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工业的大机遇

2023-09-21郭志强

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医药工业医药企业医药

郭志强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

在集中整治医药领域的当下,此次会议通过的两个涉医行动计划备受关注。

楚天科技董事长唐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认为,国常会审议通过的两个“行动计划”,使医药工业化和医药装备发展目标更明确了、发展进度更清晰了、发展支持更强大了,这将进一步激发相关企业创新投入的力度。

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创新转型提速

会议强调,要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增强高端药品、关键技术和原辅料等供给能力,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早在7月19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表示,下一步要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加速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其中重点提及“加快发展5G、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

医药工业和医药装备行业着力补齐短板,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正在提速。

多位医药企业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我国医药行业既有众多中小企业生态体系,又有顶天立地的头部企业。虽然整体水平仍落后于欧美,但在个别细分技术赛道已有领先优势,而且全行业整体的追赶势头旺盛,走向世界领先,只是时间问题。

天风证券医药首席研究员杨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国务院通过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从顶层设计角度全链条鼓励和引导龙头医药企业发展壮大,两个“行动计划”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提升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的战略地位,持续完善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标志着我国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达9582亿元人民币,近7年复合增速约17.5%,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唐岳认为,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我国医药企业和醫疗装备企业最大的特点是以客户为中心、引进消化吸收快、动作迅速、价格实惠、售后服务好,这些再加上政策的支持、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在将来完全有能力引领世界行业的发展。

根据《“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品认可度、品牌美誉度及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大幅提高,6~8家企业跻身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到2035年,医疗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

破解医药工业研发、人才短板

国常会强调,要着眼医药研发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给予全链条支持,鼓励和引导龙头医药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杨松分析,我国医药行业一方面创新程度还有待提高,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内医药行业在一些新领域、新技术方面仍处于追赶状态,距离全球领先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龙头公司仍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部分龙头公司将更多精力用于扩大规模,对于行业的创新引领作用还不够明显。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22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也指出,我国医药工业产品门类齐全,产品种类多,产量大、产业配套能力强,但是产业链存在短板和弱项,一些关键技术、原辅料、包装材料、设备耗材、仪器试剂对外依存度高。

一位长期从事药物研究的院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国在医药研发技术、仪器方面确实存在短板,与国外医药研发仪器设备相比不仅是设备软件上有差距,而且用于医药研发的材料、工业技术、产品性能上也有一些差距。

但危机中蕴藏着机遇。唐岳坦言,三年疫情暴露了国外医药装备价格高、交付慢、售后差的特点,为楚天这样的国内头部企业打开了应用场景、进入了高端市场,但也应该看到,咱们的很多关键器件、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多位医药企业研发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以及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医药企业围绕产业链短板布局和加大投入的企业日渐增多,尤其一些制药企业开始主动与上游企业协作,针对产业链短板弱项进行补链强链。

唐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决的办法就是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针对每一个被“卡脖子”的风险点布局项目,由企业牵头,协调高校、行业专家进行研发攻关,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和支持引导,合力解决问题,保证产业链的安全。

如何全链条支持?开源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蔡明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是提高研发投入,人才是研发创新的主体,加大特殊人才的培养以及提高人才的待遇等;二是拓宽市场规模,市场规模的大小对于企业研发动力有很大的影响;三是推动技术创新,使研发周期变短;四是加强管理,如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医药的合规性。

按《“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医药工业创新驱动转型成效显现。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可喜的是,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透露,2022年研发投入强度在10%以上的企业越来越多,研发布局较早的药企陆续有创新产品上市放量,创新药贡献的收入占比不断扩大,多家代表性的大型医药创新药收入已经接近或超过仿制药。

除了加大研发投入,医药领域的人才培养也成为此次国常会的关注点。会议提出,要加大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一批医疗装备领域领军人才。

唐岳表示,医药和医药装备研发周期长,创新难度大,需要头部企业树立长期主义思想,板凳一坐十年冷,发扬工匠精神,执着、专注,久久为功。希望国家层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为国内有实力的医药企业所用。

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主任陈志南院士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表示,要推动医药行业发展,必须创新机制,聚集人才。第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要有利于创新,有利于人才发挥,有利于产品研发。第二,完善产业政策。出台支持和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激发行业内外资本投入、促进科技创新。第三,注重产业分工和协作。以开放的姿态,不仅要与国内同行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而且也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多层次协作交流,包括共享市场信息、共享资源平台、共享标准规范等。

如何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国常会还提到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大保护力度,维护中医药发展安全。

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其中就提到我国中医药发展所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中医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较薄弱,中西医协同作用发挥不够,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和应急救治机制有待完善,传承创新能力有待持续增强,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仍需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体制机制逐步理顺,关键在如何推动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重点应落在中药产品研发突破,一款市场叫好、性价比高的中药品种可以使中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方盛制药研发负责人陈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带量采购、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行业变革与重构使得药品生产企业利润进一步承压,但同时也推动了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激发医药企业加速创新。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如何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杨松认为,中医药产业的创新研究和发展可以从多方面发力:第一,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平台,力争在疾病防治、重大新藥创制、重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第二,推动中药审评审批机制改革,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第三,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第四,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加强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传承,建立完善促进中医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陈波表示:“长远来看,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国医药市场未满足的医疗健康需求不断增大,未来医药消费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医药市场仍存在广阔发展空间,这将为中药新药研发带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医药工业医药企业医药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医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分析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医药工业净化车间内电气设备的研制及应用
浙江省医药工业改革与发展现状分析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医药企业营销策略优化研究——以正大天晴为例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