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望“星辰”
2023-09-20孙雯忆李浩琦
孙雯忆 李浩琦
2023年2月,朱星辰和张莎合影。
在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两栖装甲突击车连连长朱星辰和某特战旅副连长张莎,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妻、比翼齐飞的佳偶。
一
2012年,张莎高中毕业走进绿色军营。她工作表现出色,在入伍第4年顺利提干,并考入军校。
也是在2012年,朱星辰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参军入伍。因在大学时学的是艺术设计,入伍后,他发挥特长创作的版画作品多次入选军区、全军美术展览。2016年,朱星辰考入军校。
2018年夏,张莎军校毕业后,参加集团军组织的新排长集训;而早她一年毕业的朱星辰也来参加比武集训。
“张莎你好,我叫朱星辰,1990年出生,很高兴认识你……”一天,刚结束训练的张莎回到房间,手机微信上跳出一条好友申请。
“朱星辰,一个什么样的人?”对这个主动出击的战友好奇之余,张莎选择了“接受”。
张莎一直都是集训队骨干,课目多是优秀,唯独蛇形跑一直在优秀边缘徘徊,怎么练都差一点劲儿,让她着急……一天晚上,张莎给朱星辰发微信:“哎,蛇形跑有什么技巧吗?我离优秀总是差一点儿。”
原本只是随口一问,一看当时没收到回复,张莎便放下手机休息了。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朱星辰居然发来了一连串消息,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说明……原来,他头天晚上借着操场的灯光,将训练全程拆解,用粉笔在地上做上记号,一段跑几步、何时转身等,都标注得非常清楚。
张莎按照朱星辰教的方法训练,效果很明显,后来结业考核全优。
随着交流深入,张莎发现,自己与朱星辰的缘分还真是不一般:“我俩是同年兵,同年上军校,生日都是5月11日……”
渐渐地,两颗年轻的心越贴越近。确定恋爱关系后,尽管两人住前后楼,相距不过几十米,却因各自集训任务重,见面的时间少得可怜。
“每天晚饭后,我们相约同时去操场。就算只能远远地看上对方几分钟,心里都觉得非常甜蜜。”张莎说。
二
集训结束后,张莎回到单位,成为通信连的一名排长。一切似乎可以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但她心底一直深埋着一个梦想——当一名特种兵。
一次,张莎负责集团军士兵的考学保障任务,“以前只见过男特种兵,没想到,在那里见到了女特种兵。”
工作之余,张莎总会忍不住多看她们几眼,射击、攀登、滑降……张莎羡慕极了:“这不就是我向往的吗?”
与特战旅的带队干部聊天时,张莎鼓起勇气问:“我能去当特种兵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欣喜地說:“那我先报个名!”
结束保障任务回到单位,张莎立刻向上级报告,领导也十分支持。不料,朱星辰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真要去特战旅吗?你知道那里的训练强度吗?还有,咱俩以后怎么办?”侦察兵出身的朱星辰,自然知道加入特战旅意味着什么。而且,两人原本在相邻城市驻守,张莎这一去,一下子又拉开了几百公里距离。
“这是我离实现梦想最近的一次,我不想错过。”张莎说。
朱星辰知道拗不过张莎,更不忍心让心上人心里留遗憾:“你去可以,但一定要注意身体,有情况一定要跟我讲。”
“其他课目我都有信心,除了跳伞。”
恐高的张莎没有想到,到特战旅报到的第二天,就要进行伞降训练。“既然来了,那就慢慢克服吧。”第一次进行吊环训练,尽管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建设,但真正站在平台上时,她仍然不敢迈出脚步。
“记得当时是10月,但天气还很热,战友们都主动陪我加班训练,当我终于敢迈出那一步时,她们比我还高兴……”张莎说。
三
2020年7月,朱星辰和张莎登记结婚。
与大多数双军人家庭一样,聚少离多是常态。“有一年我带领特战小队进行训练课题的创新攻关,他也有出国比武任务,一年中我们一共见了3次面,加起来不到10个小时。”张莎说。
那也是张莎“转型”以来,第一次以指挥员的身份带领特战小队遂行演练任务,高强度、高负荷的集训,乘车射击、特种爆破、房屋突入……这些课目对特战“新手”张莎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那几个月,她常常早上5点钟起床,到晚上12点才能休息。而朱星辰要参加国际比武,集训任务繁重,两人能同时抽出时间打个电话都很难。
这期间,曾有两次选调到同一单位的机会摆在夫妻俩面前,但两人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决定支持对方的选择,不让婚姻成为两人发展的束缚。 “婚姻不是维系我们感情的因素,‘爱才是。我们不只彼此相爱,也爱着自己和对方的工作岗位。”张莎说。
朱星辰是大家公认的“枪王”,多次在国际国内比武竞赛中摘得桂冠。2022年11月,他在参加战区陆军狙击手集训时,创造战区陆军射击最远纪录,被评为“最远狙杀能手”。
入伍11年来,朱星辰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获评旅“四有”优秀个人5次;张莎荣立三等功3次,获评旅“四有”优秀个人3次。
2023年3月,在驻地役前教育优秀军官交流会上,夫妻俩同时受邀,分享他们的军旅经历和感悟,为预定新兵传经送宝、答疑解惑。
如今,朱星辰和张莎依旧分居两地,他们的婚礼还没有举办……
(作者单位:75738部队)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