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的保护及改善与风险防控对策探讨
2023-09-20杜夏丽张龙飞
杜夏丽,张龙飞
(临沂市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重工业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因此,我国目前非常重视土壤保护、改良和风险控制,采取了必要的预防措施。此外,我们还应考虑污染土壤的实际用途,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有效管控土壤资源。
1 我国的土壤环境问题
1.1 重金属污染
目前,国内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类产业正迅速崛起。但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土壤造成了很大影响。没有经过有效治理和不能达到标准的工业污水,大部分都含有汞、镉、铅、铬等多种重金属,它们进入土壤后,残留时间较长,而且很难降解,导致土壤肥力不断下降,甚至会渗透到植被和水体,对人们的生活构成了直接威胁。2022年全国26个省份400个重污染区估算土壤调查面积约800万公顷,其中重金属污染面积达85%,造成实际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这也反映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十分恶劣[1]。
1.2 化学污染
在我国,化学污染是继重金属污染之后的第二大环境问题,其污染面积已超过180 000公顷,其中农药、农用废膜和化肥等都是污染的重要来源,大量施用杀虫剂引起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许多地区通常采用农膜来增加地温、保墒、促发芽、促幼苗生长等,但其回收利用率较低,且不易储存,对土壤的污染较严重。我国又是一个肥料使用大国,比发达国家的施肥量要大得多,特别是氮肥的施用,导致了很多农田氮素营养过剩。土壤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酸碱平衡,人为使用大量化学元素会造成土壤酸碱平衡的失调,从而造成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还会引起土壤质量恶化,严重时会导致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下降,土壤出现坏死、开裂等现象,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成本。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引起土壤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的劣化,进而严重影响区域气候和生态。与此同时,一些化肥,例如磷肥等,也包含自然产生的辐射,在较长时间范围内,也会对土壤造成放射性污染,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2]。
1.3 土壤环境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
很多城市土壤污染严重,特别是工矿企业、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污染风险较大。这是因为这些区域的土壤污染种类繁多,新、旧污染源混杂在一起,导致土壤污染的途径多样,使其治理变得更加困难。目前,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与风险防控现状十分严峻,原因主要包括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土壤保护意识薄弱;土壤污染防控法治建设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防控体系等。
2 影响土壤环境污染的因素
在城市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大量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各类工业企业大量向城郊、农村转移。有些企业为节省成本,把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污水随意排放到附近的河流和土壤中,不仅对水源造成了污染,而且还会渗透到周围的土壤中,对土壤造成污染。化肥与农药在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农作物营养需要、控制病虫害等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药物。适量的化肥、农药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但是很多农户对此了解程度不够,经常过量施用化肥与农药,造成土壤结构的改变,土壤酸碱平衡失调,营养物质的贮藏容量降低,甚至侵入周边水环境,引起相应的水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气、水、土壤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加剧了土壤污染成因的复杂性,加大了土壤环境风险防控的难度。空气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最重要因素,而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以及燃煤等污染物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及废水废渣不合理排放会直接污染水和土壤,使土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
同时,我国在污染预防与控制方面投资力度不够,环境建设与治理没有专门经费。有些部门虽然已经认识到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但是预防与控制经费的使用和执行存在诸多困难,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使得土壤污染的预防与控制缺乏可循的依据[3]。
3 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
我国目前的土壤环境污染中,存在重金属、农药、化肥等多种污染物。土壤酸碱失衡、荒漠化和结构变化会导致局部气候恶化,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存在会对水、农作物及人类健康产生很大影响。例如,在某些干旱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潮湿地区易发生氟中毒;褐土腐殖质多的地区克山病增多;镉中毒、砷中毒引发肿瘤;铅中毒引起神经和消化系统损伤;化学元素污染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给居民造成沉重负担[4]。
4 土壤环境保护与风险防控的策略分析
4.1 增强全民土壤环境保护意识,落实土壤保护理念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土壤资源的保护与风险控制,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通过互联网、广播、报刊等途径进行宣传,拓宽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渠道,组织相关活动,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的土壤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降低塑料膜的用量,预防“白色污染”,勇于举报破坏环境的公司和个人,以此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管,使其成为土壤污染防治的一种有效途径[5]。
土壤是构建城市环境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对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能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关部门应将水土保持工作摆在重点工作的首位,更好地实现土壤环境保护和风险防控,把改良土壤环境作为首要目标,在确保质量、产品安全和环境和谐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污染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土壤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发展。相关部门还应采取多种方式全面贯彻土壤保护理念,积极进行推广,扩大经费来源,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土地环保行为,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土壤环境的需求,同时最大程度避免土壤污染的风险。图1为土壤保护现状。
图1 土壤保护
4.2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风险防控
随着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入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职责,加强对工业用地的监管,及时、严厉查处非法排放的污染源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土壤保护体系;严格划定耕地范围,防止耕地成为工厂倾倒超标有毒物质的“福地”;定期培训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并通过农业补贴鼓励农民增强种植和育苗的环保意识;还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生态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管理,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并进行定期巡查,对疑似土壤污染的地区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杜绝污染土壤环境的行为[6]。
4.3 确定有效的处理方案,增加对污染区域的检测
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控制力度,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管理措施。
4.3.1 加大源头控制力度
工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低污染的生产工艺,并对废水、废渣中的有毒物质进行降解,使其符合排放要求,以减少对周围土壤环境的危害。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废渣的治理,并对污染来源进行调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尽可能保持土壤的理化性质,还要避免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以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与此同时,要加大对杀虫剂的监管力度,对高毒性和高残留的杀虫剂进行严格控制,对农药的施用量、施药范围、施药频率、施药时长等也要进行严格控制。
4.3.2 加大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控制力度
受到污染的土地应当直接转交有关部门,并按有关规定做好防治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环境,相关部门应分别利用物理、化学、植物和微生物等方法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修复。对受有机质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如溶剂洗脱、吸附和富集等方法进行处理。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植物修复,可以实现对污染物的固化与吸附。另外,还可以采用改良土壤的方法,如利用石灰、碳酸盐类等,对土壤进行改良,同时还可以使其与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以去除污染物。要把农用土地和饮用水水源地划为重点保护区域,并根据土壤环境检测结果划分相关等级,建立数据库便于土地核查。例如,污染较轻的土地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农业用地,而污染较重的土地则要经过更长时间的有效处理[7]。
4.3.3 加大对受污染地区的监测力度
如果确定某地土壤污染超过一定标准,且用常规处理方法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就要把这块土地划为限制区。在对工业生产用地进行核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根据核查成果以及产品特性,确定其能否获得批准,以及在随后的使用程序中,重新利用土地的使用权,及时治理好土地污染,并提供有关资料。除了用于工业和农业的土地,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用地的审批应当以相关土壤测试结果为依据,并继续做好后续开发工作。
4.4 将土壤保护纳入考核目标,落实风险管控责任
为了强化对土地的保护,避免出现不受限制的污染行为,政府各部门之间应当实现对土地的联合监管,对土地进行分片管理和监督,全面整治非法生产,严格执行工业用地管理制度,并与企业签署《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使土地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规定标准。同时,还要把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对土地保护工作进行量化、细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在年度考核中,需要对所管辖区域的土壤进行测试,并对其质量及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土壤保护绩效考核应奖励优秀企业,对较差的公司进行处罚,用奖惩机制提升对土地的保护程度,尽量防止土地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发展,让土壤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8]。
5 结语
综上,土壤环境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损害土壤环境一定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在对市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进行严格监管,增强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不能为一己私利而对整个社会以及下一代造成影响。同时,人民群众要积极参与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共同为土地和环境的治理出谋划策。