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创新 聚享未来
—— 2023 世界机器人大会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2023-09-20蒋向利

中国科技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会机器人发展

◎ 本刊记者 蒋向利

8月16日至21日,以“开放创新 聚享未来”为主题的2023 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开幕式并参加启动仪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束为,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约瑟·维埃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张峰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主持。

辛国斌指出,当前,融合感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结构仿生等新技术加速渗透,机器人呈现出人机共融、虚实融合、智能驱动、泛在交互等发展特征,产业逐步逼近变革跃升的临界点,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和澎湃的发展动能。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有条件、有能力把握住这次变革机遇,为全球发展贡献更多方案和智慧。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抢抓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构建开放共享合作生态,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夏林茂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期。北京市将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实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全力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高地。坚持高端引领,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建设创新平台,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等基础支撑能力,打造智能驱动、产研一体、开放领先的创新产品体系。强化场景应用,面向医疗、制造等领域需求,实施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发挥整机企业链主牵引作用,全面开展机器人+的应用示范。推动集聚发展,加快建设机器人产研结合示范区和产用结合聚集区,搭建一批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产业集群。

束为致辞表示,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万物互联的生力军,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八年来,中国科技界、产业界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致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贺信精神,携手各国科学家和企业家推进机器人科技创新发展,为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积极贡献。他希望大会突出学科交叉,助力跨界融合,培养创新人才,鼓励协同共享,成为打造交流世界前沿和未来趋势的学术平台、展示科技成果和创新产业的科创平台、传播创新精神和科学知识的科普平台、倡导开放信任合作的国际交流平台。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约瑟·维埃拉代表国际支持机构致辞。他提到,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在机器人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愿与全球范围内的政府组织、企业、团体、科研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一道办好世界机器人大会。我们将凝心聚力,让机器人创新在生产生活、科技助力和产业发展中大放异彩,共同实现和见证一个有韧性且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8月21日,2023 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等领导嘉宾出席闭幕式。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主持闭幕式。

辛国斌在总结2023 世界机器人大会成果时指出,本届大会围绕“开放创新 聚享未来”主题,结出累累硕果,呈现出五方面的亮点:一是聚焦科技前沿风向,顶尖嘉宾云集、前沿议题论道,为推动机器人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落地添薪续力;二是展示产业最新成就,场景应用新、产品技术新、参展企业新;三是厚植人才培育沃土,竞赛体系更加完善、内容设置更加丰富、赛事规模更加宏阔;四是延展产业合作半径,更显国际化,更具学术性,更趋市场化;五是传播智能时代声音,打造立体化宣传渠道,力求全方位展示成效。本届大会活动设置求新,策划组织求变,着力推进开放共享、互利共赢,大会用机器人之光照亮世界经济复苏和繁荣之路,点亮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桂华致辞表示,本届大会亮点纷呈,全球性、前沿性、创新性、科普性等特点突出。作为展示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大会对于持续推动机器人领域国际交流、互利共赢意义重大,有效对接了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数字链、生态链。希望大会进一步聚力打造国际性学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平台,不断推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寻求更大的空间,为塑造一个更美好的智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本届大会由开幕式、闭幕式、主论坛、专题论坛及相关配套活动组成,并于同期举办了2023 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及2023 世界机器人大赛。为发掘扶持优秀创新企业及项目,营造机器人产融结合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发展的良好局面,2023 世界机器人大会“投创之星”优秀项目路演活动在大会期间成功举办,共遴选出10 大优秀项目。

此次大会突出开放共建、学术引领、行业发展,围绕全球产业开放合作,创新人才培育、人形机器人发展等话题举办6 场主论坛、近30 场专题论坛,以及国际双、多边会议和配套活动,为推动机器人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落地添薪续力。大会吸引了25 家国际机器人机构的代表参会,汇聚图灵奖得主、两个院士、知名专家和企业家等320 余位业界知名嘉宾,共瞻新趋势、共谋新图景。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正式成立,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人形机器人挑战赛等成果在大会期间相继发布。

