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声里醉读
2023-09-21杨光菊
杨光菊
一个大雨倾盆的早上,我由于看错了时间而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岗。到了办公室,我急急地关上门,甩着裤腿儿上的雨水又是一阵沮丧……当听到窗外由暴烈逐渐变得平缓的雨声,我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尽管外面烟雨蒙蒙犹如傍晚,室内却是静谧而又广远的。多么舒爽的早晨啊,何不点燃一盏灯,沏上一杯茶,抄起一册书,一个人静静地毫无杂念地坐在雨声里醉读……
我展开一册摘抄本,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读余光中的《乡愁》,读戴望舒的《雨巷》,读余秋雨的《夜雨诗意》……我醉在文字里,仿佛漫步在春风和煦的海边,湛蓝的海面上白帆点点,海岸上绿树成荫,百花盛开,不远处有一少年在悠然地喂马、劈柴,一切是那样和谐而又宁静,美丽而又温馨。我仿佛一尾小鱼,在康河里游荡,抬头凝望新娘般的金柳,低头轻吻软泥上的青荇,夕阳的余晖照进心灵深处,在闪耀的星空下不想放歌,很难。我仿佛行走在铺满青石板的雨巷,遇到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错肩的刹那,她那凄清的眼光和惆怅的面庞将我柔柔的心灵划伤。我想告诉她,固守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纵然穿着的只是粗布长衫,举着的只是陈旧的油纸伞,但清雅的女子与经典的曲目一样,终是意韵深长……
合上摘抄本,品一品绿茶,周身溢满着清香;闭上眼睛,捋一捋思绪,脑海翻涌着情愫。我想,正是一个小错,才让我重拾久违的一灯一书一人的情景,重新感受到生活中与金钱无关、与他人无关的意趣。
这样醉读的清晨还引发我禁不住地要回望自己走过的读书岁月。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虽然经济拮据,但每个月也要买些书来读。那时,连住房都没有,更谈不上书房。下班后或节假日,往往呼邀着志趣相投的友人到田野上或公园里群读,也会在夜幕降临时开一盏灯,泡一杯茶,抄一册书,在十分逼仄的空间里倾读。有时读文艺,有时看哲理,有时啃医学。每天都过得充充实实,满满当当。就这样,在孩子满五岁时,我取得了护理专科学历,并取得了中文专业的大部分单科合格证书。
后来,伴随着孩子的书声,我肆意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读者》上的文章至情至理至性,告诉我人生的真理和做人的道理;《青年文摘》让我领略到职场应对的规则及自身实力的决定性,从而拥有指导孩子融入社会的点点资本;余秋雨大师的语录饱含着对人生、爱情、生活的睿智解读,让我懂得,人活着就应该活出自己生命的本真。然而,工作的劳累,生活的艰辛,曾几度荒芜了我收获智慧的田野。但积习难改,每每闲暇之际,那茶几上、案头边的书籍都是我最乐意访问的老友—读书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书香将伴我走过人生的四季,智者的文字将温润我心灵的春夏秋冬。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拥有书房的业主越来越多,而喜欢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那些青少年时代的读友们,不知将情寄何方?是否还缅怀读一本好书后的荡气回肠?是否还想起共同分享一个观点,或者几个好词而引起的争论与共鸣?华灯初上,繁星点点,万家灯火,光耀四方的美丽场景中,还有哪些人在平静地阅读?还有哪些人在不倦地探索?
诚然,价值观的取向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凡尘之中,人人都在探索,只是选择的方向不同而已。不读书不懂得正义,或虽读书懂正义却又要糟蹋正义之人,也许在某些领域大有建树而展尽风骚;多读书只知道正义却又要尽力维护正义之人,也许在面对人间万象时却无所适从而尽守孤独。但我已习惯于守住一些东西,所以,无论外面是何等的喧嚣与精彩,我心依然。
步入天命之旅,少年时的懵懂与青年时的激进已渐渐远去,生活上的拮据与职场上的纷争也不再是主题。求得一份心底的宁静与豁达,拥有一种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自由,虽说很难但仍有可能,只是放得下与放不下!
窗外的雨依然在下,门外的人声越来越响,我从遐想中醒来。啊,上班的时间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