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免疫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23-09-20张金叶王悦如

科技风 2023年24期
关键词:生物科学

张金叶 王悦如

摘 要:“基础免疫学”是高校生物科学等专业本科教学课程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内容抽象而难懂,系统性与零散性并存,且同其他多门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同其他学科相比,初学者认为很难掌握。本文通过多年“基础免疫学”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笔者从实际情况出发,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并反思其中的不足,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为今后课程建设提供有力帮助。

关键词:生物科学;基础免疫学;教学探讨与反思

伴随着其他学科(如基础生物学、解剖学、信息学、细胞生物学、材料学、化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学作为一门带有人类文明印记的21世纪生命科学突飞猛进的新兴学科同其他许多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如免疫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学、免疫化学、医学免疫学、免疫病理学、免疫药理学、抗感染免疫学、临床免疫学等交叉学科[1]。我们的学习、生活、生产中涉及的许多实际问题很多都与免疫学理论和技术有关,而且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免疫学的理论知识也已渗透到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体系[2]。因此,“基础免疫学”课程作为选修课进入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亟须的。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依然遇到了各类教学问题。本着“对学生负责、建立优质课程体系、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初衷,结合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和十几年“基础免疫学”课程教学摸索,目前已建立一套相对完善和优质的教学体系。在此,我们对期间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1 “基础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免疫学是一门基于多个学科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如医学、动物学、微生物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因此,内容综合性强、新颖度高是其特点之一[3]。其次,免疫学涉及抽象的理论性概念和免疫分子符号,而且还有很多未证实的假说,所以内容抽象是它的另一个特点[4]。再者,免疫学知识体系内各知识点看似分散,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往往使人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触,因此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交错性[3]。此外,免疫学知识在各个生产领域应用广泛,如食品、药品与有害物质的检测、临床试验、农畜业病害防治[57]。

“基础免疫学”作为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生的培养体系中一门较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学会利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生物学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免疫学知识体系同生命科学领域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基于相关研究结果总结归纳而来。然而,实际教学时间仅32学时(包括2学时课程考试),用于课程理论部分的授课时间都显得捉襟见肘,根本无法拨出多余课时开设实验课程,这样无疑增加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难度。

因此,相关知识由于无足够时间深入讲解,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和教学效果,形成了课程课时的有限性与课程内容的相对抽象难懂、涉及面宽泛因此需求时间多之间的强烈矛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教学难度系数。

在此期间,教师团队人员的离职和一时无合适教师承担相应班级课程也为优质课程和优秀团队的建设增添障碍,也为我们的教学开展和优化提出新的挑战。

2 解决“基础免疫学”教学中问题的措施

2.1 合理的教学知识体系和适度的内容拓展

“基础免疫学”的知识体系中涉及了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及免疫病理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相应的章节。

“基础免疫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等教学过程,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免疫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调控、病理与生理条件下免疫系统的反应、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与此同时了解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免疫学内容的深奥性、错综复杂性、强系统性、实用性和实际教学时间的有限性,线上教学互动性弱、要求学生自觉性高的特点,大脑对知识掌握的新奇性、惰性和内隐性特点,结合线下正常教学和特殊条件下的现实问题,我们不断优化教学知识体系,尽量规避各种弊端,以期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建立了“基础免疫学”教学的知识体系,详见表1。

2.2 多种教学方式的联合使用

教学课程的实施与开展过程中有很多种教学方式,比如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练习法、课堂讨论法等[8]。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当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超敏反应”和“免疫应答”章节时,我们借助生活中的常见案例,比如酒精或花粉过敏的案例展开授课,激发学生对事物以求究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对理论知识理解与掌握;在讲授“免疫应答调控”章节时,我们通过问答法先回顾之前章节的内容,再通過比喻式教学让学生分组扮演免疫应答中各个环节的成员,从而开展教学内容,如此,不仅使学生能够把“基础免疫学”每个章节的内容之间紧密相连,也使学生不会感觉枯燥,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精神;讲授补体系统时,我们采用学生互动和以思维导图为中心的方式展开,在整个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完毕后通过思维导图把补体反应的整个过程总结出来,如此在课上就把学习、记忆、思考等一一联系。另外,由于授课课时的限制,不能单独开设实验课程。但为了加深学生对免疫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该课程的兴趣,我们将课程中涉及的免疫学重要试验进行视频录制,在相应教学内容的课前或课后5~8分钟为学生播放,或者直接发给学生课下观看,比如Western blot试验、ELISA试验、溶血空斑实验、玫瑰花环实验等。如此,加深学生对免疫学技术的理解、掌握。

