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影工匠师 中国科幻电影的幕后英雄
——《流浪地球2》项目制作总监钟剑伟和他的团队初探

2023-09-21邱禹明澳门科技大学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3期
关键词:流浪

◆ 邱禹明(澳门科技大学)

一、电影背景概况

《流浪地球2》在2023年春节档上映,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科幻电影作品,刷新了多项影史纪录。《流浪地球1》由中影牵头,在邀请詹姆斯·卡梅隆和阿方索·卡隆执导遭到拒绝后,中影集团邀请郭帆出任导演进行拍摄。《流浪地球2》与《流浪地球1》最大的不同在于影片的制作方式发生较大的改变。《流浪地球2》置景与道具实现了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第一部的数字建模只在特效环节使用,第二部的数字建模在电影的置景与道具研发阶段期间就展开使用,主创团队将置景道具制作理念转换为产品理念,将艺术作品设计的思维逻辑转换为工业化产品生产的思维逻辑并贯穿了整部电影。刘慈欣曾对郭帆说,他心目中科幻的理想样貌应该像纪录片那样,将科幻拍成未来的历史。《流浪地球2》的电影制作工艺较之第一部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郭帆在《流浪地球2》中呈现出了比第一部更加成熟的科幻风格。

二、电影工艺流程概述

电影置景亦称“布景制作”,是故事片厂负责搭制和加工场景、制作保管景片和管理摄影棚的部门。置景师亦称置景工程师,是按设计图组织加工、制作与搭建电影场景的专职工艺技师。

道具是与电影场景和剧情人物关联的一切物件的总称。道具师根据美术师总体造型设计意图来编制道具预算。道具师要在考察或掌握资料的基础上画出道具的设计图和三视制作图等,并负责监制与验收。

置景道具在特效电影领域的生产模式和理论体系从传统工艺中升级过来,早期以纯手工制作为主。但对于工业化、科技化、重视效的科幻电影会力有不逮,传统工艺的执行缺乏工业体系的布局,生产缺乏工业流程,无法大规模量产特殊置景与道具。

实体特效,也叫物理特效、仿真特效,主要由特效化妆、特效道具、特效服装、机械仿生道具、微缩景观、机械装置等几大部分组成,简而言之,就是用各种物理的手段来制作电影当中的特效镜头。被统称为“道具”的“物理特效”是后期电脑特效的基础,物理特效道具越真实,后期效果才越能给观众代入感。

实体特效在前期拍摄时就必须做好,配合后期电脑特效才会提升逼真感。实体特效做得好的道具,甚至可以后期无需做电脑特效直接使用在影片中。

影视剧中的3D打印。从1997年的《第五元素》、2001年的《星际迷航》到2012年的《十二生肖》,电影为展现高科技均选择了3D打印技术,从《第五元素》中的打印身体、《星际迷航》中的打印食物,到《十二生肖》中的打印兔首,3D打印技术从最初的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建构与梦想到现今大规模的应用,清晰地表明了3D打印的发展方向是快速制造。它已成为一种正在高速发展的实用科学技术。

在现代制造业的模式下,工业产品开模后在生产线上进行大批量制造,而3D打印机可以直接打印出真实物体,在极短时间内就将模型制作出来。在用料上,3D打印直接生成模具,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将原材料利用率提升到最大。

3D打印产品可以完全按照设计样稿生产,完全不会带来额外的生产成本,做到一样一件,因此可以实现完全的单件生产,做到终极化个性定制,每一件产品都不相同。

CNC数控加工雕刻技术的英文全称为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最初应用于军工与工业制造等科技领域。CNC 雕刻技术可以将整块金属进行雕刻,工艺实质是小刀具高速精细雕刻工艺,它是精雕机加工产品得以轻松完成的保证,是精雕科技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得到的一套完整的雕刻工艺。

数字化模型制作弥补了传统模型制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高了模型制作的精度。近几年来,它在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和当下艺术设计及造型专业创作等领域得到大量的运用和实践。

