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培养规则和秩序感的关键期
2023-09-21
幼升小开学季,孩子往往会出现不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情绪焦躁甚至不想上学等问题,主打的就是两个字:慌乱。
妈妈帮萌萌收拾书包的时候,发现少了两根铅笔,多了4块橡皮,数学书也不见了。晚上,萌萌妈在家长群询问哪位同学错拿了萌萌的课本,没想到一句话引出了好几位家长,凡凡书包里多了个苹果,仔仔的鉛笔盒找不到了,玲玲带回了3个同学的拼音本……开学第一天状况频频,几位爸妈在家长群里哭笑不得。
看到妈妈拿着手机笑,萌萌噘着嘴抱怨:“上学可真没意思!”原来,今天班主任叫学号时,萌萌不知道是在叫自己,同学们哄堂大笑,她当时就气哭了。“妈妈,小学生为什么要有学号?多麻烦呀!而且,我和小朋友们不能像幼儿园那样围着圈坐在一起!还有,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就被老师点名了。老师太严厉了,我不喜欢。”
升入小学,有着小烦恼的可不止萌萌一个人。这不,开学才一周,睿睿就哭着不肯去学校了。正当他大吵大闹时,班主任的电话来了。原来,上语文课时,睿睿不仅把书皮撕掉了,还带头说话,老师批评也不听。而且,上了半节课后,他从教室后门溜出去,跑到操场上去玩儿了。
睿睿委屈地说:“妈妈,我是因为写拼音的时候总是写出格,一生气才把书皮撕了。在幼儿园,我累了,老师会让我们去操场玩滑梯,今天,我也想去操场玩一会儿,结果却被批评了。”看着睿睿愁眉苦脸的样子,妈妈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劝他去上学。
开学第二周,子豪妈妈也接到了老师的电话。学校组织去艺术馆参观,老师再三强调要注意遵守秩序,可下车时,子豪还是拼命往前挤,一个瘦弱的小姑娘被他撞哭了。老师联系子豪妈妈,是想让她和老师一起帮子豪建立起规则意识。
专家点评
从心理上来说,如果幼儿园对幼儿是一种母性养育角色的话,小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是一种更具父性特质的存在,因为小学阶段更多的是关于秩序和规则的要求。
孩子们需要适应在学号、座位、排队等方面的秩序,需要遵守保持安静、服从纪律等方面的规则。这象征着一个严格的父亲要求孩子忍受一定的痛苦,克制即刻满足的冲动。很容易引发孩子发出如萌萌那样的抱怨:老师太严厉了。为什么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舒服地“围着圈坐”呢?
这时,父母的态度很重要。父母可以采用一种面向孩子发展未来的视角,即抱有信心和预期:我的孩子需要适应小学的秩序和规则,并且也完全能够获得相应的能力,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父母也需要涵容自己的焦虑和挫败,保持耐心,把孩子遇到的每一个困难转变为教会孩子自律的契机。
此外,孩子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会突然变得很尖锐,让父母感到失控、无助甚至慌乱,就像睿睿、子豪面临的不上学、被老师投诉等,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这就要求父母学习一些具体的策略。比如在提供支持时,先提供情感支持,共情孩子的感受,然后才是认知支持,即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要给孩子强化规则的“公平性”,而不是权威性。告诉孩子,每个小学生都要遵守这些规则,这是成长的需要,不是针对你。
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讨论小学生活,以游戏的方式模拟表演小学课堂。在游戏中特意多设置一些规则方面的训练,比如爸爸扮演的同学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保持安静等,妈妈扮演的老师对这样的行为做出表扬,并说出表扬的原因。这类游戏让孩子放松,也易于表现出真实的情绪。多次游戏后,孩子就渐渐懂得了规则和秩序,在学校会越来越从容。
父母还需要对孩子的情绪有一定的敏感度。比如在刚开学的这段时间,多观察孩子的状态,主动询问孩子的校园生活,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就会乐于跟父母分享,父母也就抓住了帮助孩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