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23-09-20张传英

科技风 2023年24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劳动教育小学教育

摘 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面临着新的挑战,为实现劳动教育的真正落地家校协同是必然路径。如何克服当前劳动教育有效实施所面临的困境,保证家校协作下的劳动教育实施有内容、有效果,是小学教育阶段不断探究的课题。本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寻求家校协同育人过程中,有效应对劳动教育实施所面临挑战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劳动教育;协同育人;小学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小学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而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模块,在推动教育变革、促进教育目标达成的进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文件印发,进一步将加强劳动教育提上日程,为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动力和方向。然而,在当前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固有观念、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劳动教育的真正落实仍面临诸多阻碍。本研究基于协同育人的视角探索发挥家庭和学校的育人合力,促进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可行策略。

一、家校协同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尽管全面发展、思想自由的教育目标已经深入人心,但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不同学校的具体客观条件、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劳动教育的发展和有效落实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教育观念固化

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在当前仍然深受升学教育的影响。因其自身经历的是面向升学、要求标准化的学校教育,由此留下的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很难改变。因而,尽管当前学校教育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以各种形式推广至教学一线,小班教学的现实条件也足以支撑个性化教学,但是在当前的一线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同样,在家庭教育中大部分家长仍然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期待孩子能够在学校中取得好成绩,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发展远没有分数重要的心态依然非常普遍。可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实现依然任重道远,劳动教育的受重视度也有待提高。

(二)劳动教育意识缺失

对于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的劳动教育觀念是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原初动力。然而,在当前小学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对劳动教育的误解造成劳动教育缺失或实施效果欠佳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是对家校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带来巨大阻力。

劳动教育意识的缺失成为当前有效落实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根本性阻力。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家庭作为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很多家长观念和认识的不到位,不仅使得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开展劳动教育,还会影响学校中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不需要进行劳动教育。所以我们比较常看到的是家长为辅导孩子的作业、提升孩子的成绩绞尽脑汁,却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再如有的家长认为劳动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需要参与劳动,很多小学生连简单的劳动活动都没有机会参与,使得劳动教育有所偏失。以致出现部分学生的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淡薄,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缺乏对别人劳动付出的肯定和认可等现象。

劳动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劳动常常被当成惩罚的手段,影响孩子对于劳动的正确认识,让孩子觉得劳动没有积极的意义,是一种惩罚。所以孩子从趋利避害的心理出发,就会逃避劳动,很难让孩子建立正确积极的劳动观念,甚至会产生厌恶劳动、排斥劳动的情绪,对后期劳动教育的开展造成阻力。或者,把劳动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劳动,并且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劳动就是“吃苦”。因而,往往只是简单地把孩子当作一个劳动力去看待,关注孩子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当作一个劳动学习者看待,关注孩子的成长。所以,才会出现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小、做不好等原因,而不让孩子从事劳动活动。

(三)劳动教育内容陈旧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形态的变化、内容的革新、劳动价值观的改变等诸多挑战。在当前的社会生产背景下,科技仍然是第一生产力,脑力劳动成为推动当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核心劳动形态。因而,在当前的劳动教育过程中应该契合时代背景进行相应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变革,为培养全面发展且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做准备。另外,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存在被弱化的问题,无论是在学校、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劳动机会的缺失、劳动教育的不足,使得现在很多学生不愿劳动、不懂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基于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劳动教育,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凸显具有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内容和劳动形态变得尤为重要。

在信息时代劳动形态的变革主要体现在,由一般的体力劳动向重视技术劳动和脑力劳动转变。在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的进程中,生产劳动中的技术含量在不断增加,劳动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产物,充分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因而,在当前的劳动教育中也应充分体现信息时代劳动发展的新态势。在劳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一般体力劳动,也要注重技术性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开展,以及由此所衍生出的多样性的劳动形态。劳动教育的内容体现出与时代发展的适应性,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工业化时代技术性、生产性的劳动教育内容为主流,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劳动的实际形态已然发生变革,劳动教育的内容必然需要更新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生态教育、消费教育、闲暇教育、数字劳动教育等成为当前劳动教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拓展内容。

二、家校协同促进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策略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讲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2]随着家校合作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家校合作的渠道日益畅通,家校协同育人逐渐成为小学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在促进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过程中,家校协同共育尤为重要。如何能够促进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探索合理的家校协同育人模式仍然任重道远。

(一)重视劳动教育,坚持和弘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20年3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劳动教育,使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得到提高,并促进中小学生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积极劳动态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在积极响应和加强劳动教育,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劳动教育的落实依然面临着诸多阻力。其中首要解决的是劳动教育不受重视的问题,规避“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摒弃唯分数论的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劳动教育。首先,要重视在学校里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加强劳动教育课的建设,推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加强与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等。其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劳动育人作用。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家长应该在日常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注重随时随地、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劳动教育,真正发挥家庭作为劳动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再者,通过家校协同育人提高家长劳动教育认识的同时,形成育人共同体,合力搭建劳育平台。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是最光荣、最伟大的道理。正如杜威所言:“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3]。