三、钟剑伟团队简介

钟剑伟是中国电影界经验丰富的置景道具制作师。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他一直全力投入于电影电视的布景和道具制作,并凭着37年的专业经验,成为大中华地区著名影视置景道具制作专家。钟剑伟先生对制作质量和美学的坚持、对效率的要求,以及团队把美术师的设想实体化的能力,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赞赏。2022年钟剑伟伟凭借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与对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基地的青睐,在青岛东方影都成立了青岛永誉文化有限公司,利用最新的技术和顶级的技艺,服务着在园区拍摄的诸多影视项目。在《流浪地球2》的拍摄期间,导演郭帆称钟剑伟团队的置景车间为剧组的“精加工车间”。《流浪地球2》钟剑伟团队的技术中有很多的新工艺和传统工艺的结合,军事基地的置景与飞机的道具等,需要现代科技与传统技术的结合,最终施工时还是传统工艺。所有的零件要把它拼接起来的时候,由于所有物件是异形的,不是在一条生产线生产出来的。如果不是异形,就可以使用可以用生产线的机器臂去做。但数量偏少的异形物体可以使用传统工艺去做,但数量偏多的时候,就需要前期的3D扫描、电脑的建模设计到二维图纸到三维建模,再到3D打印,CNC精雕,到最后现场施工,整个流程在《流浪地球2》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业体系。

四、《流浪地球2》项目制作

《流浪地球2》在电影创作的工业流程上与好莱坞的差距正在慢慢缩小,主创团队对电影制作中的所有流程与环节投入了研发,不断完善电影制作的工业体系。《流浪地球2》里涉及的军事基地、车辆、战机、载人航空载具、空间站,都属于未来科技工业产品,有些内容在银幕中还是首次出现。《流浪地球2》实行项目制,由多个团队分工不同的项目,所有团队的项目制作都采用数字建模。拍摄第一部时,数字建模仅仅是用于制作特效,但拍摄第二部时已运用在了大型置景和道具的项目制作上。影片开场的联合国基地的场景和各种战斗机直升机,均使用了3D打印和激光雕刻等新技术。拍摄宏大的场面需要大量特殊道具复制,此次拍摄,完成了置景道具的大规模产品化生产,提升了影视制作在物理特效方面的技术层次,这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在这个体系下钟剑伟团队完成了包括联合国基地大门、战地医院、战机、飞机机库、平民生活区的项目制作,置景与道具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已经可以像好莱坞的模式一样,进行模块化生产制作。《流浪地球1》的置景道具使用的是传统手工工艺,依靠工作人员以木雕、拼贴和粘贴等方式制作,难以完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流浪地球2》故事体量变大,影片时长变长,同时有三条叙事线,置景场面恢宏,因而道具需要大规模批量复制和生产。剧组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迎难而上,积极探索,解决了问题,实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首次可以将剧组设计制作的置景道具,以精密度很高的产品形式进行工业化批量生产,来完成电影迫切的拍摄需求。

钟剑伟担任剧情中UEG部分的项目制作总监。他带领的团队用3D打印技术和数字车床技术完成了影片第一幕的联合国场景的项目制作。联合国政府UEG的场景制作,主要选择在青岛流亭机场搭景完成,包括太空电梯的外景、歼-20C战机、黑鹰战机制作。2021年,钟剑伟团队入驻青岛流亭机场,剧组拍摄期间,青岛正在建设新的国际机场,原先的流亭机场的设备已经搬走了。青岛政府对《流浪地球2》的拍摄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影片中联合国机库选择了流亭机场的两个机库去拍摄:山东航空和东方航空。项目组工作了四个多月,完成了大部分的重场戏,场景宏大震撼。

钟剑伟表示:手工木雕、拼贴、粘贴、3D扫描、3D建模、3D打印结合了很多工业建模。要制作出尖端的工业产品,就要把CNC雕刻、激光扫描、激光切割都融合到一起,进行创新性的组合,把现代化的电影工业制作流程完整地走一遍。工作整体上是项目制,每个团队整体承包,整体负责。对于恢宏的场景,美术组提供整体的布景概念设计,出大尺寸图纸。因为美术组没时间出具体的细节图纸,没有细化到具体尺寸,所以他们能给我们的,他们会尽量完成。因为整个团队有太多东西要做,永誉团队也参加了这个项目。主创们是希望永誉团队能帮到这个戏,用专业的态度去呈现细化。