当前机器人产业进入技术创新密集活跃的发展机遇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机器人+”行业应用也在加速拓展。为提升展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本届大会博览会首次采用全馆机器人+应用展示模式,生动展示机器人产业赋能千行百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蓬勃态势。国内外160 家企业及科研机构参展,近600款展品亮相大会,象鼻机器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排涝机器人等60款新品首发亮相,创历届之最。减速器、控制器、四足系统、传感器及末端执行器等核心零部件,集中展示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攻关成果,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驻足咨询和洽谈。脑机接口50 周年技术成果展展示了无创脑机接口、脑机交互与智能诊断、脑机采集计算芯片设计等技术,呈现了脑机接口从科学研究、科学论证到应用探索的发展历程。

本届机器人大赛在延续往届高质量办赛水准的基础上,各赛项均有所创新。赛事设置27 个大项、68 个小项、116 个竞赛组别,内容涵盖群体智能、人机交互、脑机接口等技术,协作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产品。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赛手。

本届大会首次设置“媒体开放日”,科技达人和媒体记者探馆直播,感受新技术、体验新产品,积极传播大会盛况,加速了中国机器人科技走向世界的脚步,也助推了全球机器人领域的合作创新。

在2023 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博览会上,最新成果纷纷亮相,成为观察机器人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政策引领,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澎湃动能。2023 世界机器人大会聚焦国家机器人发展规划,注重前沿热点科技,成果转化侧重创新,从论坛到成果发布更加凸显前沿发展趋势。大会发布了《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机器人十大前沿技术(2023-2024)、2023 世界机器人大会论文集等重要研究成果,广泛邀请天津、河北等地企业参会,开展联合招商推介活动,强化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举办多场供需对接会、投创之星优秀项目集中路演、部分意向企业现场签约,总成交额突破85 亿元,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长期以来,机器人一直是国际科技领域竞争的焦点,也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标志,我国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把机器人作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方向,加强统筹谋划和前瞻布局。

从数据来看,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为53.1 万台,我国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50%,连续九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也持续快速发展,前沿技术加速突破,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应用场景也更加丰富。

良好的政策引领,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北京为例,2023年6月份发布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从多个方面推动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根据该计划,到2025年,北京经开区力争机器人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以上,搭建50 个机器人应用场景示范项目。

据了解,北京市机器人产业长期着眼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的战略需求,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聚焦发展机器人1+4 产品体系,带动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四类优势机器人产品跃升发展,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打造智能驱动、产研一体、开放领先的创新产品体系。

同时,稳定的供应链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坚实保障。北京市方面着力提升机器人关键支撑能力,聚焦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整机企业链主牵引作用,打通上下游协同、软硬结合的创新链条,增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基础支撑能力,推动机器人产业稳链、补链和强链。

场景拓展,“机器人+”应用不断延伸。按照应用领域,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本次博览会打破按机器人分类的传统展示形式,打造了“机器人+”制造业、农业、商贸物流、医疗健康等10 个应用场景展区和1 个关键零部件展区。160 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携近600 件展品参展,其中60 款为全球首发。

旋转360 度无死角、根据指令自动灌装……走进“机器人+”制造业展区,但见机械臂挥舞自如,个个身手不凡。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出圈”,正从汽车制造、金属加工等传统领域向光伏、锂电池等行业延伸。机器人技能也随之“进化”,不只会干搬运、焊接等“体力活”,还能做排产、质检等“脑力活”,甚至能人机协作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 个行业大类、168 个行业中类,我国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国。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44.3 万套,同比增长超过20%,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在“机器人+”农业展区,形式多样的智慧果园解决方案吸引人们驻足参观。一座微型模拟温室番茄大棚内,一台多臂采摘机器人来回穿行,“看见”番茄后便会停下来、伸出机械臂,只需数秒就能采摘一个果子。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机器人不只“眼神”好,而且“头脑”灵活,能根据颜色判断果实的成熟度,监测果树生长信息、帮助估算产量。

服务农业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拓展的缩影。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达645.8 万台。采摘、巡检、物流、养老……服务机器人正加速与生产生活融合。

据专家介绍,近些年服务机器人发展较快,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语音理解、视觉识别能力的嵌入让服务机器人更“聪明”了。

