里学家风”专题展览,将“老规矩”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传播出去。二是整合建筑资源。整合辖区内的历史人文资源,如:中山小学的唐经幢、方塔公园、松江二中的云间第一楼、袜子弄等,挖掘中山地区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鼓励居民随时学习。三是整合课程资源。收集各社会学习点现有的“老规矩”课程资源,在合作的基础上开发新课程资源,形成“老规矩里学家风”学习菜单,方便学员点单学习。
3.荟萃学习成果
活动期间,学校共收到“我家的老规矩”专题征文50余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记叙文、诗歌、散文等。学校邀请多位专家对征文进行打分,评选出优秀征文,并将优秀征文汇编成册,形成了《老规矩里学家风》故事集,刊印了2000本并下发至社区。学校还将收到的其他手工、摄影、书法等作品分类整理、统计,在各学习点开展“老规矩里学家风”学习成果巡回展示。同时,学校拍摄了“老规矩里学家风”系列微课程,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在线学习平台发布,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成果展示平台。
(二)拓展教育载体,丰富传承渠道
1.建立“乐学中山邻里课堂”学习平台
建立街道老年教育三级管理网络,即:社区学校—居委学习点—邻里课堂。邻里课堂是办在居民家中的学习课堂,目的是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它将微课程学习、远程收视、团队学习结合起来,整体推进,为社区居民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家园自治等工作。一是邻里微课程学习。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定期将“老规矩里学家风”、宪法知识宣讲、红十字知识等微课程分享到邻里课堂,同时,通过“乐学中山”微信公众号推送微课程,为邻里课堂注入更多正能量。二是远程收视学习。每周四上午通过电视或者网络准时收看上海老年大学远程教育节目,完成常规学习任务。三是团队学习。一个邻里课堂就是一个团队,各邻里课堂根据成员的喜好和团队特点,在收视节目开始前自主开展团队学习,如读书读报、书法、绘画、手工制作、唱歌等,丰富邻里课堂学习内容。邻里课堂是学习点的延伸,加强邻里课堂建设,就能丰富学习点的学习内容,扩大学习点的影响力。
2.建立中心学习点学习平台
“老规矩里学家风”教育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学习点的大力支持,我校在学习点连锁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校本部、南门、蓝天二村、莱顿四个中心学习点。按照“有规划、分步骤、讲实效”的原则,积极打造2.0版示范学习点——中心学习点,形成四个学习圈。按照先“输血”再“造血”的原则,利用学习点连锁管理制度,建设南门、蓝二、莱顿三个中心学习点,为其配送师资、课程、教材等资源,提高其办学能力,并要求其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向周边居民区辐射,形成三个共同学习圈,从而有效缓解居民求学的供需矛盾。
3.建立在线学习课堂学习平台
“老规矩里学家风”微视频登陆学校在线学习课堂,课堂包括“中山e学堂”在线学习平台、“乐学中山”微信公众号两部分。“中山e学堂”在线学习平台共开设75门课程和200门微课程,在“中山e学堂”在线学习平台上,学校可在后台通过查询“培训数据汇总”板块,了解每位学员的学习时长、学习频率等数据。“培训考核”板块可帮助学员在线测试。在“乐学中山”微信公众号上,学校指派教师定期推送学习资源,内容包括学校动态、团队风采、教师风采、学员风采等,涵盖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通过后台的统计窗口了解一周内的浏览、转发、点赞数,学员可通过“乐学中山”的提问窗口与后台的教师进行在线互动。
编印《老规矩里学家风》故事集
4.通过不同媒介推送学习内容
为了扩大受众群体,提升老年教育覆盖面,根据不同人群,打造不同学习媒介。如针对年轻人学习时间碎片化、喜欢关注新媒体等特点,采用微信推送学习内容;针对老年人空余时间多、喜欢看、听、说等特点,采用讲故事、演节目等方法,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针对青少年在校时间长、喜欢卡通类作品等特点,采用制作“老规矩里学家风”海报、宣传页、展板等方法,将传统文化送进校园。
(三)丰富教育内涵,提升传承力度
1.开发微课程
通过前期各类活动,学校梳理各类学习资源,邀请专业公司进行技术支撑,共开发了爱国、敬业、友善、诚信四门“老规矩里学家风”微课程,在“乐学中山”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并在学校的电子屏上循环播放。微课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大量阅读、点赞和转发。
2.建立讲师团
学校吸收社区居民中的老年教育积极参与者,聘请李慧侠、吴天希等四位在演讲方面具有特长的社区学习积极分子担任“老规矩里学家风”讲师团成员,在19个学习点和资源联盟学习点内巡回演讲“老规矩”背后的故事。他们运用风趣的演讲风格、接地气的语言,让居民们牢牢地记住了流传在中山地区的“老规矩”,及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3.营造学习氛围
学校充分运用专用教室、社区宣传栏、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宣传、发布“老规矩里学家风”老年教育活动推进情况,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氛围。居民可及时了解学习现状及成果。
4.培育特色项目
在“乐学中山”邻里课堂的基础上,学校引导19个居委学习点各自挖掘传统文化特色,形成“一点一特”,如:南门的“戏临门”戏曲、蓝天二村的“豆蔻银华”手工、蓝天五村的“蓝之花”舞蹈等特色品牌都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年初,学校会深入学习点进行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居民的学习需求,并配送相应的指导教师、课程教材、学习材料、设施设备等,提高特色项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广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进一步推进传统文化传承的反思与对策
(一)反思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出不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开展各类老年教育活动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往往注重对于老规矩的挖掘,忽视对其精神实质的阐释,尤其忽视将老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比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不够突出。
对工作机制制度的完善不够
虽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实施步骤,但是依然存在推进迟缓、沟通不及时、部门协作不够、市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主要是对工作机制和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及时理顺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造成的。
开展“家文化联盟课堂”木贴画专场活动
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不够
一是由于教育资源分属各部门、各单位甚至各种所有制,给整合带来了一定难度;二是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靠一个单位的力量很难完成,需要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三是中山街道的地域狭长,一端的部分居民不愿意出远门去学习另一端优秀的教育资源。这些原因使资源的建设和整合利用情况不能令人满意。没有充足的资源就难以有效开展活动。
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够科学
我们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传统课堂学习、在线学习、体验学习三种,对应的学习平台有居委学习点、微信公众号、实践基地三种。实践表明,无差别地推行一种学习方法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学员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对学习知识的吸收。
(二)对策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在活动中,着力宣传和推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老规矩”,如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坐着不能抖腿等,鼓励市民传承优秀的“老规矩”,以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思想素质,也让“老规矩”在新的时代重放光芒。反之,那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的“老规矩”则坚决予以摒弃。
推进制度建设
要继续完善部门联动、沟通协调、资源整合、后勤保障、评优激励等机制,完善各类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加强资源整合
要高度重视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利用,要制定资源建设计划,建立资源库,加强沟通协调,打破体制、地域壁垒,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建设一系列传统文化主题公园、广场、街道、宣传栏等学习场所,进一步扩大学习覆盖面。要借助新媒体等手段,融合各类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强学法指导
要给具有不同基础、不同需求、不同条件的市民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同时,要推出新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得方便,学得开心,学得扎实。还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不断扩大参与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