航空制造中符合流体规律的空气动力学部件往往都不符合零件的生产条件,传统的工艺制造难度很大,即使勉强生产出来,也很粗糙,不符合精密要求,许多内部的设计构造根本就无法制作出来,比如新型飞机机身骨架,而3D打印这时候就可以大显神通了。它的工作原理从理论上讲,即任何形状的物体都能“生”长出来,即“只要能设计出来,就可以被打印出来”。

《流浪地球2》里联合国航天员中队、垂直起降版歼-20C等军事场面在中国电影中首次出现,歼-20C战机是1∶1的道具,共有3000多到4000多个零部件组成,内部驾驶舱结构,所有的荧屏、操控设备和UI系统都是按照军事飞机性能参数进行制作的。钟剑伟团队对场景的细节反复打磨,力保完美,飞机上的人工铆钉用了7万~8万个。此外,钟剑伟团队为歼-20C战机专门配备了供弹车、供油车、液氧车设备。飞机底部制作了起落架、液压门,甚至搭配定制的真实的飞机专用轮胎,以呈现出真实的物理特效质感。物理特效和CG电脑特效本质完全不同,但在本片中,摄影组可以直接拍摄飞机的底部,无需再做CG电脑特效。镜头拍摄选取前者还是后者的特效模式,是取长补短还是相得益彰,取决于最终实现的效率和银幕中出现的最优结果。飞机的制作周期耗时两个月,在电影拍摄期间一位意大利籍飞机供应商到片场,从外面看到了“黑鹰”战机,以为是真的飞机,直到进入飞机内部才发现它只是特殊道具,这让他由衷地感叹:比真飞机还漂亮!《流浪地球2》是全球同步拍摄,美国、冰岛的戏份由不同团队去拍摄,因时间很赶,需要两到三个团队去做。因此拍摄分工变得特别重要,棚景和外景由不同的团队去搭。联合国军事基地、中国居民的战地医院、军营生活区、中国军营这些全在流亭机场外景地面搭设,有十几万平方的占地面积。钟剑伟团队负责的项目都在影片开场的第一幕进行呈现。如果影片第一幕有袭击的剧情时,通常场景内可能只会搭少量置景和道具,导演就开始拍摄了,但《流浪地球2》中为了彰显剧情与环境气氛的真实性,所有场景都被完整地制作出来。这在电影制作中很少见。歼-20C战斗机与 UEG的军事基地在镜头中出现较多,钟剑伟团队把二维设计图纸转化成立体的电脑三维模型,再施工变为可操作实物,并在电影银幕上展现出自然光线气氛与纤毫毕现的物体细节,这种物理特效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流浪地球2》呈现出的整体中国电影视效已经与欧美电影制作不分伯仲。

中国电影行业长期以来缺乏对电影工匠的认可。《流浪地球2》整个影片是在一个大的工业流程中制作完成的,因而分工团队很多,有多个项目总监,影片结尾字幕有多个署名。不像以往的剧组片尾工作字幕只打上置景师、道具师,《流浪地球2》将项目制作总监的名称标注在片尾,是剧组主创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对置景道具成绩的认可。在现行的电影工业体系中,这是一个新的名称、种类,属于专业的称谓,也是首次在电影字幕中如此命名分工。中国电影迈向工业化、科技化的进程中,势必将对大国工匠精神的尊重与敬意继续保持与弘扬。

结论

中国电影的影视制作早期重经验、重感悟,不注重研发,缺乏把影视制作量化的科学方法,也缺乏科学的生产管理运营系统。但是从《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开始,郭帆和他的团队们开始系统性地研发的高效影视制作系统软件,例如影视置景道具工业化生产系统、多地联合拍摄系统、影视制片系统、UI界面系统等。《流浪地球1》留下了宝贵科幻影视制作经验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流浪地球2》带来了巨大的科技创新,在中国的科幻电影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而作为电影幕后英雄的电影工匠们也带着严谨的科学理念与娴熟的艺术技艺参与其中,为推进中国电影工业化、科技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猜你喜欢

流浪
流浪
流浪的歌
遇见一只流浪猫
流浪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