博览会上,一款全场景通用型3D 相机备受关注。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相比以往的3D 相机,该产品能“看”到20 米之外,并且面对强光等苛刻条件也能连续输出完整、准确的深度影像信息。由于“害怕”室外强光,基于3D 视觉的机器人之前主要在室内应用。借助新的3D 相机,机器人可以走向户外,在大型仓储、物流、割草等场景中大展身手。

特殊环境作业的需求推动了特种机器人的发展,多款具有防灾救灾功能的机器人成为博览会上的“明星”。

“借助这款外骨骼机器人,你只需稍微发力,手臂就能轻松抬起30公斤的重物。”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科研人员基于仿生学与人机工程原理开发的这款外骨骼机器人,能够自动检测手部发力的情况,提供精准细致的助力,可在应急救援、物流搬运等方面发挥作用。

专家表示,机器人是人工智能、5G 等技术连接制造业的桥梁。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智能化、网联化、柔性化制造加速推进,发挥好机器人的撬动作用,不仅能帮助制造业提质增效,还有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驱动,机器人产业链已初步形成。记者了解到,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较快,呈现向中高端迈进的趋势,一些技术和应用已走在世界前列。

——打破垄断,进入汽车制造等高端应用行业。

在沈阳新松机器人汽车点焊工作站,4 台工业机器人正挥舞手臂,在白色的汽车骨架上“戳戳点点”,展示其车身点焊技能。

“汽车焊装线工艺结构紧密、技术难度大,需要多台焊接机器人精准高效、无故障稳定运行。由于行业壁垒高,汽车点焊曾长期被国外机器人公司垄断。”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行业经理马骋告诉记者,基于自研的控制和软件系统,沈阳新松机器人的点焊效果和效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已有近百台点焊机器人进入国内多家汽车整机生产企业。

——抢占机遇,挺进新兴智能制造市场。

在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6 轴工业机器人在光伏行业的应用情况。在硅片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称为“花篮”的载具。硅片放入“花篮”后,机器人再根据指令抓取“花篮”放入设备进行下一环节生产。然而,由于硅片薄而脆、极易碎裂,这一看似简单的抓取动作也充满挑战:机械臂既要快速响应,还要有极高的定位精度和平稳性,以减少硅片损伤。

埃夫特公司的科研人员迎难而上,研发出更灵活、更精准的机器人。如今,该公司的机器人受到光伏厂商的青睐。

——跨越升级,开辟新场景创造新需求。

“我们的机器人夹具抓取力度可控,已经应用到月饼生产、生鲜加工等多个行业。”在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产品亮点。

记者了解到,传统机器人大多通过吸盘、气缸等抓取物体,但这些夹具满足不了异形、易损物品的分拣和包装需求。基于弹性体材料技术,这家公司改进机器人结构设计,突破了柔性物体安全无损抓取和搬运等难题,推动机器人应用走向更广阔的场景。

“从机器人本体、零部件到集成应用,我国的机器人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中国电子学会政策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王桓说,我国制造业规模大、门类齐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未来发展可期。

应用牵引,努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了这颗‘心脏’,机械臂更加灵活。”展厅里,一款减速机产品备受关注。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心脏”,高精密减速机一直依赖国外进口,这款自主研发的减速机实现了新突破。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国内厂商还攻克了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许多难关,机器人的国产化率逐步提升。其中,谐波减速器、旋转矢量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进入国际头部企业供应链体系。

专利数量就是证明。王桓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机器人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保持上升趋势,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受访专家指出,我国在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上仍然存在短板,材料、加工工艺等基础研发依旧比较薄弱。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着力补短板,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力,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努力提升机器人核心部件、软件国产化水平,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补短板的同时,也要锻长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走出了一条以“机器人+应用”深耕优势行业,带动技术突破、迭代升级产品、提升产业规模的创新发展路径。专家认为,应继续发挥应用的牵引作用,努力将市场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

“把握机遇,加速实现‘由大到强’转变,我国机器人产业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王桓说。

猜你喜欢

大会机器人发展
WAIC与WIC大会简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第39届ISO大会撷英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