现代“互联网+”和各种现有的教学平台的有利条件不断涌现,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工具,同时现实特殊时期的出现也惊醒我们更应该利用现代网络工具准备预案。因此,开展线上授课或录播课已是时下非常普遍的方式。然而,完全线上开展教学也已显现出了相应的弊端:比如,他需要学生端拥有稳定的网速;需要学生的自控能力更强;师生交流氛围较差;教师不能及时匡正学生的行为;等等[9]。因此,我们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而且该种方式也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2.3 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导者,然而在团队高效分工合作的时代,仅靠个体力量是很难产生竞争力。而且教学团队的主要工作是改革和创新,建设优质课程和培养优秀人才,同时,也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建设相应研究平台的核心。因此,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之一,是建设优秀课程的必要条件[10]。本教学团队一直以来都是由骨干教授负责,教授和副教授以先进教育思想和国家教育政策为导向,深入讨论,认真备课,不断调整知识体系和跟进最新研究动向及热点问题,使课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构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然而,教学团队人数相对较少,教学任务就显得較重,因此精品课程还在建设中,科研平台虽投入使用,但依然需要不断完善。

2.4 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方向,同时也是教师评判自己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11]。目前线上教学依赖中国大学、雨课堂、超星、智慧树等多种在线教学平台,为课程的考核提供了便利,比如教师可依据平台获得的学生测试成绩和线下测试、调查交流,分析现行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进而,教师依据现有问题适当改进教学方式与内容、调整考核比例,最终不仅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基础免疫学”课以中国大学平台为载体,以不同的方式开展形成性测试,如每次上课过程中进行不定时出勤点名、随机点名答疑、随堂小练习(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和判断题)、随堂讨论等,学期中期撰写课程论文等。总成绩包含平时成绩(过程性评价)和期末测试两部分。其中以平时测试、课堂表现和出勤等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课程结束后,开展线下或线上期末测试,占总成绩的60%。如此,可以不仅随时跟踪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对整门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文章写作、问题解决能力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实现全面成长。

2.5 教学效果的分析与提高

通过完全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联合其他多种教学方式开展的“基础免疫学”课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分析免疫相关问题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尤其是对现代教学工具和软件的掌握和使用。目前综合测评达到优秀(90分以上)约10%,良好(80分以上)约45%,中等(70分以上)约35%,及格(60分以上)约10%,无不及格现象,呈现纺锤形分布。因此,教学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期优秀和良好的学生总体占比在70%以上,及格学生占比3%~5%。因此,我们将在教学团队的优化、教学策略的细酌、教学过程回访和相关学科的交流等多方面着手,旨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建立精品课程,打造优质教学团队做好基础工作。

结语

优质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去粗存精、超越自我,它如一本好书使学习者对该领域的认知和理解有着茅塞顿开的醒悟感,也会如一个弄潮儿使学习者持续领略该领域内前言魅力。本文笔者立足于免疫学基础课程本身和未来该课程的建设目标,结合兄弟院校的经验,就十年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为课程存在的现有问题寻找答案,也为今后该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找准方向和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唐言.免疫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3):225226.

[2]赵书.初中生物与小学科学的教材知识衔接研究[D].西南大学,2021.

[3]吴亚红,赵文珊.免疫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3,507(03):109111.

[4]张荣,樊雅歌.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改革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5):158160.

[5]王江洁.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J].中国食品,2022,No.856(24):9193.

[6]薛应钰,贾辉,徐秉良,等.基于铸魂育人视角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应用——以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免疫学”课程绪论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21,26(02):107111.

[7]张楠.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J].黑龙江医学,2022,46(05):592593.

[8]金利.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的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2009,4:1012.

[9]张博文,陈静,张文艳.高校理工类学科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化工,2023,40(1):6870.

[10]蒋和平.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教学创新团队构建路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4(6):8791.

[11]张稳稳,刘琳.浅析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的必要性[J].大学教育,2016,7:5051.

作者简介:张金叶(1979—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博士,副教授,从事鱼类寄生虫分类、系统进化分析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

猜你喜欢

生物科学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
生物科学核心课程关系及内容研究
我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现状分析与对策
浅谈生活与生物科学的联系
对生物教材的应用和体会
浅谈怎样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激发高中生物课堂活力
地方高师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科学双语教学模式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