更新劳动教育理念,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在以信息化、数字化为典型特征的当前时代,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已不能再停留于传统意义上的理解。尤其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脑力劳动的重视和新要求,是劳动教育观念更新的重要方向。根据新时代物質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矛盾,尤其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变化,客观地、深入现实地认识和把握劳动教育的变化和发展,探究劳动教育如何创造并实现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现实、历史和具体的统一。[4]无论是育人观念还是劳动教育的价值观和内涵,都是不断发展的,尤其是紧跟时代发展特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统一的。因而,作为施教者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更新劳动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开展劳动教育。

(二)筛选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筛选适合的劳动教育内容,制订合理的劳动教育计划,是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内涵、形式和内容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增加了劳动的技术含量,劳动也不仅限于一般的体力劳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在内容上必须主动扩容,以涵盖变化、发展了的劳动现实。[5]因而,在劳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除了注重劳动实践过程中具体的劳动技能训练外,也要适应时代发展加入脑力劳动、消费引导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在学校教育中,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地方文化特色,建设校本课程,因地制宜实施劳动教育。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低、中、高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发展特点设置相应的劳育内容。另外,劳动教育的内容需要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水平和成果,彰显时代特征、符合时代发展特点。因此,在内容设置上要紧密结合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将信息化劳动、计算机应用等新时代的劳动要素融入劳育内容中。各级各类学校需要根据当地文化特色、生产生活方式特点,自身办学理念、资源条件等具体因素,开发教育资源、设计活动方案,建设形成适应当地社会生产、生活,具有学校办学特点、时代特征的本土化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通过劳动课、劳动实践活动、各学科渗透等多种形式,共同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

在家庭教育中,结合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设置劳动教育内容。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从简单的独立穿衣、洗漱、收拾房间、扫地等简单的内容做起,到中高年级段逐渐增加劳动任务的数量和难度,以保证劳动教育对于有效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挥积极作用的实现。在形式和方法上,家庭中往往可以更加灵活地开展劳动教育,不必拘泥于形式,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育人优势。

同时,家庭和学校在设置劳育内容的过程中,要保持密切联系、互通有无,尽量保证在内容设置上各有侧重。学校方面偏重于结合地方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家庭教育方面侧重于生活方面,以此做到相互补充,内容丰富而全面。

(三)家校合作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在家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需要健全合作机制,以保证家校合作的有效实施。专门的组织和负责机构、家校协同育人的交流平台、协调社会资源等各个环节的架构和完善,为充分落实家校协同育人,尤其是家校合作实现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条件保障。

以学校为主导成立专门的劳动教育负责机构,服务于日常校内劳动教育的同时,兼顾联系家长,保障家庭联合学校有效促进劳动教育的实施。保证师资培育、课程开发、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工作,并且能够搭建家校对话平台,以保证学校和家庭畅通联络,互通有无。另外,需要专门机构协调社会第三方力量,学校充分发挥协调、统筹的作用,为建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提供基础,以更好地促进小学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发展和落实。专门机构的设置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保障家校合作的有效性,也可以避免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内容局限的问题。由专门的组织机构穿针引线,学校层面主持、负责,建立专门的项目维护小组,家长积极参与,社区与学校密切合作,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如虚拟社区等)搭建相对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

结语

信息化时代小学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实施面临诸多挑战,时刻保持发展的眼光,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更新劳动教育观念,拓展劳动教育内容,整合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教育资源,尤其是联合家庭教育共建家校协作育人平台,为有效落实劳动教育提供保障条件。并且,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充分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力量,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劳动教育本身兼具综合育人的特征,也是能够较好地发挥家校育人合力的教育模块,因而联合学校和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劳动育人的价值至关重要。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6]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劳动教育的未来发展和有效落实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教育发展的那些不平衡和不充分[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034308546586 8060&wfr=spider&for=pc,2018123/2022114.

[2]黄河清.家庭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08.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32.

[4]肖绍明,扈中平.新时代劳动教育何以必要和可能[J].教育研究,2019,40(8):42.

[5]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1):21.

[6]习近平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时的讲话.2013[EB/OL].http://www.gov.cn/ldhd/201305/30/content_2415278.htm,2013530/2022115.

基金项目:2022年度承德市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课题名称:“双减”政策下家校共建劳动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04A115);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课题名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PT2019021)

作者简介:张传英(1992— ),女,汉族,山东兰陵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劳动教育小学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